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大唐韬略>第269章 溜了一个大臣(更新继续,皇帝不好当啊!)

四人商定完大计之后,四人全都松了一口气,毕竟准备好了应对之策。

四个人加快了脚步,往两仪门走去,可就在这时,李绩突然放慢了脚步,对着其他三人说道:

“诸位,我今早起,就觉得身体乏力,浑身晕眩,四肢更是空落落的,恐怕要旧疾复发。万一旧病症复发在殿前冲撞了圣驾,失了臣子的礼仪,岂不是罪过?我李绩从未做过违反法度礼仪的事情,还望诸位能替我请个假,向皇上告罪,今日我还是不要入内殿了吧?!”

长孙无忌走在最前面,听到了李绩这么说,扭头看了他一眼,关心地说道:

“你年纪也大了,难免会有个头疼脑热,你既然这般说,想来皇上也不会勉强你必须入内殿。”

褚遂良是个直性子,心里藏不住话,有什么话都直说,他上下打量了一番李绩,不相信地说道:

“你是武将出身,身体素质极好,怎么这么容易旧疾复发,再说就算旧疾复发,你也暂且忍耐一番,我们得团结一致,反对皇上册立武昭仪啊,你不能半途而退呀。”

于志宁则拍了拍李绩的胳膊,对他说道:

“就是啊,李将军,你可是武将,惧怕小病小痛,这可不是你的风格呀,不过你也年纪大了,比不得当年出生入死,边关浴血了。唉,时光好快啊,李大人已不是当年的李将军了,瞅你这样子,走几步都会喘口粗气,想来还没我的身体硬朗,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到头来大家都是一个样。”

三个人当中只有褚遂良似乎对李绩的表现不太满意。

李绩突然提出要退出的要求着实显得突然,但是其他两人对李绩表示出了莫大的同情,毕竟年纪大了,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如果真的冲撞了李治,可是一项大罪。

褚遂良本来要出言阻止,因为他觉得人多力量大,只有反对的人越多,皇帝才会真正的打消那个念头,但是当前的情况却是四人出现了分歧,长孙无忌和于志宁并不和自己站在一块,却偏向了李绩。

褚遂良最后也没办法,只得哀叹一声道:

“罢了,既然你身体抱恙,你不去也罢,我们三人去就好。”

就这样,李绩告别了他们往相反方向走去,和他们三人逆行而去。

长孙无忌心里犯着嘀咕,也不知他这是真的有病还是假有病,反正他既然这样说了,也不强求他必须做什么。

于志宁一直是和和气气的,对谁都是这样,不得罪,也不表态。

只有褚遂良直指要害,看出了李绩的心理,但是他也无可奈何。毕竟大家都是一样的官职,半斤对八两,谁也不比谁优秀,谁也比谁尊贵更多。

剩下的三人很快就来到了两仪门,皇帝早在两仪门处等候。

三人依照君臣之礼行过,随即席地而坐在两仪门内。

两仪门依旧威武高大,虽然比不得太极殿高大宏伟,但是依旧不减皇家气势。

皇帝坐在门下的宝座之中,三人坐在皇帝宝座底下,微风从周围吹过,虽然凉爽,但是早就有浓浓的秋天气息了,秋风扫落叶,仿佛随即要带给大地无穷无尽的悲苦。

秋风阵阵,掀起了宝座两旁那悬挂的巨大的帘幔,帘子随风舞动,鼓起一个又一个像充了气的气球。装点着两仪门的宏伟和华丽。

皇帝宝座两侧的香炉里燃放着新调配的香料,并不知晓是什么名字,想来也是瑜洲在长安店铺供奉的。

三人来不及多多欣赏周围的风光和景色,因为这时候,皇帝开口说话了。

李治直接开门见山,毫不犹豫地说道:

“诸位,都是先皇指定的顾命大臣,尤其像舅舅长孙无忌更是朕的亲人。褚遂良、于志宁早年间就跟随着高祖、太宗两位皇帝,鞍前马后,血染关山,都是对大唐社稷有功的肱股之臣,今日朕召你们进来是有事相商,想来近期朝廷的风声,各位都听说了。在这里,朕告诉你们,传言不虚,所言属实。”

李治停了一下,微微俯首,见三人没有反应,知道他们肯定猜中了自己心思,很快继续说道:

“朕登基有六年,六年来,诸位大臣辅佐朕,让朕继续完成先皇的遗志,推动大唐继续向前发展,但是当前朕的后宫不宁啊,皇后一直没有孩子,这是朕心中一直最为担忧的事情,父皇在世,经常问及可得了嫡子,朕当时无法回答,而如今六年过去,朕也仍然没办法向父皇的在天之灵交代。”

李治说地悲惨凄凉,声音哽咽颤抖,甚是让人感动。

李治说的这些话都是实情也是实话,尤其在重视嫡长子的唐朝,没有嫡子,可谓是最大的不孝。

李治这一席话说来,着实感动了长孙无忌、褚遂良、于志宁三位老臣,他们听李治说到最后,已然泣不成声,尤其提到父皇唐太宗李世民时,更是声音悲切,不由得引起他们对于李世民的怀念,也全都跟着呜呜咽咽地哭了起来。

殿里的气氛一度到了伤悲气氛的顶点,众人一直在哭,李治则留心停下哭泣,去观察着他们的反应。

李治抬手,示意他们不要再哭泣,而是对着长孙无忌说道:

“舅舅,如今皇后无子,没有诞下一男半女,虽说李忠被立为太子,但终究不是皇后亲生,这是朕的一块心病。好在当前武昭仪已经生了两个儿子,我想废掉皇后王氏,立武昭仪为皇后,这样可以确保我大唐江山后继有人,国统绵延,你觉得如何呀?”

状态提示:第269章 溜了一个大臣(更新继续,皇帝不好当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