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瑜洲全神贯注地看着、听着李治与许敬宗的对话。
他敏锐地察觉到李治脸上每一个神情的变化,当他听到李治与李义甫的对话,尤其李义甫提及皇后不会对太子造成威胁的时候,李治的表情突然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他揣度着李治的心思,知道李治害怕武媚娘临朝会再现汉时吕后的事端来。
为君者最害怕的就是权力的丧失和大权的旁落,李治刚刚料理完元老大臣,此时绝不允许再有人来偷取权利的果实。
这是自古以来君王最大的忌讳,也是他们最为恐惧和担心的事,所以李治听完丁瑜洲这番建议的时候,最是有这份顾虑的,但是许敬宗和李义府的话,却让李治慢慢打消了这份顾虑,于是丁瑜洲便顺水推舟、推波助澜地继续说道:
“陛下,您大可放心,皇后娘娘和太子殿下是您至亲的人,他们只会替陛下分忧,绝不会出现汉朝吕后那样的事情。再者那时候汉高祖已崩,才让吕后专权,现在您龙体只是抱恙,就算有眼疾,也不至于在朝廷兴起什么风浪,您就是咱们大唐的中流砥柱和定海神针,所以这一点,陛下万万不必忧心,再者还有众位大臣和天下黎民百姓,他们都替陛下看着大唐呢。”
丁瑜洲最后这一席话,着实让李治打消了念头,彻底打消了顾虑,李治的担心就在这一个点上。
这个时候,丁瑜洲敏锐而又全面系统地给李治分析了当前的局势,并直指矛盾。
许敬宗和李义甫也为李治分析了这方面的原因,无论是旁征博引还是引用史书记载,李治当前的处境并不会出现李治心中所担心的不为人知的隐患,至此,李治多多少少有点放心了。
李治眯着眼睛,又瞪大了眼睛,努力地看着他前行的道路,想看清他整个大唐的局面,他虽然放心了丁瑜洲他们的提议,可是对于未来大唐的朝政局面,他还是有所担心,他害怕整个大唐会因之陷入动荡,虽然前途未卜,他也不好再说些什么,关键此时此刻他的身体已经感到不适,他只得唉声叹气地说道:
“罢了,既然你们都这样说,看来也别无他法了,朕也只能同意你们这个提议了,明日就由皇后带着太子一同临朝听政,朕正好可以抽空回内廷养病,如若有何重大事项,你们再告知于朕,当然在这期间,各州府各省的奏书还是照常送到朕的两仪殿来。”
丁瑜洲等人听到皇帝发布了最后的命令,武媚娘和他们一同忙起身,随即躬身说道:
“陛下圣明。”
就这样,在丁瑜洲等人的大力坚持下,在众人的配合下,李治终于妥协了。
武媚娘因为李治风疾无法处理朝政,恰好在这个巧合的机会下,他从后庭走到了前朝。
她在枯燥乏味的后宫生活里开始接触丰富多彩的大唐政局。
要知道武媚娘这个人与普通女子的最大不同,便是她能识文断字。
她深受母亲杨氏夫人的影响,对于史记汉书等等史书那是颇有研究的,她可以精读史书,要知道史书里详细记载的那些历史上发生的大事情,很多是如何处理君臣关系,如何处理国政大事。这些史书,武媚娘多多少少曾经都有所涉猎,所以武媚娘在处理朝政时算是有着雄厚的基础。
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武媚娘处理朝政虽然算不上轻车熟路,但是武媚娘心里也有着自己的一套施政方略,只是还没有机会去表达释放出来。
对于突然面临的朝政问题,武媚娘没有感到丝毫陌生,也没有感到害怕和担心,她只是微微有些许的紧张,但是她与生俱来的敢闯敢试的性格特点又让她多了几分笃定和从容。
......
第二日,李治和武媚娘一同上朝,同时还有太子李弘,他们一家三口全都登临太极殿。
君臣们还没有开始讨论国事,李治当场宣布了自己的决定:
朕在养病期间,就由皇后带太子临朝听政,尔等大臣务必保持同心同德,忠心耿耿。
此事一定,众大臣深知皇帝目前身体不佳,又见丁瑜洲等人全都一致支持,他们也全都并未反对,最后全票通过。
自此,武媚娘开始了她参与大唐政坛生活的开端。
自此,她真正地体会到了朝政纷繁背后的光芒和乐趣,她也体会到了后宫已经施展不开她的才华和抱负,她已经看到了前朝和后宫两个地方不同的精彩,而实际上这些所有的表象背后便是权力给她带来的那份荣耀感觉。
人就是这样,一旦拥有了权力,品尝到了权力那至高无上的感觉之后,就不愿意舍弃和丢下,哪怕是费尽千辛万苦,也要努力将它牢牢攥于掌中。
武媚娘初次品尝权利的味道就犹如婴儿初尝食物之丰富,开始渐渐迷恋上了至高无上的权利。
当然这都是隐藏于武媚娘内心深处的感觉,没有告诉任何人,而丁瑜洲却能够敏锐地察觉到武媚娘内心的这份躁动和变化。
每日,武媚娘都带着自己的儿子李弘一大早就来到太极殿临朝听政。
太子坐在宝座上,同时在太子宝座之后挂上了一个帘子,武媚娘坐于其后,像极了晚清时候两宫太后垂帘听政的那种形式。
皇太子李弘年仅八岁,对于国政之事全然不明白,还是孩童的玩心,对朝政自然不感兴趣,每次临朝听政时候,他的手中都得拿着各色各样的玩具,坐在宝座上自娱自乐,根本不管大臣们在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