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民国之钢铁狂潮>第1032章 战斗!昆仑级VS衣阿华3!

尽管“密苏里号”强行机动,从之前的海域快速脱离,但也只是跑出去大约一公里的样子,再减去转向耗费的时间和距离,这算起来,比较逆天了,还得多谢这款战列舰那高达212000轴马力的强劲动力,逼到急眼的情况下,超水平的发挥!

但结果,依然没有任何的改变!该他中的炮弹,一个都没少!

对面的智能火控系统,把五十四门主炮分散成彼此交叉的几个群组,根据相对稳定的射击表现,修整的精确到小数点后几位的诸元,和精密到令这个世界全部人力计算加起来都崩溃的混沌运算推演结果,最终打出去的炮弹,落点完全涵盖了可能的机动变向。

毕竟一艘战舰,能跑多快是有严格性能卡着,没有爆发的可能性,回个头也做不到,如此一掐算,基本上,跑不出散布范围!

于是,足足两组,总计36发炮弹组成的联合打击群,相互叠加了大约三分之一的散布区域,恰巧把密苏里号给盖在了中间!

这一击,比起上次,更加的凶狠!

首先一发炮弹把舰桥顶部的开放式观测台给一锅端了,上面抄着望远镜努力观察的三名瞭望手当场炸的连渣都不剩,几台大型光学观测仪同时完蛋,暂时这艘战舰的望远机构成了瞎子!

而后的一发炮弹,从后面把后舰桥的根部钻出一个不大不小的窟窿,正经儿的动能穿甲进去不多,但爆炸的二次破坏太厉害了。将半截弹头碎片像是大锤敲钉子一样, 狠狠的夯进装甲内部,导致坚固的表层强化钢板崩碎。

但真正的杀伤,却来自于动能的传递!美国人学中国的做法,在里面搞了一层符合衬板装甲---来自于走私的中国坦克的防护结构。

只不过,他们没有玄武岩纤维板,凯夫拉产量又太低,没法之下。用了部分玻璃钢,和部分相对薄一点、轻一点的高强度铝材(来自于日本人的技术),制造的复合内衬。

这种结构好处是质量轻,强度大,韧性好,抗冲击性能也比较优越。不好的地方在于,尼玛防弹能力不够啊!

底层衬板的真正作用不是防止穿甲弹钻进来。更多的是阻止被击破粉碎的脆性高强度装甲钢碎裂之后,被爆炸的力量冲击下,形成比子弹还要可怕千百倍的大块儿高速杀伤物,在内层的扫射杀伤!

要知道,对付一辆坦克,打出去的穿甲锥心也就是比拇指粗一些而已,就能让里面的乘员基本完蛋。

战列舰。轰过来的炮弹,尼玛都有一个人那么粗!随便来点儿碎块,或者高强度钢板的崩毁碎块,以每秒钟两千米的速度打出去,其穿透力之可怕程度,简直不可想象!

美国人倒是学的中规中矩,可他们的衬板实在不中用,比起玄武岩纤维那超过钢铁至少三倍的数据,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这一发炮弹就造成了类似的二次间接杀伤!轰碎的装甲钢碎块,向内崩飞的速度太快。衬板完全挡不住,成百上千的大小不一碎块立即在宽敞的舱室内肆无忌惮的横扫,所过之处,人仰马翻,里面的十几名军官猝不及防,当场挂掉一多半!

碰撞和爆炸的轰击更是让战舰浑身剧颤,舰桥里面的人,站立不稳!

但这都不是主要的。因为他们也根本顾不上去体验,所有的人,都被接二连三的爆炸声,给弄得小脑失控了!

第三发炮弹。轰在后面c炮塔的正面装甲上。已经横过来,准备朝着远方齐射的密苏里号,不想继续被动挨打,打算用最大射程,先给对方来一下狠的,但没想到,自己先遭了秧!

那发炮弹命中的是炮塔基座,厚厚的防护轻松挡住了穿甲弹的冲击,但向上的爆炸,却把中间的炮管子给卡住了。而里面二十多名操炮手,震得东倒西歪,瞄准?不要开玩笑!能活着就算万幸!

还有第四发炮弹!从舰艏甲板狠狠的穿下去,爆炸将右侧开出一个窟窿,滚滚浓烟冒出来,向上向后的翻腾,把他们自己的视野给统统的笼盖!

其余的炮弹,在周围乱糟糟的落下,爆炸的轰鸣声,冲天的水柱,让密苏里号,显得很像是一名冲锋陷阵的骑士。只不过,看上去,是那么的狼狈,那么的无助,左冲右突,四周全都是敌人的炮火,找不到出路,不清楚方向,步步危机,寸步难行!

美国人气的破口大骂,中国人太无耻了!你们怎么能捡着一个目标轰呢?这边还有那么多的战舰,足够你们对付的不是么?老是冲着一个对手发泄算什么本事!

……也只能发出这样的嚎叫了,他们没办法去指挥朱斌应该怎么打,哪怕看起来,是非常不合适的做法。

朱斌才不管那一套呢!空中现场直播的画面,让人热血沸腾,浑身带劲,命中率虽然没有质的提升,不过只要不断的击中,相信对方也扛不住太久。穿甲能力不强?没关系,咱们放近了打啊!

四艘昆仑级战列舰,其中了两艘是新近才亮相的,之前美国人并不知道他们的存在,这一下子拿出来,火力密集程度已经大为改观。

向内稍稍做倾斜之后,仍旧以侧向全炮塔瞄准敌舰,停滞了大约一分钟,让炮管子充分的冷却,发射带来的腐蚀和震颤都经过清理、稳定,接着继续发炮!

三十九公里!依然是美军舰炮的射程极限附近,根本就瞄不准!他们倒是能够通过望远镜看到了这边的存在,但实际上,只能是影影绰绰的模样,加上海面蒸腾水汽的


状态提示:第1032章 战斗!昆仑级VS衣阿华3!--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