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官外任的决议一出来,何瑾那里忙得不行。而雒阳城表面看似风平浪静,事实上也暗潮涌动起来。
步广里的西北方,一处两进四通、十分豪阔的府邸中。
此时夜幕尚未降临,正厅中的仆役们正忙着打扫杯盘狼藉的宴会。几张小桌上还剩着许多吃食,看起来客人们漫不经心,并没太多食欲。
正厅后转过一条走廊和一处小花园,几名黑衣苍头在庭院里或隐或现,再往里便是当朝卫尉的内宅。
内宅之中,除了杨彪之外,还有不少人。他们肃穆端正地跪在茵毯上,表情颇为凝重,气氛也有些沉闷。
此时杨彪的手里,正捏着一块写满字迹、还被血迹泼污的绢布,其他人看向绢布的眼神中,透露着各有所思。
“诸位,此密信乃袁本初,千辛万苦派人送至老夫手中。”杨彪念了一遍上面的内容,最后却悠悠一叹,道:“没想到,真被那何家小子猜中了。”
“此番京官外任,的确乃袁本初在幕后筹谋,为的是集结四方义兵共谋董卓,捍卫士人匡扶汉室之志......”
这等话,他应当说的大义凛然,慷慨激昂。可或许是年老淡泊,也或许是别有所思,语气里虽有几分波动,却没什么激动......
但由于他并未表态,众人又对此消息感到十分愕然,气氛一下变得更加凝重起来。
可就在此时,一人忽然呵呵大笑起来,打破了厚重的沉闷:“好啊,袁本初果然胸怀大志,这场谋划简直堪称绝妙!”
众人惊异地望向那人,只见那人继续解释道:“董卓,虎狼尔,不通文墨的一介西凉鄙夫。大汉朝堂若落入此人之手,当乃祸乱之源!”
“如今袁本初已送予我等助力,谋下了一道契机,我等自当里应外合,赶走这匹作乱天下的西北狼!”
“王尚书的意思是?......”另一人隐隐猜到了什么,语气有些悲沉愤怒:“董卓的确粗鄙不文,然入京后并未做过什么祸事。”
“且他还平反党人冤案,允许公卿子弟为郎官侍奉宫中,又筵请四方大儒共聚朝堂,革新朝纲......”
不待他说完,那位王尚书已勃然变色,呵斥道:“朱公伟,汝岂敢出此无君无父之言!陛下乃先帝正统,登基帝位后也并无过错。”
“可董卓为掌控朝廷,却威逼陛下禅位。如此颠倒乾坤、倒行逆施之举,汝竟还要替他说话不成?”
言罢,王尚书又环顾众人,忿怒道:“我等士人本当顺天应命,维护朝纲正统。难道在汝眼中,董卓的一些小恩小惠,便可污了我等信念坚守?”
朱公伟,也就是汉末第二名将朱儁,闻言同样忍不住作色:“王子师,汝适才也说了,陛下乃禅位,又怎能说是董卓威逼所致?”
王子师王允一脸的刚棱,道:“陛下是否真心禅位,朱公伟汝莫非要一心装瞎、故作不知?”
“哼,陛下是否真心禅位,汝又真的在意?尔等腹中的那些鬼蜮心思,别以为老夫不清楚!”
“......”
杨彪看着两人当场吵起来,面容不由更加苦涩:在场之人都乃久经宦海之人,老谋深算,真的谁也瞒不住谁。
刘辩是不是真心禅位,在座之人其实心中都清楚。
只不过朱儁出身寒门,对是否正统一事没这些士人一样固执。在他看来,都是十几岁的小孩子,谁当天子又有何区别?
而王允就那么在乎吗?......
自然也不是的,无非一些心比天高的士人,不甘心多年流血牺牲换来的胜利果实,被外来的董卓轻易窃取。
他们无法接受和容忍一介鄙夫的统治,正好借正统一事,来给自己寻找反攻倒算的道义高点。
“都别吵了!”听着耳边的呱噪,杨彪忽然有些心灰意冷,道:“有人曾向老夫说过,我等行事迟缓也就算了,更可悲的是还一盘散沙、各有谋划......今日一见,果然又被那小子说中了。”
“又?......”朱儁立时反应过来,道:“还是那何瑾?”
“不错......”杨彪又苦笑一声,道:“还有袁本初恳请我等里应外合之事,汝等已知晓了。可那小子也猜了出来,还连日求见董卓恳请多加防范......”
“乱臣贼子,坏我等大事,人人得以诛之!”
王允当即大怒,但也有一丝庆幸,又道:“幸好董卓才智不足、妄自尊大,否则还真被那小贼得逞。”
“得逞?......”朱儁闻言也冷笑起来,道:“董卓虽是武夫,却也不是傻子,纵然未听信那小子之言,难道不会严加防备?袁本初还想让里应外合,却不知我等已自身难保。”
这话一下说到了众人担忧之处,对于是否要配合袁绍,纷纷开口阔论起来。然而又因人人怀有私心,接着不可避免地吵作了一团......
最后连威望颇重的杨彪,差点都有些镇不住场子。
终于一番苦口婆心下,才让众人各退一步,商议出了一个方案:等袁绍那边先动手,他们看情况.......嗯,再决定是否里应外合。
一番密议,就此虎头蛇尾结束。
一一送走那些人,杨彪却看到朱儁迟迟未动,不由问道:“公伟,可还有何事问老夫?”
“那个何瑾?......”
朱儁就捻了捻灰白稀疏的胡子,蹙眉道:“他可是陛下的表兄,文先也言过他并非真心投靠董卓,为何此番又要这般尽心竭力提醒?”
“......”
杨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