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科幻未来>攀科技真的好难啊>第183章 在小灵身后为所欲为

材料研究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才迟迟没有重大突破?

陆羽得出的答案是,基础理论的限制。

在现有的基础理论框架下,每一种材料的研究,无论是传统材料还是新材料,都是在不断的试错。

可以说,每一种材料的每一小点进步,性能的每一小点提升,都是建立在无数次的实验基础上的。

没有无数次的实验,没有海量的实验数据积累,材料进步或者突破,基本上都是太监讲话,无稽之谈。

为什么国内有些基础材料始终追不上工业强国,原因也正在于此。

别人比我们多发展几百年的工业,也就多了几百年的技术积累。

这么长的时间里,单是一次次的进步提升,数都数不过来,更不要说每次进步提升都是历经无数次失败,才最终成功的。

只有成功的实验数据才是技术积累?

并不是,在材料研究这个领域,失败的实验数据,甚至比成功的实验数据更加重要。

一万次失败的实验,并不意味着研究失败,而是发现了一万种不起作用的东西。

而这一万次失败实验得出的数据,会让以后的研究少走很多弯路和错路。

……

每一种材料实验成功,其实都是在大量证明其他路线和方法走不通的结果。

从这个角度而言,这些失败的实验数据才是整个冰山,而那些闪耀的成果,只不过是冰山一角。

技术、实验和理论,都对材料的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但蓝星科技发展到今天,基础理论已经很久没有过重大突破。

大家在相同的基础理论框架下,技术水平又差不多的时候,也就只剩下实验,才能决定材料研究的进步。

同样都是不断试错,在无数次的失败中,寻找正确的那一次。

在这种情况下,实验数据的积累,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此,陆羽颇为无奈。

基础理论这东西,他也不懂啊!

科技资料中,全都是各种各样现成的技术资料和成果,根本没理论这东西。

就好比一个小学生,照着抄一道高中生的数学大题,能写出所有的解题步骤和答案。

但你要问他为什么这么解,为什么要用这个公式,他肯定表示对不起,你问得太多了。

……

现在的材料研究,想要在已有材料的基础上提高性能,难度是越来越大。

没办法,基础理论突破不了,材料研究始终只能一次又一次的尝试,有时候极看运气。

说不定在实验过程中,欧皇附体,好巧不巧,恰好找到正确的方法。

如果是非洲人,e,权当没说。

同一种复合材料,有人用了成千上万次,才找到配比,有人只用了几十或者几百次。

这就有点玄学了。

而历史告诉我们,能打败玄学的,只能是另一套玄学。

所以人工智能也登上了材料研究领域的舞台。

随着算力的提高,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智能化开始深入各行各业,材料研究也避免不了。

现在很多材料研究机构引入人工智能,充分发挥他们积累实验数据丰富的优势,试图取得成果。

在建立相应的模型下,机器学习的速度,比人类快得多,找规律的速度当然也快得多。

在动辄几十万组的实验数据库中,通过人工对比,去寻找某种规律,显然耗时费力,还不一定有用。

人工智能则快多了,在模型的训练下,说不准能发现以往被忽略的细节和微妙联系,找到某些不引人注目的规律。

……

在这一点上,小桑河公司的优势并不是很明显。

虽然有云汉科技的领先技术支撑,但终究进行研究的时日尚短,积累的数据十分有限,比不上其他研究机构和实验室。

即便接入小灵这样的人工智能,对材料研究的帮助也不是太大。

毕竟小灵只是弱人工智能,创造这个词,不存在的。

自我判断都做不到,还想创造?

这是智慧生命才拥有的能力。

人与动物的区别,不就在于会使用工具,富有创造力么?

不过尽管帮助不是太大,但作用还是有的,至少,研究效率能提高不少。

陆羽一边想着云汉科技的开发进度,一边筹划着什么时候将人工智能引入材料研究。

小桑河现在的材料研究项目已经这么多,随着时间推移,研究项目还会进一步增加,陆羽就是精力再旺盛,全身心投入其中,也不可能对每一个项目都了如指掌。

接入小灵以后,不仅能提高研究效率,还能省事省心,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陆羽的提示可以更加隐蔽,直接修改数据或者通过小灵给出提示。

人工智能领先业界嘛,陆羽完全可以站在小灵身后,为所欲为,美滋滋。

项目取得突破的时候,别问,问就是研究人员的灵感爆发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再加上有小灵在一旁协助,取得一点微不足道的成果,有什么好奇怪的?

……

接下来的两天,陆羽把剩下的材料研究项目都视察了一遍,听取研究人员汇报进度的同时,也不忘鼓励他们一番。

让他们放轻松一点,别有太大的压力,也别急着赶进度。

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在科研领域,更加适用。

公司虽然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组织,但小桑河不一样,名义上顶着公司的名字,实际上更像是一个


状态提示:第183章 在小灵身后为所欲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