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汉之熵>0219:老兵

因为道路的阻塞和长沙战况的意外,邓艾对于牵弘的死,对于那个小村庄里面发生的事情并不知情,他只是好奇,怎么陆凯的身后闹腾的动静突然小了很多(牵弘带走了一大波人,就一个田续,实在是没法蹦跶的太过活跃),怎么自己的部下就那么的不听话。

还有就是这陆凯怎么就疯了一般的加紧了攻势,不顾伤亡的那种。

好在,之前有了王迪的提点,再加上一开始陆凯采取的是围堵策略,所以,方便邓艾在山上做了一些超越这个时代的事情挖战壕。

原时空最初的战壕,仅仅是极浅的步兵坑和投手槽组成,这样的战壕组建极快,但对步兵的压制相对也较弱,仅仅作为小型掩体的作用。后来,战壕的复杂性也大大增加,添加了沙袋,混凝土永久机构,炮台,机枪放置点,防水栏,马刺,铁丝网,和地下武器仓库与指挥所,甚至有些战壕配备了食堂与地下卫生所以及厕所。虽然战壕的使用在保护双方士兵的同时也会间接导致单场战役的时间大大拉长(凡尔登战役打了10个月,索姆河战役打了4个多月),而且,还会导致双方的士兵都窝在自己的战壕之内混吃等死。但是,这一点对于邓艾来说不成问题,他就是要利用一切手段将陆凯拖垮啊,再加上信息不对称,陆凯根本就无从应对这个超越时代的战术。

之前,邓艾猫在山上不出来的时候,其实就是一直在琢磨战壕的事情,王迪眼高手低,只知道有这么个东西,随便说说,具体怎么挖,在哪里挖合适并没有提到,全是邓艾凭借自己的经验琢磨出来的,比如土质不倒(不然就塌了),不能挖出地下水,不能有太多的岩石,等等,所以,最后才敲定了那几座高地,不仅仅是因为兵力分配的问题,实在是有些地方不适合搞这个。

除了简易的三国版战壕,邓艾还无师自通的举一反三搞出了防空洞。

天地良心,这个还真不是王迪指点迷津(有没有空袭,搞毛线防空),完全是邓艾从战壕里面得到的启发,第一,其意义就是降低陆凯一些大型器械对裸露在地面上的士兵的伤害,第二嘛,就是在战壕内再挖出这么一些地下室来,将士兵隐蔽其中,既可以防范火灾(山上的森林面积太大,万一陆凯用火攻的话损失可就大了),也可以留下几支伏兵,一旦地表阵地被吴军拿下,那么,完全可以在夜晚,从地洞中杀出,趁着夜色夺回阵地!

远在三巴的王迪,并不知道邓艾会将当初自己的几句闲谈用在这里,更不会想到捣鼓出一个防空洞来,更何况是陆凯了?虽然说,因为时间的关系以及技术的限制,邓艾弄出来的战壕属于后代战壕的10实验版,但压制这个时代更多依靠肉搏的步兵来说还是足够的了。所以,一开始的进攻,令吴军吃了不少的苦头。

而这个时候,邓艾,依旧没有等到外围援军的到来,于是,就命令之前突围冲进来的唯一一个援军,邓朗下山。

对于这个决定,邓朗十分不解,邓艾的解释是与其困守孤山,不如在外面放下一支部队牵制敌军,而这,需要部队有极高的机动能力,山上的守备部队需要的则是极强的耐力,邓艾老了,折腾不动了,但是,久经沙场,耐力这方面还是没得说,所以,下山作战的必须是年富力强的邓朗。

听了这个解释(任务更艰巨更繁重)后,邓朗放心的带着6000多人(留下一部分军队交于邓艾)走了。

其实,他不知道,邓艾真正的打算是此战十分危险,与其被连窝端,还不如让剩下的那几个不成器的儿子留在自己身边,生的希望还是寄托在邓朗这个未来吧!

这样一来,主峰上的守备部队,算上邓朗留下来的人马,只有7000人不到,而山下围攻的吴军部队,则达到了40000之多——其他几个山头都被陆凯忽略,总共就拿出了10000多部队牵制和防止援军切入的同时,又从后面强征了将近8000新兵。

邓艾被困在山上待援,消息闭塞,但是,陆凯知道,活跃在南郡境内的一部分敌军已经消失,向长沙战场转移,那里还要陛下新派来的一支部队与之周旋,陶璜还在拼命的向己方靠拢,周处那边也在尽量的回援,只要李流被牵制住,那么,邓艾就是瓮中之鳖了,必须在几路“友军”压上来之前将邓艾铲除,不然战后的胜利果实将所剩无几!

抱着这样的念头,陆凯才采取了不计成本、不计伤亡的强攻。

第一步,果然如同邓艾预想的那样,火攻,尽可能的将山上的一草一木尽皆摧毁,这样,既可以令战壕里的敌军损失惨重,也可以减少一些埋藏伏兵的可能。

当好端端一座青山绿水化为一片漆黑后,陆凯自以为邓艾损失惨重,便放心大胆的强攻——他并不知道邓艾早有应对之策,大部分的士兵都隐蔽在防空洞中,只有在敌军攻山的时候才会有一部分人从防空洞出来到战壕里面作战,虽然因为通风问题死了一部分,但是,损失不大。

结果,攻势依旧受阻。

其实要想破解战壕战术,大型坦克和装甲车以及俯冲式轰炸机就可以将战壕里面的一切重武器压制的抬不起头(这也是二战及以后,战壕只能欺负血薄脆皮的步兵原因所在),只可惜……这些玩意陆凯通通没有。

所以,第二步,陆凯采取的就是最直接最粗暴的办法人海战术。

以2000人为一个方阵,陆凯一次性动用


状态提示:0219:老兵--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