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袍鲁诡计多端,耶律宗真素知其能。
听他这么一说,当下不由得大喜过望:“卿家有何良策,快说与朕听听。”
“陛下,何不围城,佯攻困之。
待宋人援兵,则一举歼之。”
耶律宗真一惊:“你的意思是说...”萧袍鲁点点头:“正是,宋军禁卫军镇守的几座城池都是互相支援。
进可攻退可守,唯独这永清县的天武军孤悬。
虽说这天武军北有天狼军,西有安康军。
可他们都离着永清县尚远,咱们大兵压境,对永清县围而不攻。
待得宋军援兵一到,咱们在分而歼之。”
这就是典型的围点打援战术,围住一座城,待得敌人援兵来的时候,阻击其援兵。
真正的目的是打援,而非围点。
当然,战术变换存乎一心。
围点打援虽然是个经典战例,但也要考虑自身实力。
若是敌人足够强大,不但你围点围不成,打援还会被反杀。
围住一个城镇的敌人以之为诱饵吸引其他地方的敌人增援,其真正目的是打增援的敌人并达到歼灭援敌的战役目的。
围点打援的重心在打援,所以兵力部署的重点是打援的力量,围城的是辅助力量。
围点打援有时和攻城打援很容易混淆,因为二者很接近,只是攻城打援要达到两个目的,既要攻下城池也要歼灭援敌,而围点打援只有一个目的,不包含攻下城镇。
围点打援的注意点与变化很多,和很多战术都能兼容是很大的特点。
围点打援是运动战的一种典型样式,隋末唐初,李世民曾经围困洛阳,而在虎牢关歼灭了增援的窦建德军,迫使王世充投降,就是围点打援的典型例子。
李世民这个打法很经典,不仅仅是战术还是战略,即使千年后看也不得不佩服!到时候双方攻城,守城,契丹用人海战术,宋军就凭城死战,城头下密密匝匝堆满了契丹的尸首,预想中摧枯拉朽般的快感变成了相持中的煎熬。
不断持续的拉锯战,每天都是杀戮与死亡,每天都是冲锋与搏斗,每天都有亲人和战友死去,每天空气里都弥漫着恶臭的血腥,任再坚强的精神也会垮,任再坚硬的身躯也会倒下。
战争,只会把双方都推向无底的深渊。
萧袍鲁提出的战略,立刻引起了耶律宗真的注意。
没错,也许这是目前对付宋军唯一的办法了。
耶律荣光围困檀州的时候,因为宋军无援兵可调,导致无法实现围点打援的目的。
而大宋方面,甚至于逼的石小凡不得不北上和谈。
现如今,双方都在边境陈兵数十万。
宋军暂时没有动静的情况下,耶律宗真利用骑兵的优势,迅速的围住永清城。
到时候宋军必然会来支援,而那个时候,就可以放手大杀了。
且不说远来支援的宋军疲惫,他们终于不会再挖战壕。
在平地作战,契丹还能怕你们不成。
火器又不是无敌的,明末明军的火器够犀利,可还不是被满清入主中原。
火器,有时候并不是唯一制胜法宝。
只要找到了宋军的弱点,就不用怕。
有人说,围点打援是个无解的难题。
虽然这话未免过于耸人听闻了些,可却是对于契丹人来说,这是最后的机会。
骑兵的机动性优势,是极为适合这种战术的。
明末,黄台极南下,八旗兵围困锦州,采取的就是围点打援的战术。
大凌河之战,就是黄台极实施围点打援的经典战例。
在这其中的“长山之战”,黄台极更是将围城、对峙、佯装、打援、攻坚、堵截充分结合,展现了其高超的军事素养与军事指挥才能,不仅全歼了前来救援大凌河城的明朝援军,更是让明朝在大凌河城中的守军彻底丧失希望,最终全部选择了投降,进而极大的改变了明金之间的军事力量对比。
黄台极下令,在大凌河城外环城挖了四道深沟,并且还命人筑起了一道一丈多高的土墙,八旗主力也分四个方向扎营部署,就此将整个大凌河城像铁桶一般团团包围。
起初,还有包括多尔衮在内部分将领没有听从黄台极的命令选择主动出击,遭受了不小的损失。
随后黄台极重申军令,算是彻底稳固住了防线。
与此同时,他还命人攻下了大凌河城外的墩台,加紧对大凌河城的包围,并且在锦州与大凌河城之间的要道上部署重兵,由他亲自指挥,准备截击前来救援的明军。
就连皇台极自己都说过:“攻城恐士卒被伤,不若掘壕筑墙以围之。
彼兵若出,我则与战,外援若至,我则迎击,于计为便。”
满清在辽东的战术,彻底改变了明清格局。
以至于历史上的满清最终入主中原,建立了清朝。
大概是气不过,后来听说有一个穿越者,穿越到了一个平行世界的大明王朝,此人就是大明朝皇太子朱慈烺。
凭借自己掌握的现代知识,将黄台极打的满地找牙,将满清赶回了长白山吃草-【参阅咪咕阅读《大明逆子》原文】。
耶律宗真最终决定,孤注一掷。
派出整个西线能调动的所有骑兵,共计八万余人,围困永清县。
对永清县围而不攻,等宋军援兵来的时候,一举将其歼灭。
只要歼灭了宋军的禁卫军主力,大宋则无可战之兵。
只有宋朝禁卫军的火器,才是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