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1255再铸鼎>第15章 海洋事业
问题。

韩松是真正的海军出身,对船只了解自然深刻,这些日子又跟陆平他们吹了好一阵的水,恶补了不少风帆战舰的知识,现在经过观察和胡进宝的讲解,很快就对他们的造船法有了比较清楚的认知。

与西式帆船相同的是,这两艘在建的木船都有一根长而坚固的龙骨作为船体的核心受力部件,但不同的是,它们并没有西式帆船那样多而密集的肋骨。

就这两艘船而言,每艘只有五对肋骨,胡进宝称之为“胁”,作用也不是承力,而是作为搭接船壳的架子。铺好龙骨和船胁后,船匠们会继续在外部装上横向的船板,构成一整个船壳,再用“捻缝”工艺在船板间塞入密封材料,一艘不漏水的船就做成啦……才怪呢。

这样的船强度太差,如果就这么下水,一遇风浪肯定就散架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请出中式帆船的标志性特征结构——水密隔舱了。

水密隔舱,就是像竹子的竹节一样,在船舱内部,从前到后固定若干个横向的隔板,从而把船底舱分割成若干个隔舱。这个名字是后人研究的时候起的,其实并不太准确,水密作用只是附加的,真正的用途正是如同竹节一样增加船体的强度。有了这些隔板,整艘船才形成一个稳固的整体,才能在风浪中安然行驶。

不过很遗憾,两艘船的建造只是刚开了个头,现在还处在铺船壳的阶段,没到装隔舱的时候,至少还要等明年才能彻底完工。即使想集中力量先造一艘也没办法,因为很多工序做好之后必须要等待一段时间的,没法加快速度。倒是可以利用空闲时间做些内河和近海用的小渔船出来,也能让来实习的股东们练练手。

看完造船之后,韩松随着胡进宝到处参观,去了仓库里转了一圈,又看到几个大缸,揭开一看,发现里面是一些粘稠的略微发黄的黑色液体。

“这是什么东西?”

“回东家,此乃柏油。”

“柏油?从地下挖出来的?”

“东家说笑了,地下的柏油,这种东西只听过蜀地有出产,没见人用过。这些柏油,都是柏木中烧出来的。老天保佑,崂山多松柏,船上用的松油和柏油我们都能采到,不然就得大量外购桐油了。”说着,胡福生又打开了旁边一个小坛子,里面是清澈的深黄色液体,显然就是松油了。

“哦?”韩松有了兴趣,这些道道他还真不清楚,“这些油都是干嘛的?”

“回东家,”胡福生做了个手势,开始如数家珍地说道,“其一,是捻缝用,松油柏油对半混合,再掺入麻丝、砺灰等物,塞于船板之间,可防漏水。其二,是防腐用,三柏油混一松油,再混入石灰以及砒霜、硫磺、雄黄等毒物,涂于船底,可防虫蛀朽坏。其三,是防水用,篷布先用松油浸过一遍,待半干未干时再涂一层柏油,则致密无孔,水泼不入,吃风也强了不少。至于桐油,这三处都可用,而且效用更好些,不过桐油产于西南一带,北方价贵,所以能不用便不用,只是存上一些,以备不时之需罢了。”

韩松点了点头,这些显然非常重要。捻缝防漏的作用自不必说,船底防腐也是不熟悉船只的人很难注意到的一点。清澈的海水中其实生长着大量的浮游生物,一块光秃秃的木板扔进海里,很快就会被各种浮游生物占满,将木板蛀成千疮百孔,热带海域还会生出令人san值直降的密密麻麻的长长的触须一样的船蛆。如果木船不加防护就下水,很快就会发生一场灾难,不但船板严重腐蚀,船体很快也会散架,而且船侧密密麻麻的附着物会大大拖累船只的速度,让船在海上寸步难行。想要安全出海,就必须给船底涂上防护层才行,这柏油就是一种常用的船底漆材料,它主要起一个基体的作用,实际上防止浮游生物附着的还是石灰、硫磺这些有毒物质。

当然,船底漆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视水域情况不同,往往几个月至一年就要重新更换一次。山东附近海域水温低,还稍好一些,如果是南方的热带水域,底漆的厚度简直就等同于船体的寿命。

船底防护不但在现在是个难题,即使在后世到了钢铁船体的时代也不是一件简单事。韩松当初刚进海军服役的时候,一大实习项目就是爬到船底给战舰换漆,辛苦程度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了解完涂料,韩松又与胡进宝聊了一下木料问题。

船用木材,必须经过数年的阴干,才能用作船材。否则,浸水之后很快就会变形,整条船都会废掉。这个船厂常年修船,自然备了一批木料,但是数量不多,东海商社如果想要批量造船,肯定没法等那么长时间,所以木材烘干技术的研发应当提上日程了,这方面工业部可能不会给个高优先级,说不定海洋部得自己研究。当然,就算有了烘干技术,也要尽量多采集一些木材阴干起来,烘干木材凑合用用还可以,真正的强度和耐久是怎么也比不上自然阴干木材的。

“胡大爷,你们这木料,用的大都是杉木吧?我见崂山上有不少柞树,柞木质硬,为何不用它来造船呢?”韩松摸着仓库里堆着的一大堆正在阴干的木材,如此发问道。

柞树就是欧洲人常说的橡树,在中国北方地区很常见,崂山地区也有很多,虽说和橡树细节上略有差别,但都是一种优秀的造船木材,不但强度高,而且不易产生碎屑,在火炮时代这一点尤为重要。英国人


状态提示:第15章 海洋事业--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