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民国之钢铁狂潮>第842 摧残!英美海军的噩梦(四)!
目测和雷达误差让人崩溃,要命中就可想而知有多难!

两艘昆仑级还真就没有特别的躲避武藏号轰击的炮,而诡异的是,这家伙从开开战以来打出去那么多发炮,似乎也没有一发能够真正命中的。哪怕形成近失的,都没有![

朱斌在指挥室里随手扒拉出防御统计数据,一看460炮的数量,顿时大跌眼镜,忍不住怪叫:“这什么情况?!日本人的主力舰怎么命中率差到这份上?!他们是怎么通过舰政本部验收的?!法理解啊!”

那么大的散布,从开始到现在打了几百发炮了,居然一发近失都没有。得多么差的水平才能干出这事儿?

日本海军炮手的水平多高,朱斌是很清楚,这帮穷逼为了节省药,拼命的追求精度和命中率,偏偏千百年的渔民当下来,他们有很多的人眼神特别好使。裸眼在射击瞄准仪辅助下的精确命中率很高,这是陈少宽等人都亲身见证过的,也是英国人私下里都不得不承认的。

即便如今损失了大部分的常规海军,别忘了他们退役的还有很多!年轻人也不少,总体的战斗力有所下降,但主炮攻击单位的一系列岗位,应该没有尸位素餐的垃圾存在!

排除人为因素。那就只有一个,丫的主炮设计不达标!

日本人光是为了追求威力了,从二十年前就想鼓捣460的大炮,只不过冶金水平不过关,大型水压机、油压机之类的设备不达标,造出来的炮管子根本扛不住发射带来的巨大破坏,几下子就爆了。

即便是到了二十年后,他们的冶金能力依然令人堪忧。不得不使用钢线缠绕加固的方式保证炮管强度,却绝不敢跟朱斌似的,直接用看似薄弱的单层炮管为主,后边加一层套管加固,比别人的管壁甚至都薄了三分之一,420的一样重这等逆天的事儿都干出来,他。技术水平差距!

在朱斌的手里,凡是30公里射程前后左右散布超过200米都不能叫合格,所以从炮设计到炮身炮塔设计都尽可能精益求精。当然了,全世界也没有第二个国家能够跟他似的。可以把炮用模拟和实际高速风洞反复的吹成千上万遍,然后拿出最佳的气动外形尺寸重量。

同样的,也没有人能够跟他似的,不但单独拿出来几根昂贵的炮管实际验证,更反复在智脑中模拟炮管、炮的千百种细微差别模型去做定,出来的东西根本法想象的精密。

制造上更别提了,清一色高纯度冶金材料,甚至放在那儿天然就不会生锈,分子间杂志少到一定数量后,金属应力和抗疲劳寿命大大提高,没有五百发根本说不过去。更别提他使用的3万吨水压机、超均匀热处理炉、重磁立体震荡去应力和密实处理,以及激光表面强化、超高耐磨涂层等等,恨不能把炮管做成永不磨损、永不变形的钻石级别品质!

奢侈到近乎浪费的工艺搞出来的玩意去跟人家强国排名都落后的水平比,胜之不武啊!

他这么大惊小怪,也让一帮老家伙们感到有点不可思议,日本海军,什么时候堕落到这种地步?打了半天都没有近失,这尼玛还是一群混战之中可以轻松的瞄准,简直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啊!

老话说得好,犯了错误就要挨罚,有机会得利抓不住,那就得吃亏了!

朱斌这种黑心肠的人更别提多么的恶趣味,简直有点猥琐的下令专门盯着武藏号往死里揍,不仅两艘战列舰全力下黑手,同时命令在高空盘旋的重型轰炸机,一起来群殴!

一次出动了十二架重轰,刚才只有两架投下了滑翔炸,其余的浑身都是要人命的大杀器没动呢!

联军也不是没有发现它们的踪迹,可这群大鸟都在一万多米以上的高空长期盘旋,有全封闭舱室和电加热以及供氧系统,飞行员根本不必担心被冻成冰棍或者缺氧窒息,长期在天上转悠问题都不大,勉强突破一万米高度的联军战机只能徒唤奈何,打都打不到。

更别提,还有十二架飞鲨-e已经跟上来当护航员,这群凶残的家伙个个儿手里都有不少击落的记录了,刚才杀的浑身热乎,此时只要有上来找刺激的,果断砍杀商量!

下边打得热火朝天,他们这些在高射炮射程外转悠的家伙看的心痒难耐。朱斌的命令过来,四架重型轰炸机二话不说立即从盘旋状态改为直接冲击战场,大咧咧的从侧面且降低高度且逼进,一口气进入十二公里的时候,瞄准锁定武藏号,一口气投下去八颗重磅炸!

开如一架小飞机般的航从一万两千米高度冲下去,速度急剧的暴增到马赫。稳定的倾斜道速度太快,等日军发现有问题调集高射炮企图拦截的时候,眼睛已经跟不上趟了!

精度可怜的127三联装机关炮……还是谈谈副炮吧,真不知道奇葩的日本人怎么想起来把这种玩意装上战舰的。

哪怕是换掉了有点诡异的四发匣。改成了更大的连续供器,可真正的射速和杀伤能力差到令人发指的程度。更糟糕的是,一旦开火,那设计糟糕透的的支架浑身哆嗦的恨不能整个零件都解体,打眼看去,可见三根管子喷出来的丸,跟抽风似的在天上抖动成乱糟糟的阵列。想要看出点稳定轨迹,对不起,那属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放到朱斌眼里,谁要是敢把武器设计成如此恶劣的程度,还敢弄到他的军队里,装到战舰上,绝对会被他毫不客气的塞进炮管子直接轰杀至渣!简直是拿他的钱和手下弟兄的老


状态提示:第842 摧残!英美海军的噩梦(四)!--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