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巳时秦议与宝拉楚江来领着两千人马向天南郡而去,张如自领大军在后,与秦议相距三十里,其余诸将也按计划而。
戌时秦议到底天南郡,天地间一片黑暗,天南城上火光冲天。
秦议一行被城上士兵喝住,秦议对城上喊道:“速去禀告姜正(天南郡太守)秦议奉旨回京,让他速开城门。”
一听来人是二殿下,士兵大惊,急忙下城去禀告姜正。城上一士兵喊道:“请殿下稍侯,太守大人即可就到。”
秦议不答,一会传来咯吱吱!的声音,秦议等人看去,城门被打开,一众士兵举着火把跑了出来,接着姜正几人也急匆匆的出来。
快步行至秦议马前,几人跪地道:“微臣天南太守,姜正。”
“微臣天南郡丞,杨端。”
“微臣天南郡尉,吕典。”
“参见殿下。”
秦议没有下马,对三人道:“起来罢!”
三人谢恩,秦议又道:“本王奉旨回京,想必你等已然知道了。”
姜正道:“回殿下,微臣知道。”
“知道就好,快快让开,本王还要赶路。”
这时姜正右边的杨端(郡丞)道:“殿下走了一天,人疲马乏不如在郡中休息一晚,明日一早上路也不迟啊!”
秦议犹豫,宝拉楚劝道:“殿下,这位大人说的不错,我们休息一晚明日一早出发,这黑灯瞎火的不好走,万一路遇歹人可如何是好?”
宝拉楚刚一说完,吕典(郡尉)道:“殿下,这位将军所言极是,不过天南郡内没有山贼强盗。”
宝拉楚一笑也不答他,秦议装作为难的样子,道:“既然如此,就休息一晚吧!”
姜正三人大喜,连道:“殿下请!”
秦议点头,三人前头带路,进入了天南郡。
天南郡是北上的一个大郡,人口不多但地理位置显赫,与中安郡一样重要。
姜正将秦议宝拉楚几人引入太守府,前几天他们接到了朝廷的通知,说二殿下秦议要回京,但他们并不知道秦议回京所为何事,皇家之事他们这些外官很少能知道,知道的大部分都是京畿官员。
郡丞杨端给士兵们安排了其他地方,被秦议喝骂一通:“混账,这些将士随本王出生入死,营中时本王与他们同吃同喝,难不成你这太守府比军营的规矩还多吗?”
杨端大惊,跪地连声请罪,姜正道:“殿下息怒,杨大人不知他们是殿下的亲兵,还请殿恕罪。”
“哼!”秦议冷哼一声,对姜正道:“姜太守,于院中摆酒设宴,他们都是我大陇的功臣,没有他们胡人早破金沙关了。”
姜正面露难色:“殿下,只是府中太小,容不下这么多人啊!”
秦议一笑,道:“这个好办,让你府中所有人都出去,如此不就能容下了。”
“可是……”
姜正话未说完,便被秦议打断:“没什么可是的。”说罢!对宝拉楚道:“楚将军,凡姜太守府中之人每人给五两银子。”
“是!”
姜正无奈,本想借此机会巴结秦议,没想到这是一位祖宗呀!也罢!招待好这位祖宗自己或许能调入京城,这位爷的一句话抵得上他十年政绩。
见此,郡尉吕典向姜正轻轻点了点头,姜正会意,对府中下人道:“去告诉他们,让他们去府衙待一晚。”
“是!”
这下人说完,宝拉楚连道:“告诉他们,让他们过来领银子。”
这下人一愣,以为只是玩笑,没想到还真给呀!不愧是二皇子出手真阔绰。
见下人发愣,姜正喝道:“混账东西,还不快谢恩!”
下人反应过来,跪地谢恩,秦议一挥手示意他去,这下人高高兴兴的去叫其他人。
随后秦议与姜正三人走入正堂。
外边黑暗,即便有火光也不能看清姜正三人的容貌,一进正堂才看清。
姜正身才七尺有五,身着太守官服,头戴官帽,五官周正,棱角分明,长须短髭只一双眼睛太小。
他二十五岁被举孝廉,在家乡任县令,五年后升天南郡太守,在天南郡他已经干了八年了。
郡丞杨端其貌不扬,身长六尺。
郡尉吕典容貌平平,身长八尺,连鬓胡。
落坐后姜正命侍女端来酒菜,秦议笑道:“姜大人将府邸腾出来与我这一众兄弟本王甚是感动,待回京之后定将姜大人政绩报告给陛下。”
政绩二字秦议加重了语气,意思很明显,姜正等人也不傻,知道秦议言外之意,连紧起身跪到堂中,谢恩道:“微臣等多谢殿下。”
“哎!三位大人不必多礼,你们如此本王安能不与你们美言?起来罢!”
“是!”
三人刚起身,宝拉楚走了进来,秦议问他:“都安排妥当了?”
宝拉楚回道:“都已安排妥当。”
秦议点头,宝拉楚一进来姜正三人的目光一直在他身上,发现这位将军不像陇人,倒像是胡人。
姜正三人疑惑,对宝拉楚道:“这位将军请坐。”
宝拉楚一笑,点了点头,并没有落坐。姜正又问:“不知将军如何称呼?”
宝拉楚笑道:“大人可知道胡族?”
姜正点头,心中吃惊:“难道将军是胡人?”
“正是,不仅是胡人,还是胡人大首领。”
姜正杨端吕典三人大惊,目光直视宝拉楚,忽然吕典笑道:“殿下,这位将军可真会开玩笑啊!”
秦议大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