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三的消息让姜田大吃一惊,不过也就只停留在了吃惊的程度,因为他已经知道了郑成功的真实身份算是终极版的无间道,虽然搞不清楚国姓爷究竟吃错了什么药,更不清楚张韬和他算不算是意气相投而擦出了某种火花,反正郑家来做生意并不算是太奇怪。因为仅凭一个还没有开发的台湾岛,若是能够反清复明那才是开玩笑呢。想当年常凯申抱着大把的黄金,买着美国武器,利用着日本人留下的工业条件,都只能看着海峡望洋兴叹,更何况是这年头满是原始雨林和土著的台湾。而郑家从郑芝龙开始,就靠着与日本进行贸易来维持自己的海上帝国,现在若是开发出了渤海航线,那它这个中转商的利润可就所剩无几了。再说正好也可以利用这种掩护来补充岛上的物资,反正到时候船只出了渤海,究竟是向东去日本还是南下去台湾,就没人管得着了。想通了这一点之后,姜田恢复了平静,然后假意装作很在意的样子,询问了一些郑家可能进行的贸易商品,同时也就掌握了日本最需要的大宗商品是什么。而平三还以为这个中国高官真的是想卡郑家脖子,好排除掉自己这个竞争对手,所以解释起来也是不遗余力,甚至不止一次的表现出打算垄断某些商品的意思。
&件事我一人做不了主,你且宽心,中华是不会让友邦的良民吃亏的!”姜田恶搞精神爆发,便用一种当年鬼子哄骗中国百姓的语气继续说到:“只要你多多为两国亲善出力,好处是少不了你的!”
糊弄走了日本人,一直憋着没说话的刘宝铠终于忍不住了:“先生,这可是件大事,若是让郑家在这边登陆,定会威胁京畿啊!”
只因为当年冀王指挥了一场让全国人民惊掉下巴的登陆战,现在就连sè_láng这种不学无术的都知道海防的重要性。可是郑家即便是在全盛时期陆军也差强人意,更别提现在这种人才凋零的局面,再说他郑大木吃多了撑的才会进攻北京,所以姜田并不担心这个。反倒是发现了一个现实的问题,那就是明明南边也有贸易港,郑家的船伪装成日本的商船一样能够进行贸易,尤其是刚才平三所说,日本每年从大陆进口大量的生丝用于加工出口,这也是郑家的传统优势商品,可他们为什么舍近而求远跑到渤海湾里来贸易?难道说他们是有别的目的?还是想假戏真做的想反攻?
虽然有着各种各样的疑惑,姜田很清楚这件事自己根本无法插手,况且现在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办,这些古籍字画比郑成功的目的要重要的多,在姜田看来,朝代更迭和自己没什么关系,站在后世的眼光去看,君主**必然会被民主社会取代(非美式民主,在华约集团解体之前,哪个北约国家敢自称民主?),这是由于教育的普及,以及众生平等的普世价值观广泛传播造成的,用政治的话讲就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所以站在这个角度去看待那些历史人物,必然会生出一种淡然处之的心境,当然这也是因为对方暂时还威胁不到自己,有什么事都让个高的去顶着,他现在只要完成好这个任务就行了。于是在等了三天之后,终于将所有的东西打包装好,箱子上还都牢牢的贴上封条,装在了十几两马车上。周围就是那一队从北京赶来的骑兵护卫左右,而外围则是一千人的山海关守兵,这行人浩浩荡荡的开始向北京的方向走去。
说起地方兵和京营的那些禁卫军相比,的确是寒酸了不少。别说什么鲜明的盔甲与高大的骏马,就是身上这身军装都土里土气显得不那么精神。姜田仔细的观察过,虽然这身军装他很熟悉,基本上就是照抄了后世的设计,但是因为染色的技术不过关,下水洗几次就变得有点退色了,草绿的棉布多少都会有点泛白。但是他们身上的装备却让姜田很纳闷。一般来说士兵们背着火枪或是抗着长矛都不算新鲜,毕竟受限于这个时代的技术水平,纯靠火器取胜还有点不现实,但就是这么一只步兵队伍,每个人的身上竟然还挂着一把开刃的短柄铁锹,看那样子用来砍人的次数似乎比挖土要多不少。
&的确是他们的肉搏武器!”在军事上最有发言权的刘宝铠开口了:“因为这也是当年冀王的队伍,所以您看京营的骑兵并没有瞧不起对方的样子,甚至说如果一百骑兵在旷野遇上了一百名步兵,他们鹿死谁手还真的很难说。而这铲子不仅可以用来挖掘壕坑,肉搏起来也是不输砍刀的得力家伙!”
关于这一点姜田倒是听说过,在二战的战场上经常出现抡起铲子砍人的案例,论杀伤力似乎还在刺刀之上,看来张韬算是将这一光荣传统给发扬光大了。不过刘宝铠马上又感叹起来:“不愧是百战之兵,自打我们离开营盘之后,侦骑四出,骑兵护在中军左右,而步卒则进退得当,始终不让中军露出破绽,就算率领我家一支骑兵闯阵恐怕都无法穿透队列,难怪当年鞑子饮恨北逃!”
被他这么已提醒,姜田才观察起行军的阵型,乍一看上去似乎很平常,可是听了解说之后才发现,别看只是简简单单的三列行军纵队,可是自己刚好被夹在队伍的中间,如果这时候从路边窜出敌人发动袭击,那么看似很松散的队伍能很快的在来袭方向组成防线,如果对方有骑兵,那么中军的这些禁卫军无论是在拦截还是追击上倒也都能快速反应。除非对方用大炮轰击,否则当真是进可攻退可守。难怪张韬兴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