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大唐韬略>第264章 得了一斗珍珠(珍珠在那个时代很值钱的)

李治这么一通解释,将整件事情都推给了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而自己的只是背上一个没有仔细查阅的疏忽。

虽然他很疲劳,他没有思路,但是对于如何摆脱自己的责任,这件事他做得非常好,思路非常清晰,理由也非常充分,让李义甫不得不相信,这完全是长孙无忌的谋略。

其实事实也确实如此,就是长孙无忌特意要想将李义甫支出朝廷。

丁瑜洲和李义甫又互相看了一眼。

两人在这种君臣相见的严肃场合下,都不敢私自议论,只能通过眼神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当然这种眼神的交流,如果没有默契的话,恐怕很难直通对方的心中。

现在丁瑜洲和李义甫之间的状态就是这样,因为没有默契,没有十足的默契,导致二人的心思无法互通,反而陷入了一种僵持,二人彼此都不能很好地理解各自的心思,听到了李治的话,二人都没有作出反应。

丁瑜洲心想:

李治个糊涂蛋,虽然承认了自己的疏忽,但是总不能对他兴师问罪吧。

李义甫心中则是另外的一种态度,他觉得皇上这是在承认自己的错误,看来自己不用去蜀地了,真是感谢天感谢地,感谢皇上想着我。

不管二人怎么想,二人一直都没有对皇上这句话表示出任何的姿态。确实在这种场合下,二人都不能表示出任何的态度,皇上就算错,那也是对的。

就在这时候,李治见无人说话,隐约猜出了二人的顾虑,继续说道:

“行了,你们不必担心,那诏书应该还没有发下去,王宽,立即传朕的口谕,将李义甫的名字从那份官员任职名单中划去,朕留他在朝廷,还另有重用。”

听到李治下达了这个命令,作为中书省官员的李义甫和丁瑜洲的脸上均是大喜,忙顺顺当当地答应道:

“臣等谨遵皇上命令。”

李治点点头,深感喜悦,脸上挂着疲惫之后的一丝轻松,他心里终于有一点希望,他看到了自己未来胜利的希望之光,当然他也看透了底下这两个大臣的心思,只是没有明说。

躲在帘子后的武媚娘也没有再继续说话,她觉得李治这样处置就很不错,一针见血又直指要害。

其实事情发展到这里,丁瑜洲和李义甫的心思早就被武媚娘看透了,原来他们俩人这是借着册立自己为皇后的事情当引子来实现让李义甫继续留在朝廷的目的。虽说她们的目的不纯,但是对于她自己而言倒也不是坏事。

武媚娘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她觉得一切事在人为,看似废黜王后这件事是很难的一件事,是难于上青天的事,但是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这是武媚娘从丁瑜洲那里听来的话,她觉得是深有道理。

凡事事在人为,只要努力去尝试去改变,总能够找到突破口,而今日李义甫的事情让武媚娘看到了事情的突破口,也看到了如李义甫这种的人,朝廷中大有人在,能够支持她的人,应该大有人在。

武媚娘转念想了想,对李治悄悄说道:

“皇上,恐怕仅仅收回成命,还不足以在朝廷当中形成一种氛围,倒不如再对他二人来些赏赐,更能表明皇上的心意,也给天下臣民做个表率,让他们看到皇上的决心。”

武媚娘在帘子后面小声地说着,李治听得清楚,眼睛审视着底下的两个大臣,心中盘算起来究竟该赏他们些什么东西:

如果直接提拔他们,显得有些唐突。毕竟二人没有做出突出的贡献,贸然提拔,恐怕难以堵住悠悠之口,还是通过物质奖励来保障他们对于自己的忠心吧。

想到这些,李治对着身旁一直守候在侧的王宽吩咐道:

“王宽,去取两斗珍珠来。”

王宽脸上不露任何表情,忙答应了,便吩咐手下的小太监去准备。

李治又对李义甫和丁瑜洲说道:

“你二人表现有功,不过功劳还有些小,朕今日不能提拔你们,姑且赏赐你们一人一斗珍珠以示褒奖。还望以后你们可以继续鞍前马后,为大唐效力,朕日后还会有重赏。”

二人听皇帝这般赞赏,又给了如此赏赐,忙纷纷跪下谢恩道:

“臣等谢皇上隆恩,臣定当忠心报效大唐,为皇上做事。”

正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更何况重赏之下还有着更大的官职等着他们。

不管是放在谁人眼里,这都是莫大的荣耀,珍珠是小官职是大,这让李义甫看到了未来一片光明,似乎还透过重重迷雾看到了宰相的位置正在向着他招手。

这件事情是李义甫人生的转折点,自此而始,他成了李治和武媚娘的得力助手。

当然他在飞黄腾达之时,也没有忘了丁瑜洲的引荐之功和王德俭的出谋划策。不过,李义甫日后所做下的那些罪孽,甚至还威胁到了丁瑜洲的存在,这倒都是后话了,在这里暂且不提。

二人得了珍珠,谢了恩,尤其李义甫又实现了自己的心愿,甚是高兴。

丁瑜洲见他笑容里带着真诚,也格外的喜悦,因为这件事确实是应了史书的记载。

不过丁瑜洲在喜悦之余心中还微微有一些惊奇,因为他发觉史书真实记录了今晚所发生的事情,但是唯一有一点区别的是,史书中并没有关于他的记载。

他又转念一想,肯定是因为自己穿越而来,改变了一些事实的发展所致。

想到这里,他冷不丁打了个寒战,不知日后的史书会不会发生


状态提示:第264章 得了一斗珍珠(珍珠在那个时代很值钱的)--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