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队长好!”
走进办公室,童建国连忙主动打招呼。
“来!来!请坐!”
林队长招呼童建国、童建波兄妹俩坐下。
办公室狭窄又简陋。
桌子、椅子都是黑不溜秋的颜色,显然用了很久了。
童建国和童建波刚坐下,就不断有人进进出出。
林队长不耐烦地应付着。
好一会儿才在对面坐下。
“老黑特别交待了,所以我们也很当回事儿。”
“嗯,你们费心了。”
“这半年,我们查遍了下面各个派出所的卷宗,都没找到,这个什么……耿建义的犯罪记录。”
童建波看了童建国一眼,那意思,你看我没说错吧,那对狗男女就在埋汰咱妹子。
“嗯,谢谢您。”
“至于耿建义的下落,我们追查半天也没能找到有用的线索。”
“唉……”
童建国、童建波兄妹俩又忍不住叹口气。
这会儿警力不足,办案工具和手段都相对落后。
整个社会也有一种劫后重生之感,林队长他们每天都忙得要死。
人口失踪对他们来说根本不算回事儿,不可能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看着办公室人来人往,不断有人来找林队长解决问题。
童建国连忙说:“那您有没有耿建义相关的朋友同学的联络方式?我们自己……”
“嗯,我已经准备好了。”
说着,林队长从抽屉里拿出一张纸。
那上面写了五六个人的名字,和他们的工作单位、户籍地址之类的。
“谢谢!”
“小心点啊,有什么事就回来找我。”
从公安局出来,童建国、童建波兄妹俩拿着纸条合计了半天。
纸条上记录的都是跟童建义有来往的人。
有小学同学、初中同学,还有街坊邻居之类的。
但童建义这会儿24岁了。
她昔日的那些小伙伴也都老大不小了。
有几个都已经嫁到外地去了。
“这个女的离得近!”
童建波指着一个名字说。
这个女的叫冷萍,是童建义的小学、初中同学,又同是氯酸钾厂子弟。
跟童建义算的上是闺蜜的关系。
童建国却叹口气:“这么容易找到的人,林队长他们肯定也找过她无数次了……”
“也对啊。”
童建波顿时泄气了。
“公安都问不出来,咱们又能问出什么?”
“那也得问一问。这种事,就是撞大运,一个一个问,保不齐就能打听出什么东西。”
冷萍在城南灯泡厂上班。
这会儿的人,除了单位的领导干部,其他人不可能通过打电话能联络到。
再说,街上也没有公用电话啊,打电话得跑到邮电局去。
兄妹俩就直奔灯泡厂来了。
好在灯泡厂不算大,童建国随便一打听就打听到了。
“可她今天不在班儿上。”
“那她应该在家里吧?”
“嗯,应该是。”
纸条上有冷萍的住址。
童建国和童建波就直接按照住址找来了。
结果,冷萍没在自己这边的小家,而是在父母家这边带孩子。
兄妹俩又掉头往氯酸钾厂家属区来了。
到了这边都已经傍晚了。
但还是很幸运,他们直接在楼下碰到带孩子的冷萍了。
“您是冷萍吧?”
童建国过去打招呼。
“嗯,您是……”
冷萍长得挺白净,只是右边的脸上有个枣红色的印记,大约有半个巴掌大。
她也习惯把没有印记的半边脸冲着人。
“我们是建义的哥哥和姐姐……”
“哦,”冷萍愣了下。
“可公安问过我好几次……了”
她的神情有些不自在,一条胳膊紧紧拉着孩子。
童建波从口袋里拿出糖举在小孩儿面前:“来!阿姨给你糖吃。”
这年月的小孩子哪有不喜欢糖的。
但小孩儿伸了伸小手又缩回去了,看了看冷萍。
冷萍叹口气,态度缓和了些。
童建国连忙说:“我妹妹自打到了凤岳后,我们再也没见过她,也不知道她哪去了。”
“是啊,这么多年我们也没见过她。”
“你最后一次见到她是什么时候?”
“具体我都记不清了,就是大概初中刚毕业那会儿……”
“她有没有什么变化?”
“有!”
“具体什么变化?”
“她突然胖了,又突然瘦了。”
“大概间隔多长时间?”
“初三下半年她就没怎么到校,再看到她就有些胖了。后来就到亲戚家住了几个月。再看到又瘦了。”
“那你们最后一次见到时,她有没有说什么?”
“就是寒暄几句,类似‘好好干,别给爹妈丢脸’之类的。”
“你们关系不是挺不错的吗?”
“是啊,她刚转过来的时候我们就在一个班级,很多同学嘲笑她是领养的,她就跟人干架。没有同学跟她玩。我也一样,从小到大,大家都笑话我。我们就成了好朋友。一直到上初中都是一个班,每天一起上下学。”
“既然你们关系这么好,她离开以前怎么没跟你透露点什么呢?”
“唉,其实初三以后我们关系就有点淡了。”
“因为什么?”
“初三以后,她经常不来上课,见面少了,关系自然就有点淡了。”
“这些年里,她有没有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