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民国之钢铁狂潮>第870 开战!越过鸭绿江(三)!

这就是筱冢义男和田中隆吉辗转接到的报告,对此,他们并不认为是谎报军情。

经过朱斌一连串的破坏,导致日本全民族登上大陆的愿望首次得以从高层贯彻到了普通民众之中,不但那些口是心非的贵族元老和财阀们着了忙,眼瞅着老家都要化为灰烬,前面却又稳定地方可以安居的日本平民也开始动员起来,虽然为时已晚,失去了东北那么好、那么大的一片宝地,可终究还有夺回来的希望,而朝鲜这个已经吞下来的瘦骨头却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不惜一切也要保住。

基于此,日本陆军真正调集了所能征集的全部适龄青年士兵,包括一些退役的老兵在内,重新组建的北方军团,仅仅在朝鲜半岛就有一百万的规模,另外在本土的本岛和北海道等地训练准备的,更有数百万之众!

总之,这一仗必须要打赢,他们没有退路!

设置在鸭绿江一线的警戒部队,是百万大军中的精锐,哪怕是一个小镇的驻守兵,都不是随便来的,类似大阪师团那种混蛋玩意一个都不会有。不但装备最为精良,美国人制造的昂贵便携步话机,也都分派到大队一级。

这比起以前的日军,电台只能分配到联队一级,已经好了太多。但比起朱家军来,那差的还是没边儿---朱斌的部队,常规连一级都有便携电台,精英小队哪怕五六个人都有配备,并且都可以呼叫空军支援,不是一般的奢侈。

搜索队的紧急警报首先惊动了这片区域里,驻扎在朔州的第36师团下属联队部,随即转交给了师团部和第一军司令部。速度前所未有的快捷!

筱冢义男与田中隆吉作出的决断反馈回来也不过几十分钟,随后,朔州方面派出的一个大队搜索士兵立即全部开出新安洞!

之所以在这附近驻扎足足一个联队的士兵,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他们要守护一座金矿!日本人用了半个世纪的时间,几乎把整个朝鲜半岛的矿产和农林牧渔物产资源都摸索了个遍。在资源窘迫的情况下,他们几乎到了片瓦不留的搜刮状态!

原本,此地的金矿就已经开挖,随着关东军的大撤退,大量的本国工人没地方安排,掠夺的的中国民夫也就近安置,全部塞到漫山遍野的矿洞之中为他们疯狂搜集资源,驻扎的部队,自然也是要照顾附近两个金矿的安全之目的。

整个大队的日军顺着河流紧急出动。带着步兵炮之类的重武器扑向战斗爆发地,后方师团部甚至还派出来几架飞机助阵,确保对这批精兵的围剿,万无一失!

李寒枫等人本来只是打算搞点动静出来聚集大军,顺便观察他们的调动与行动暴露出来的军事变化,万万没想到居然引起如此激烈的反应!

当面,日军搜索中队以之前五倍的火力密度,劈头盖脸的一顿迫击炮和掷弹筒先炸了个烟尘滚滚。紧跟着,清一色的改口径九六-乙型轻机枪和勃朗宁重机枪相继跟上开火。成片的子弹打得山顶石头火星四溅,直冒青烟!

李寒枫五十来号人躲过炮弹爆炸,却也被压得抬不起头来,耳朵里全都是啾啾的子弹呼啸和急如暴雨的碰撞破碎声,忍不住破口大骂:“他奶奶的!小鬼子什么时候变这么阔气了?!居然一水儿的自动武器!美国佬到底给了他们多少装备?!”

张连长离着他不远,手里举着装有六倍瞄准镜的半自动步枪。架在凉快三米多高巨石的缝隙里稳健的瞄准露头的日军啪啪的点射,随口回答:“美国佬那么富裕,这点儿军火根本看不在他们眼里!小鬼子跟他们合作,出人命当主攻手,当然不会客气了!”

“妈的!这回真有点大意了!”李寒枫气的直捶地。有些懊恼。

虽然之前的情报足够清楚,对日军的装备变化门清,可他还是觉得,这帮穷逼节省惯了,到了见真章的时候未必舍得铺张浪费,可没想到人家日本人到底承受多么大的生存压力,那是输了就要亡国灭种的下场啊!以前再怎么节约,现在有了美国大金主当后盾,说不得也要奢侈一回!

现在的日本陆军真的堪称是鸟枪换炮!

除了少数的精确射手外,他们基本舍弃了自己的三八式步枪;百式冲锋枪那种垃圾直接丢弃,南部式手枪产量本来就不足,眼下弄了一大堆的1911a1来着,奈何日本人手太小指头太短,扛不住那大家伙!

冲锋枪用汤普森,轻机枪则在原本仿造捷克式的九六式基础上,进一步改膛成美式7.62口径子弹的乙型版本,再加上勃朗宁重机枪,形成一整个美式弹药体系。不过说起来口径也够乱的,这也是为了照顾日本人自己储存的大量弹药,和美国来不及生产供应全部的问题。

如此一来,日军不必担心子弹消耗的情况下,火力倾泻密度比早起的关东军大了好几倍!头一回碰上这么凶残的对手,李寒枫他们十足的吓了一大跳!

铺天盖地的一顿狂扫之后,日军端着冲锋枪和轻机枪扫射着开始冲锋,李寒枫咆哮着:“麻痹的!就你们有料?老子不发威当我是泥捏的啊!伙计们,往死里整!”

整天跟一帮东北老客儿混,他也满嘴的口头禅了。

早就饥渴难耐的两门便携迫击炮应声打响,大角度吊射的炮弹从小山后头打过来,就在他们前方四百米左右陡然落下,轰隆隆一阵急速射,先把两门日军小炮给废掉了,随后冲着重机枪开干!

与此同时,重火力组七手八脚的


状态提示:第870 开战!越过鸭绿江(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