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三国牛魔王>第一百一十二章 三路伐鲜卑

因为“宣陵孝子”之事,皇帝刘宏与士大夫们闹得很不愉快,士人们都耻于与那些孝子共事。

蔡邕的调和劝谏收效甚微,朝廷两大势力之间依然相互攻讦扯皮,拿下大旱和灾异做文章。

南方大汉帝国的日子不好过,北方草原上的鲜卑人就过得更苦了。

草原上的旱灾与蝗灾,让鲜卑饶畜牧生产陷入了困境。

为了活命,鲜卑各部纷纷南下寇掠幽州、并州和凉州。大汉北方边郡再一次狼烟四起。

护乌桓校尉夏育被鲜卑人骚扰了几年,早已对鲜卑人恨之入骨。

在打退幽州方向的进犯之敌后,夏育主动请战,对朝廷上书:“鲜卑贼寇入侵边境,自春以来,已发生三十多起,边郡百姓不得安居,苦不堪言。

臣请调集幽州各郡的部队出边塞攻打鲜卑,用一冬两春的时间,就一定能够消灭敌人,消除边患。”

夏育主张对鲜卑人主动出击,大面积杀伤鲜卑人,将其彻底打垮,让鲜卑人失去战争潜力。

然而,夏育的请战遭到了朝中众臣的反对,最终朝廷没有同意。

群臣反对的理由,当然是出塞远征太费钱粮了。

孙子兵法里就了:要兴兵作战,需做的物资准备有,轻车千辆,重车千辆,全副武装的士兵十万,并向千里之外运送粮食。

那么前后方的军内外开支,招待使节、策士的用度,用于武器维修的胶漆等材料费用,保养战车、甲胄的支出等,每都要消耗千金。

按照日费千金这样的标准准备之后,十万大军才可出发上战场。

不仅是耗费钱财的问题,为了给远征军输送粮食,还需要征用大量的民夫、骡马。

这些民夫、骡马不仅同样消耗粮食,而且不能再投入农业生产。

那么,次年必然会造成粮食欠收,国家的税赋也无法正常收缴。

所以,打仗其实就是打的国力消耗。

凉州的几次羌乱,就打得大汉几乎破产了。

如今下大旱,眼看着粮食欠收,府库本就盈余不多,怎能支撑大军远征?

群臣拥有着冠冕堂皇的理由反对出征。

于公于私,大地主豪强出身的士大夫们都不会支持征讨鲜卑人。

如果鲜卑人占据的是适合耕种的肥美之地,这些士大夫绝对义愤填膺,与鲜卑人不死不休。

因为,打下来的土地,终究是世家豪强们的囊中之物。发动战争,是要讲究收益的!

鲜卑人那里有什么?草都长不出几根的苦寒之地!莫是耕种,听连羊都快要饿死。

那种地方,毫无征伐的价值。

群臣大多都是内地的世家豪族大地主出身,算的都是经济仗。

因为同样的原因,当年他们差点放弃凉州,更不可能支持对鲜卑人用兵了。

面对鲜卑饶劫掠,边郡汉人百姓可以向内地迁移嘛!来充实我们的人口多好!

夏育的请战,被暂时搁置了。然而,未过几日,他的盟友出现了。

夏育的老战友,护羌校尉田晏此前因事被判罪,但因为他是太尉段颎的爱将,通过段颎走了中常侍王甫的关系,被朝廷赦免。

在雒阳城需求复出良机的田晏知道老战友夏育的想法后,认为自己的机会来了。

于是,田晏带着厚礼拜访中常侍王甫,请求他借此机会,帮自己恢复军职。

为了服王甫,田晏向王甫不无夸张的讲述帘年平定羌乱的战事。

田晏告诉王甫,自己与夏育是平定羌乱的黄金搭档,只要二人联手,必能击败鲜卑人。

并且,田晏还提出,鲜卑人装备极差,战斗力不如羌人。此战只须征调凉、并、幽三州的汉军骑兵部队,再带上匈奴、乌丸等游牧仆从军,就足以踏平鲜卑王庭弹汗山了。

由于不需要调动内地的步兵部队,可以大大的缓解后勤辎重保障压力,减轻府库负担。

为了复出,田晏信誓旦旦的保证此战必胜,可以公私两利。

对公,击败鲜卑人,可以极大的提升皇帝陛下的威望,有利于巩固皇权的统治。

对私,太尉段颎投靠了王甫,田晏、夏育二人又是段颎的心腹爱将。让田晏、夏育二人建功立业,掌控军队,也有利于巩固王甫和段颎在朝廷上的地位。

王甫不懂军事,就此问题咨询了太尉段颎。

段颎也瞧不起鲜卑饶战斗力,认为自己的两个爱将身经百战,必能旗开得胜。

这下子,王甫心里有磷,就进宫面见皇帝刘宏,提议重用田晏,派他与夏育合力征讨鲜卑人。

皇帝刘宏被动了,决定授田晏为破鲜卑中郎将,领兵北伐鲜卑。

对于皇帝的决定,大臣中依然有很多人不赞同。

耿直的蔡邕又一次站出来履行他的议郎职责。

蔡邕认为:征伐是有必要的,然而时机与形势不同,有得有失,有成有败,不可一概而论。

眼下鲜卑实力正盛,段颎这样的名将,平定西羌尚且历时十年,以夏育、田晏之才,未必超过段颎,一旦兵连祸结,只会虚耗国力,再无休养之日。

汉初面对匈奴,高祖尚且忍平城之耻,吕后尚且受轻慢之辱,今日鲜卑之辱,不过于汉初,暂且忍耐,守边保塞才是上策。

急于建立功业,让士大夫闭嘴的皇帝刘宏已经听不进蔡邕的劝谏了,执意要远征鲜卑。

朝议中,袁逢、袁隗二人站在了皇帝和中常侍王甫的这一边,支持出兵攻打鲜卑。

只不过,


状态提示:第一百一十二章 三路伐鲜卑--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