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更,第一更)
司马拿起手边的汇报资料随便翻了翻,向对面的两个人问道,“林副乡长,张站长,这份资料里面的数字你们都亲自核实确认过吗?”
“呃……都核实过的,也许偶尔会有几个有些微出入,但大体上还是准确无误的。(. 广告)”林玉春也不确定司马脑子里是否真能记得几个关键数字,所以就留了个活口。但如果让他说满篇的数字他完全都没核查过,他也丢不起这个人,虽然这是事实。
司马点点头,“那好,我有几个问题。林副乡长,张站长,我想问一下,你们乡这三年来林木种植面积,还有林木蓄积量的数字是怎么来的,还有就是我们乡的林木蓄积量的统计口径是什么。”
“还有,你们刚才提到这三年完成了退耕还林***亩,新增林木蓄积量***方,据我所知,这三年我们县的退耕还林补贴款就压根没发放多少,你们是如何做到让农民退耕的?又哪里来的钱种的树?种的什么树种?你们大前年和前年上报的林木蓄积分别是***方和***方,这树是见风就长的吗?三年时间居然能带动林木蓄积量增长这么多?”
……
林业站张庆旺站长知道自己麻烦大了。
司马第一个问题问及的两个数字,算是林业管理里面最基础的宏观数据。他是做具体工作的,自然心里有数,问题是这俩数字确确实实是经过乡里不少领导“修饰”过的,以便增长曲线斜率大一点,看起来更“漂亮”一些。张庆旺在乡里也就是个极其边缘化的小小股级干部,岂敢跟这些老大叫板?
他也算有心,在老大们改完数字之后,他也会将其他一些相关联的基础数据做一些改动,免得让人一眼就看出猫腻。可现在司马如果真有心追着这两个数字往下问,张庆旺可是没有丝毫的信心能把这千疮百孔的底裤捂住……
如果说司马的第一个问题他还有可能糊弄一下,那么退耕还林,就根本是张庆旺的死穴——
真实情况是,这三年因为补贴款迟迟不到位,退耕还林工作根本没办法开展,张庆旺也是想尽了办法,向农民发誓许愿,总算退了一些,但距离任务指标还远远不够,更别说因为自己向农民承诺的补贴款迟迟没下发,许多已经退耕的农民,又再次跑去把刚刚栽上的小树苗拔掉复耕的……
至于林木蓄积量,那根本是个没谱的数,他相信以司马刚才所表现出来的对专业的了解,回头翻查资料的话,一看他选择的所谓“标准木”,立马就知道猫腻所在了reads;。
“……”
林玉春傻眼了。
这时候他似乎刚刚想起来,当初在弄汇报材料的时候,张庆旺就曾经说过,这次的汇报与其他时候不同,最好还是实话实说——司马现在手头最大的一笔钱就是退耕的补贴款,如果咱这儿告诉他,我们林业工作搞的很好,退耕工作完成的很完美,司马肯定乐呵呵的把钱就给了别家,咱这不是傻吗?
可偏偏就是他,一嘴把张庆旺的建议给顶了回去——以前是以前,以前的数字都报上去了,怎么能改呢?这让县里怎么看待我们的工作?
现在完蛋了,活生生的被抓包了。
司马看着两个光流汗不吭声的家伙,轻轻摇了摇头,知道追究这个问题意义不大,所以主动转换了话题,“好吧。关于这个……我们先暂时放一放,这次下来,我比较关心的是我们三明乡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的事情,我看了你们上报的规划报告,有些疑问想请您给我解释一下……对于种植的药材品种的选择,我们乡是基于何种考虑?对于规划的种植面积,我们又是如何确定?预测产量的统计口径是什么?”
“……产品的销售,我们是如何考量?最后一个,关于参与基地建设的农户,他们的收入增长是基于什么样的经济技术指标来计算的?”
“……”
又是一连串不歇气的问题,让对面两个人刚刚出来的一口气,直接又憋了回去……
而张庆旺更是差点开始叫救命!
那份报告他是主笔人,其实他写的时候还算认真,数据测算虽然稍有夸大,但也不算离谱。可是这些数字,在领导看来是不可接受的——这完全没有表现出我们三明乡大干快上的积极性主动性嘛!
于是,第一个领导把种植面积从1000亩直接改成2000亩,带动农户从1000户改成1300户,户均增收从2000元改成3500元……
第二个领导……
第三个领导……
当报告被领导们“修改”了一圈,最终回到他手上时,这个中药材基地已经象吹气球一样,膨胀成为了一个种植面积7000亩,带动农户2500户,户均年增收5500元的庞然大物……
这些数字意味着,全乡的所有农户都要加入到了这个计划当中,全乡农户拥有的山坡地中间要有一半以上都用来种中草药,每户的年均收入直接翻一番。只是,似乎从来没人考虑过,每年这大几千吨的天麻、黄姜、柴胡、杜仲……往哪里卖,能卖多少钱……
但他也必须承认,领导们的“高瞻远瞩”,确实为项目申报增加了重重的砝码。
这样一份在他看来极端不靠谱的规划报告,居然一路顺畅的走过了县林业局、发改局、县政府办公会……得到了铜山市发改局的批复,令原本资源和自然条件仅属一般的三明乡,成为了铜山市中药材种植基地之一。
市县两级还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