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北宋不南渡>第二百一十五章 大宋的剧烈运动

应天府,堂堂的大宋都城,竟然会在眼皮子底下出现贼匪扣城的事情。

哪怕是赵榛也是没想到,也觉得匪夷所思的。

在赵榛的印象之中,并没有出现过这段历史。

大概率是因为自己的出现,扰动了历史轨迹所带来的变化。

“都是些山贼流寇?”赵榛再次向报信的亲随确认道。

岳飞已经离开,现在遇到这样的事情,他比谁都更加积极,但岳飞兵没有京城官军的军权,这么积极莫非想要单枪匹马的上去干?

赵榛也无法安稳坐下来,吩咐一声便准备亲自临城观战。

“看样子确实是些不入流的人,据说是附近落草为寇的马规统领的暴民。”侍从将他所知道的事情都告诉了赵榛。

疑点很多。

首先,大宋境内确实存在许多贼寇,占山为王,这是顽疾,哪怕是到了新中国之初,也大量存在。

至于宋朝中的山贼数量,恐怕是各大王朝之最。

宋朝的经济发展,将土地兼并的规模推到了极高的地步,无法抑制的高利贷,导致大量破产的贫民的产生,想活命,也只能无奈的沦为贼寇。

宋朝拥有大量滥竽充数的士兵,也是基于两极分化严重,贫民倍增的现状,给无家可归的贫民安排的工作,但能够吸纳的贫民有限,大量贼寇存在,依然是宋朝难以忽视的现状。

然而,贼寇虽然多,敢直接和官军对着干的人却很少。

大部分都是抢劫百姓混口饭吃罢了。

就算和官军对着干,也肯定找软柿子捏,先攻占几个防备薄弱的州县才是一般贼寇优先选择的策略。

这么堂而皇之来到大宋都城面前,傻子都不会干出来的傻事。

所以赵榛觉得这件事情的背后,恐怕没有表面如此简单。

“必然有人暗中操纵。”

“臣也觉得。”岳飞走了,李纲仍然陪同在赵榛身边,他也觉得这件事情非常古怪,很不寻常。

“兴许是,贼寇觉得都城防备薄弱,想着趁虚而入。”李纲在思考了一番提出了新的观点?

“薄弱?京城带甲十万,贼寇怎么会觉得薄弱?”

“相对于以前薄弱。”李纲解释道。“天下精锐汇于京师,现如今,陛下将精锐布置于黄河一线,这应天的兵力足以守城,但相比于开封的岳飞,徐州的刘光世,以及淮西的张俊来说,都略有不足,贼寇兴许是因为这一点,才敢有底气直接扣关京师。”

李纲提醒了这一点后,赵榛确实意识到了问题所在。

大宋军事策略便是强干弱枝,最精锐的军队安置于京师周围,而各地的守军则是一群乌合之众。

为的就是防止地方势力作乱,就算作乱也有足够碾压的实力平息叛乱。

但这样的军事策略,对内稳的一比,对外就弱成一只鸡。

地方军队在外地面前被轻易击溃,直到金军打到京师,被赵佶嚯嚯成废物的中央禁军又不堪大用,最终让金人得逞,干废了大宋。

赵榛的改变,就是将边防的力量加以增强,此消彼长,京师的力量肯定会相应的减弱。

“京师的兵力的确是比以前弱了。”赵榛也承认这样的现实,但为了能够增强大宋的对外战争能力,这也是必要的改变。

“京师的兵力就算弱了,也非贼寇可以觊觎的。”

“陛下说的是,但贼寇可不自知,就好比雍熙北伐趁辽主新立,辽军疲弱之时出兵,然而即使辽军疲弱,也非能敌也,固至大败。”

李纲这样解释,赵榛大概明白了。

京师兵力相应的减弱,给了贼寇可以进攻京师的幻觉,以至于真的跑了过来。

当赵榛和李纲到了城门上之后,战斗似乎已经结束。

远方的流民队伍已经树倒猢狲散的东奔西逃。

岳飞带着十几个官军便将其杀退,他们也没有继续深追,而是提着几个贼寇的头颅缓缓的准备回城,在靠近城门大时候,看到赵榛正在城上。

“陛下,贼寇不过乌合之众,斩其首则不攻自破。”岳飞抬起了手中的人头,示意给赵榛。

而后便登上城楼,献贼首级。

“贼寇只有千人,也敢来动应天府,实在愚蠢。”岳飞虽然得胜,却并没有太过于把这份功勋当回事,不过是些没战斗力的毛贼罢了,毫无挑战能力。

“千人……”李纲自言自语了声,眉头紧锁,似乎在想事情,如果贼寇有万人来霍乱京师,倒还能理解,但只有千人……事情反而没那么简单了。

事情似乎也如同李纲预想的一般。

城外。

一骑使大喊着“八百里加急”字眼,从城外奔来应天,城守在核验完之后允其入城。

紧急的军情下,旁人只得让路,但正在准备回宫的赵榛却没打算让。

他命人将其截住。

军情自然是传达给朝廷,赵榛就是朝廷,那就没有再劳烦快递小哥的地步。

骑使见到是皇帝,赶紧下马,跪拜将军情文书交给赵榛,同时用气喘吁吁的声音解释道。

“贼寇李成,拥兵十万,一句烧杀抢掠,灵璧,五河等县寡不敌众,已落贼手。”

赵榛翻看着文书,而一旁的李纲和岳飞脸色各不相同。

李纲苦笑,灵璧和应天离的也不算太远,果然,那几个来应天扣门的贼寇不过是道开胃菜。

“这个时候……”岳飞则是一脸无奈,现在正在讨论北伐的节骨眼上,结果内部却出现了动乱,这对于


状态提示:第二百一十五章 大宋的剧烈运动--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