一路上想着自己的事情,不知过了多久,汽车到站。
张朋抬头看了一下四周,陈雪洁早已经不见了,什么时候下的车,他都没注意。
从公交站走出来,走过两条稍显繁华的街道,经过七拐八转,两兄弟回到了自己的老家,陈庄。
这里是名副其实的城中村,是平城的一道伤疤,繁华背后的阴影?
脏乱差,道路崎岖,污水横流,垃圾乱堆,让人不忍直视。
在这里,鱼龙混杂,藏污纳垢,刑事案件更是时有发生。
村里不少年轻人都外出打工,留下一些老弱病残。
兄弟两人对于道路很熟悉,几乎闭着眼睛也能摸到家门。
“阿涛,今天回来这么早?”
“是的红婶,出门呢?”
“买菜去。”
“小涛,给你爸说,让他下午过来拿豆腐。”
“知道了,方伯。”
......
一进陈庄,仿佛回到自己的领域,张圣涛整个人有了明显的不同,神情放松,笑容和蔼,和每一个见面的人打招呼。
不同于城市的社区,城中村,也算是熟人社会,彼此都有了解。
张朋默默跟在后面,不说话,也没人认出他是谁。
一来,青春期长相变化大;二来,从初中开始住校,常年不在家。
周边的人对他都不熟悉,除了几个家人朋友,几乎没有人能第一眼就把他认出来的。
随意打量着四周,和他出事前相比,这里还是老样子。
窄窄的夹隙,新旧不一的房楼,晾衣杆上飘荡的床单被罩,私搭乱建的电线从头顶穿过,无不诉说着穷困和落寞。
不少墙壁上印着大大的“拆”字,风吹雨淋之下,几乎淡的要消失。
俗话说,穷人致富靠拆迁。
然而,想要得到这个天上掉馅饼的机会,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张朋上初中开始,每年都有消息说要拆了。
说来说去,四年过去了,还是老样子。
慢慢地,大家都不再幻想。
人穷,就得认命。
曾经一夜之间盖起的简陋房屋,也半塌着,无人修葺。
走到一个分叉路口,张朋注意到新开了一家小店,上面写着按摩、拔罐、刮痧,心下恍然,足疗店的生意已经侵入城中村,看来这里也发展起来了。
透过半磨砂的玻璃门,依稀看到一个穿红裙衣着暴露的女人,坐在沙发上,仿佛在抽烟。
颓废,无望。
越往里面走,越觉得压抑。
如果说,入口处多少有点现代化的痕迹,村庄深处就是更加原生态的乡村面貌。
瓦房,草房,土坯墙,
旱厕,菜地,破烂窗。
走出小巷,豁然开朗,一片空地摆放了不少石凳。
转角处,“王记商店”四个白灰大字映入眼中。
传统的杂货铺造型,蓝色的门帘,一下子唤回了张朋久远而温馨的记忆。
他曾经在这里长大,有过欢快的童年。
一个身材高挑的女子,挑起门帘,从里面走了出来,迎面撞上张圣涛。
“小涛,今天回来这么早?”女子见状,随口问道。
“嗯,小曼姐,忙着呢?”张圣涛连忙回应。
“小李送了点货过来,刚摆上架,你这是去哪了,抱这一堆东西的”,小曼姐笑意妍妍,站在阳光下,白皙的皮肤仿佛发着光。
说完不待他回答,又转身进屋,边走边说:“刚才小刚买了一只烧鸡,你拿回去一点,给二丫头解解馋。”
“不用了,不用了,小曼姐”,张圣涛连忙阻止,
话音未落,小曼姐已经提着半只烧鸡从里面走了出来,正要递给张圣涛,看到后面走近的张朋,一下子愣住了。
“小曼姐,我弟弟回来了”,张圣涛尴尬地笑了一下,错开身子。
张朋挤出笑容,正要打招呼。
小曼脸色顿时冷了下来,重重地“哼”了一声,把烧鸡往张圣涛怀着一扔,转身回屋,“匡”连门都被重重关上。
两人呆住了。
张圣涛看着弟弟变得暗淡的脸色,支支吾吾地解释道:“鹏子,你别生气,小曼姐她...”
“二哥,我知道”,张朋深吸了一口气,缓缓说道:“这件事是我做错了,也怪不得其他人。”
从刚才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小曼姐重情重义,并没有因为自己的事而迁怒家人。
而他做出这种事,确实让人失望。
张圣涛看着手中的烧鸡,“这该怎么办?”
“走吧,烧鸡先拿回家”,张朋也知道现在不是纠缠这个的时候。
时间一长,让小曼姐的婆婆知道了,又是一件麻烦事,那个老太婆,可不是省油的灯。
两人收拾心情,继续往前走。
路上张圣涛帮着小曼姐说了不少好话,唯恐他生气埋怨。
两人走到一个破旧的木门前,房屋为传统的一室一厨结构,房门上贴了一张财神到。
到家了。
张朋深吸了一口气,放松自己紧张的心情。
“爸,妈,我们回来了”,张圣涛边推门边喊道。
推开老朽的木门,一股酸臭扑鼻而来。
住在这里,通风自然不好。
只听屋内“乒乓哐当”的椅子倒地声音,加上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几声熟悉的“鹏子”。
二哥被一双干瘪的手推开,头发花白、身躯颤抖的父母出现在张朋眼前。
看着那苍老的面孔,张朋再也忍不住了,鼻子一酸,重重地跪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