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李宽进了太极宫之后就直接被人带到了御书房。
mp人带到之后就悄悄的出去了,留下李宽一个人看着李世民在那里批阅奏折。
bsp也不知道是政事太多还是要晾一晾李宽,李世民一直头也没抬的在那里忙碌着。
bsp看到这幅场景,李宽也不出声了,自个站在那里,借机好好的打量了一番御书房。
bsp诺大的书房里面,摆放了不少书籍,从一些书的保养状况来看,似乎还不是样子货,李世民应该是真的有看过的。
mp房内的陈设其实很简单,并没有外人想象的放满各种名家字画,珍贵宝物。
bsp“怎么,朕不问你话,你就哑巴啦?”
bsp就这么过了一刻钟左右,李世民放下了手中的毛笔,脸色不善的看着李宽。
bsp“陛下日理万机,微臣不敢肆意打扰。”
bsp李宽低着头,装出一副乖宝宝的模样。
bsp这个时候,李世民明显肚子里还有气,不管李宽说什么都是错的,倒不如干脆一点,摆出诚恳的认错态度。
bsp“知道朕为何让你一回京就进宫吗?”
bsp“微臣不敢私自揣摩圣意!”
bsp“你再这样,朕可就真的生气了。”李世民觉得一阵气闷。
bsp“微臣不应该在没有旨意的情况下,私自出访他国,请陛下恕罪。”李宽继续低着头说道:“不过,此去倭国,微臣发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关系着大唐的繁荣昌盛,不可小觑。”
bsp“这是私自出访的问题吗?出海有多危险你不知道吗?”
bsp李宽这种轻描淡写的态度让李世民一阵不爽。
bsp“说一下你发现了什么非常重要的事情?”
bsp“陛下不知道有没有留意到,这两年长安城越发的繁荣了,东西两市每天都有无数的开元通宝在流通,但是有的时候,商人们却是时常感觉铜钱不够用。”
bsp“铜钱不够用?什么意思?”
bsp“是的,这里面有两层意思。一方面市面上需要的铜钱很多,但是朝廷铸造的数量却是有限;另外一层意思就是铜钱币值太低了,就好比买一百贯钱东西,如果全部用铜钱支付,那么一个人根本没法随身带着。”
bsp李宽说的这个问题,李世民还是第一次听说,但是一时之间也反应不过来这有什么影响。
bsp“陛下,无农不稳,无商不富。大唐要富强繁荣,商业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眼下铜钱的情况已经制约了商业的发展。”
bsp“这和你去倭国有什么关系?”
bsp“自然是有关系的。在陛下看来,倭国是怎样一个国家呢?”
bsp“《隋书》里面记载:倭国在百济、新罗东南,水陆三千里,于大海之中,依山岛而居。夷人不知里数,但记以日,其国境东西五月行,南北三月行,各至于海。其地势东高西下。”
bsp作为优秀的帝王,李世民对史书的情况了解到的还是非常清楚的。
bsp“然后呢?陛下觉得倭国这个国家有多少人口,富裕还是贫穷?”
bsp不知不觉之中,话题的主导权就到了李宽的手中。
bsp“朕要是没有记错的话,史书中没有记载倭国的人口数量,大体上应该有百万人吧。至于富裕不富裕,哼,偏远小国,地寡人少,想必是百姓贫困,民不聊生吧。”
bsp李世民的这个看法,估计代表了朝中很多大臣的看法。
bsp“陛下,倭国人至少有三百万人,虽然地小,也确实民不聊生,但是倭国却并不穷。”
bsp“你是想说你这次从倭国带回来一百多万两白银的事情?倾国之力,搜罗一空,多年积累下来,有个一百多万两,也是不奇怪的。”
bsp李世民觉得李宽应该是准备向自己表功了。
bsp“这样的一百多万两,微臣每两个月就可以重新来一次。如果这样的话,陛下还会觉得倭国贫穷吗?”
bsp听李宽这么一说,李世民的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bsp不当家不知道菜米油盐贵,作为一个帝王,每天批阅的奏折当中,很多都是要钱粮的,而户部更是经常哭穷。
bsp所以李世民很清楚钱财对于一个朝廷的意义。
bsp“此话当真?”
bsp“只会多不会少!”
bsp李世民盯着李宽的眼睛,沉默了一会,“朕不同意你继续出海!”
bsp“陛下,微臣出不出海没有关系,只要东海渔业继续出海就可以了。”
bsp李世民不置可否。
bsp“你设那个市舶司,是不是为了以后继续出海考虑的?”
bsp“陛下,东海渔业此次出海的收获情况,想必您已经听说了。海贸利润惊人,有了东海渔业带头,很快就会有西海渔业、南海渔业、北海渔业各种各样的船队跟着出海。
bsp大唐之外有倭国、百济、新罗、高句丽、林邑、琉球、狮子国、波斯、罗马……还有许许多多国家,这里面蕴藏的利益时候非常惊人的,如果朝廷不征收市舶税,那么这项利润基本上就进入了各个世家的口袋里。”
bsp“大唐延续隋制,不征商税,这市舶税,本质上也是商税吧?”
bsp李世民一下就点到了问题的关键点。
bsp“没错,把货物从大唐卖到外国,跟把货物从岭南道卖到关中,本质上没有区别。微臣自然知道加征商税,兹事体大,一不小心就会引出祸事,所以才收市舶税,并且目前是只向东海渔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