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致远舰沉没之后,紧随在致远舰之后的“经远”舰继续迎战“吉野”,也中弹起火,管带林永升、大副陈策阵亡,随后舰也被击沉,250余名官兵殉难。
“济远”管带方伯谦、“广甲”管带吴敬荣,贪生怕死,临阵脱逃。“靖远”、“来远”因中弹过多,退出战斗,避至大鹿岛附近紧急修补损坏的机器。
到了这时,北洋舰队已经被重创,除了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舰仍然奋战之外,其他的军舰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或退出战斗,或被击沉或者临阵脱逃。
而在北洋巡洋舰队遭到重创的时候,两艘铁甲舰就好像两只骑着战马的勇士一样,在日本舰队的围攻下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
“定远”、“镇远”两舰顽强抵抗着日舰本队的围攻,虽中弹甚多,几次起火,全体官兵仍然坚持奋战,重创敌旗舰“松岛”,打死打伤炮台指挥官海军大尉志摩清直以下100多人。
日本十几艘战舰围着定远和镇远两艘铁甲舰不停的轰击,虽然他们两艘铁甲舰中弹近200枚,但是两艘铁甲舰巍然不动,让日本司令官都觉得这两艘铁甲舰是不可击沉的。
说到这里,咱们就说一说定远舰,镇远舰两艘铁甲舰的防御。它们的防护形式采用中央铁甲堡。铁甲堡长度435米,铁甲堡厚度305~355毫米,艏尾部分水平方向的装甲甲板厚76毫米,305毫米炮主炮台围壁厚305毫米,装甲司令塔防护装甲厚8英寸。
虽然日本巡洋舰速度快,但是其装备的小口径火炮,完全对定远舰和镇远舰的超厚装甲没有半点办法。
“靖远”、“来远”两舰起先因为中弹过多,暂且退出战斗,到大鹿岛附近修补损坏的机器后,重新投入了战斗。“镇远”舰的三十公分大炮连续击中日军旗舰“松岛”号两次,“松岛”号甲板四号炮塔中弹后,引发了炸药,发生大爆炸,“松岛”号船轴倾斜五度,火灾大作,遭到重创。
除了“松岛”号,日军联合舰队的“比睿”、“吉野号”、“赤城”、“西京丸”、“扶桑”等舰也遭受了重创。舰队指挥伊东祐亨望见北洋舰队又重新集结,此时天色也渐暗,同时他也对北洋舰队的两艘铁甲舰产生了畏惧,害怕继续战斗下去,会使日本联合舰队损失更为惨重,便于下午五点半左右下令日军舰队撤出战场。
说起来这场大战双方可以说是势均力敌,北洋海军并没有处于绝对的劣势。
这次海战的结果,北洋水师舰队损失了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五艘军舰,其中广甲号临阵逃离了战场后触礁,几天后自毁;死伤官兵千余人。日本舰队的松岛、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五艘舰艇也受了重创,死伤将士六百余人。
因为北洋的定远舰和镇远舰,只要稍事休整就能继续作战,这样算下来,日本在主力舰上仍然是处于劣势的。
北洋水师拖着浓浓的黑烟,艰辛跋涉的回到了威海卫之后,这场大战的消息才在清国的朝野传开。
李鸿章得到消息之后,差点一口老血喷了出来,自己苦心经营了几十年的北洋水师,竟然损失如此严重。
到了现在北洋水师恐怕已经不堪一战了,因为现在所有的军舰几乎都带着伤。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两个办法来恢复战斗力,第1个就是立刻维修船只。
但是北洋虽然有一些小的造船厂,但是相对于定远舰和镇远舰的吨位来说,这些船厂还不足以维修这样大的铁甲舰。
不过好在李鸿章已经听说,刘海的上海造船厂能够维修这样庞大的战舰,于是当天就像刘海发了电报,请求让北洋水师南下进行维护。
刘海接到电报之后马上就同意了,虽然他不准备立刻就开战,但是能够加强北洋的实力,让他们和日本再消耗一段时间,对于刘海来说也是好的。
刘海和李鸿章都没有想到他们的这个想法,竟然被朝中的许多大臣立即反对。
人家反对的理由也是十分完美的,虽然现在定远舰和镇远舰受伤,但是由于装甲雄厚,他们的伤势并不严重,这两艘战舰如果离开了北洋的驻地,那么京事就已经无险可守,日本海军就可以顺顺畅畅的从渤海进入天津,然后威胁京都。
李鸿章得到朝廷的命令让北洋水师不得妄动之后,他也有些灰心了,于是也不管其他的了,虽然现在北洋水只是对上日本海军还有一战之力,但是李鸿章现在见到朝廷都不担心我担心什么,干脆就保存实力吧。
李鸿章为了保存实力,命令舰队撤到威海港内,不准巡海迎敌,从此日本夺取了黄海的制海权。
到了这时,李鸿章几乎已经被日本人打的没有反抗之力了。
但是李鸿章还想再搏一搏,于是他向朝廷上的奏折,请求南洋水师北上同北洋水师一同保护天津附近的海域,确保在这些地方日本人不能登录。
李鸿章的这个建议,对于朝廷中那些怕死的老爷们来说,正是及时雨,于是越来越多的奏折送到了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面前,都是同意李鸿章的建议,要求南洋水师北上。
对于李鸿章的建议,光绪皇帝还是想同意的,这段时间北洋连战连败,现在光绪皇帝已经后悔了。
结果在大朝之上大家都同意南洋水师北上的时候,一封电报打破了平静。
原来两江总督刘海向朝廷上奏折,说明了东南各省为财富重地,倭人刻刻注意,前敌与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