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诸国志>第228章 洞察于先

却说元王闻讯南邵之民无故造反杀戮,心中极为震怒。本欲兴兵予以镇压变乱,便在此时朝中能臣谏言。伯牯看去,见说话谏阻自己的正是国中的大长老名叫于赦。

此人年纪年近七旬,却在元国之中素有威望。

昔日子储封王,伯麟便来南夷。然而南夷之地都是仲夷的旧将,因为仲夷被大夏所灭,故而当地的军民对于伯麟都多有不服。群臣之中,唯有于赦认同伯麟才华。多方帮助之下,终于致使南夷之地万众归心。

伯麟因其功勋,故而封他做了自己国中的大长老。多少年来于赦兢兢业业,在国中也威望建起。后伯麟为了掩护子储命丧北漠,而于赦更是在没有诏命的时候选择了对于伯氏一族的忠诚。他力排众议推举伯麟的儿子伯牯继承了元王之位,也正因为此身为大长老的于赦也更加得到伯牯的信赖。

此番伯牯因为震怒,本欲兴兵平乱。若换成是别人谏阻,定要大发一顿雷霆的。然而但见出班谏阻的人竟是于赦,于是伯牯瞬间就收起了自己怒不可遏的嚣张气焰。

“大长老谏阻孤兴兵,不知有何高见?”

于赦摇头,言道:“非臣谏阻大王兴兵,便是要兴兵而去也当表朝廷奏报此事才好。毕竟先王曾有法度,豫章之地不可轻易见仗。我国既然是夏朝的属国,国法理当遵从才是。此名正言顺之道,大王不可不察。”

闻听于赦此言,伯牯轻轻点头。

“大长老所言,不可视为不对。只是送信传报时间不短,若得往返之功只怕也要月余的时间。眼下豫章暴乱吃紧,片刻都耽误不得的。若是当月余的时间,只怕我国在豫章建设的工厂以及一切,都要被那些暴民尽毁了啊。”

于赦笑道:“微臣劝阻大王发书告急,并不表示微臣要大王非要等到王命到来便才兴兵。如今情势紧急,大王去书之余,可在书中尽数言明便可。只需措辞严谨恭敬,王必然收到书信也挑不出理来。而且此番我国兴兵只是镇压叛乱安抚黎民,试问这样的理由又怎么会让夏王有所怀疑呢?”

伯牯闻言,轻轻点头。不得不承认的是,身为大长老的于赦的确比自己想得要周全许多。此番这样行事,既名正言顺又不有违夏国先主定下来的法度。虽然同样都是兴兵,但平乱和安抚黎民无疑是意义不同的两码事了。

“好,既然如此,那便依大长老之意行事。只是书信之中具体怎么样的斟酌才好,唯恐孤不能把持详尽。”

“此事大王不必忧虑,老臣愿意亲自代笔。此番兴兵,老臣还有一个请求,需要大王答应才是。”

伯牯不解,便问具体何事。

于赦道:“老臣虽然年迈,但也得了战场。此番南邵变乱,只愿尽余生之力相助我国。”

伯牯笑道:“此等小事,何须烦劳大长老。国中能征惯战之将多矣,孤只需遣一将前往即可。大长老如今手还有不少的国事需要处理,何须非要为了这样的小事劳心费力呢?”

于赦摇头,正色道:“大王认为这是件小事,但老臣却认为此事其中必有蹊跷。南邵方遭劫难,何以闹出这般的大乱子来?更兼民心淳朴,不是随便便与我国交恶之人。故而臣料此事关乎非同小可,为了谨慎起见老臣这才要亲自走一遭。平乱之中,拿捏轻重自有斟酌。但为我国收拢民心之余,老臣也要为大王查清楚此事到底因何而起。”

伯牯疑惑,问道:“不过是些刁民莽夫的作乱而已,大长老是不是想的太多了?”

于赦浅笑,回应道:“老臣也希望是如此。若当真无事,岂不是更好嘛。若是真有隐情,老臣也当代替大王为我大元扫清肘腋之患。”

伯牯点头,又见于赦坚持,故而只得从其言。

于是元国之内兵力集结,以大长老于赦为总领,克日便往豫章平乱。

却说元国既出兵马平乱,暗中操控指挥此番民变的吾梓须便知道了消息。元国兴兵,本在他的意料之中。但身为元国大长老的于赦亲自前来,这样的结果却是让吾梓须始料未及的。

对于于赦这个人,吾梓须还是有些了解的。

如今只是一场民乱便招来这样的大人物亲自前来,不禁令吾梓须感觉到了其中的不妙。

“这个老家伙,不可能只是单纯的为了平乱而来。如果说是在平乱之余收拢民心还是次要的,倘若让他感觉到了我的密谋并且查出些端倪来,只怕就彻底的不好办了。”

吾梓须心中由此觉悟,便为了保险起见立即选择了抽身退出。更加为了日后可能产生的不必要的麻烦,他将了然自己行迹并且知道自己参与了民变计划的一干人等用的速度全部选择了灭口。做完了这些事情,吾梓须在确认了自己的行迹已经可以说完全不会暴露了,这才最终放心的选择了悄然般的离开。

一切的算计,正如他所预料的那样。

这场民乱因为自己的退出,在极短的时间就被大长老于赦率领的元军以风卷残云的态势平定了。于赦于中安抚暴乱民众的同时,也在其中搜索那位可能参与到民乱之中的策划者。但因为吾梓须的料事于先,最终的彻查也因为主要人物的死亡而断掉了重要的线索,只能无疾而终的就这样选择了结束。

“这件事情,不会这么轻易就结束的。”

尽管元军在时间结束后就撤了兵,但吾梓须却心中有了这样清楚的认知。

“于赦这个老狐狸,果然老谋


状态提示:第228章 洞察于先--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