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上的冻疮经过一冬的痒,不知不觉中就被春风化去,不着一点痕迹。既然冻疮不是问题,那么冬天也不会是什么问题,何况它还会带来白雪和新年两件大礼。
然而对于木沙来说,不会是什么问题的冬天其实隐藏着许多问题。寒风从十字路口刮过,内中夹杂着点点雪粒,使得这风刮在脸上格外冷,还带些娇弱不胜的疼。
路上少人迹,就连常年坐在槐树下的疯女人也不见了踪影。这样的天气,人们习惯于把一切交给天,窝在家里守着老婆孩子热炕头,做着人所能及的美梦。
辛父披着一件陈旧的绿色军大衣,对木沙扬扬手,“天儿这么冷,你别在这儿站着了,快回去吧。”然后缩着脖子,笼着双手,拐进了西边的路口。
木沙是第一次见辛父穿这件衣服,她注意到袖口有几个焦边的小洞,木沙猜测,那多半是被烟卷烫破的。木沙看着辛父的背影在风雪中远逝,很想开口叫住他,却始终没有发出声音。前方等着辛父的或许是比风雪更寒人的难堪尴尬,然而辛父没有回头,就因为木沙,因为她开口索要的一百块钱学费。
尽管那一声声“爸爸”总也叫不开血缘上天然的融洽,叫不回时光错拍遗漏的亲近机会,但眼前的这个人无论横挑竖捡,都对得起“爸爸”这两个字了。倒是木沙有些怯惧,担心自己对不起这风雪中那一次次冰凉的举步,那一声声为难的敲门,那一句句尴尬的客套,对不起那一百块钱所承受的沉甸甸的价值。
借钱的路啊,是多么难走。父母一次次地踏上去,来来回回中,不知失了多少尊严。
可这都是为了不争气的儿女啊。
木扁常是如此,木叶也误中一次。
现在轮到木沙了。似乎不同的是,这次借钱不是因为木沙的不争气,而恰恰是因为她的争气。
可无论是作为过程还是结果,木沙都对不起“争气”这两个字。
她不是聪明的人。以前只是模糊的自知,现在却有了明显的判定。
“一物一物真稀奇,能吃不能洗,不洗还干净,越洗越有泥。”老师拉长声调、语带神秘地继续出题道。这已经是她出的第五个谜语了。
这一次下面有片刻的静默。
“什么东西呀,能吃不能洗,不洗还干净,越洗越有泥。”木沙小声嘀咕着,脑子里完全没有头绪。
“这回你也不知道了吧?”老师低头问她面前的一个男孩。男孩闷头想了一会儿,忽然像砸中弹簧一样跳起来,“我想起来了,是水,是水。”
老师满意地点点头。“没想到还真难不住你。”
“怎么又是他?”木沙不满地想道:“这谁啊,老师都快跟他玩了半节课的猜谜游戏了,回回都是老师话音刚落,他就有了答案,真有这么神的人?这老师也是,还有完没完,还上不上课了?”
不管木沙怎么不满,不管同学们怎么议论纷纷,谁都挡不住这个天外来人在课上处处争先的势头。
好不容易挨到下课,木沙转着身子环顾一周,没见着神童的身影。她走近正往脚上套皮筋的林杉,“那个新来的同学是谁啊?怎么那么厉害?老师也不给我们介绍介绍。”
林杉摇摇头,“我也不清楚。他应该不是我们的新同学吧。”
两个人歪着脑袋想了半天,也想不出这神童是究竟从哪儿冒出来的。听母亲说过什么“半路杀出个程咬金”,这家伙可比程咬金厉害多了,直接把路堵上了。要他真成了同学,那还上什么课?天天听他和老师唱双簧得了。
奇怪的是,再上课时,在最前排最中央的位置,不见了那个嚣张的身影。老师像什么事情也没发生一样,开始啰啰嗦嗦地讲课。
“嘿,那个神童呢?”
“不知道啊。是不是被二郎神召回天庭了?”
有人发出一声窃笑。
“别瞎说,人家是校长亲戚家的小孩,来我们学校玩的。刚才被他妈妈接走了。”
“哦,原来是这样啊。这么厉害,我还真以为是天才下凡呢。”
“就算不是天才,人家是城里人,见得多了,怎么也比我们这帮村里的土包子强。”
“嘻嘻,我们穿开档裤的时候估计人家都穿吊带裤了。”
……
木沙听着同学们嬉皮笑脸地你一言我一语,他们的话像阵阵浪潮一样把她推至无望的方向。
昙花一现,就把夜里野草成花的美梦惊破。
不过草终究是草,这不仅是一种自知,更是看得见,用不着的事实。
作为家里仅剩的读书人,木沙对于这个家庭的作用其实很有限。粜麦子时,辛父让木沙在一边看着算账。她算出的得数常常和收麦人计算器上的结果一致,这时,辛父就会得意地说:“小丫头不错,这学没白上。”间或有了差错,辛父就会不满地摇摇头,“这学怎么上的,怎么连个数都不会算?别看你妈大字不识一个,算起账来你还不如她。”
或者,辛父眯着眼睛翻日历时,会指着上面的字问木沙:“这是什么字?”木沙会念时,他就点点头:“不错,是芒种。芒种三天见麦茬,快要收麦子了。”等木沙不认识那些“宜”啊、“祭祀”啊之类的,木父就会不高兴地放下日历,说:“你学的都跑到脚后跟了吗?连个字也不认识。”
在这样的认可和否定中,木沙渐渐明白,在从来没有上过学的父母看来,上学不外乎就是算术识字。在这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