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在乡下生活一辈子,即便单调,但对于那种细水长流的生活,以及脚下的热土,感情是必然很深厚的。
别说是周琳琳奶奶这样老一辈的人如此了,即便是黄守真的父亲,实际上心里也总惦念着老家的村落。
毕竟那是祖辈们用自己的汗水,一点一点在深山之中,所开垦出来的世代居住之地。
不管传到了哪一代人,心里肯定都放不下、也不敢放下的。
当然了,比起周琳琳的爷爷奶奶这样更老一辈的人,黄育达在故乡生活的时间,肯定就比不了他们了。
因为现在时代发展太快了,在农村很难再有稳定的收入。
可以说,即便只是要供自己的孩子上学,如果不离开山里、走进到县城里的话,都是做不到的。
不得不离开自己的故乡,然后到可以挣钱的地方去寻找新的生存之地,这是活在现代社会里的人,必须要面临和作出的抉择,而且是一代传一代。
比如黄育达夫妇为了供黄守真兄弟上学,不得不离开了山里的村落;而黄守真为了自己以后的生活能稳定、为了父母的晚年能过得好一点,则又从y县,去到了更大的地级市。
他以后和妻子的新家,最终会定居在哪?
说实话,他自己现在根本不知道。
但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自己的父母、还是自己,这辈子都不可能再回到他孩提时还生活过几年的那片大山中了。
“以奶奶现在的身体状况,你爸妈没法送她再回村里吧?”黄守真想了好一会儿后,才跟周琳琳说道:“爷爷又没有能力照顾她的日常起居饮食,总不能方阿姨跟着一起去农村照顾她,那你们家的生活可就太不便利了。”
“哎,这事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解决,我只是从我妈那里听到说,奶奶一心想回农村,不想在县城里住。”周琳琳叹了口气,秀眉微蹙地道:“其实我知道,奶奶是担心自己以后再也起不来了,只能一直躺在床上,所以趁现在还有些话语权,赶紧让我们把她送回老家去。
否则等时间再晚一些,当所有人都确定她真的只能躺床上把剩余的日子过完时,我们肯定就顾不上她的意愿,必然不会把她送回去了。”
“嗯,你想得是对的,就是这件事真的很难解决,而且你刚才也说了,你们那个村子里都没人了,如果就他们二老在那里生活,即便他们心情上很自在、很快乐,但现实情况终究是无奈的,他们可能连一日三餐都没法解决,那就太可怜了。”
黄守真嘴中叹息,心情则莫名有些沉重。
很多老人的意愿跟想法,其实都是很执拗的。
尤其是以前的山里人家,书读得并不多,甚至有很多人根本就没读过书,所以思维上不够活泛,一旦在如“生”、“死”这种观念的问题上固执起来时,那简直和牛差不多。
这点包括他的父母,黄育达夫妇也是如此。
客观世界中遇到挫折、困难、坎坷,人们总能想到合适的解决办法,再不济,还可以选择绕过去。
可唯独人的心本身,一旦形成了某种固执的阻碍时,就真的很难解决了。
不过这世界就这样,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顺其自然、随遇而安的豁达与智慧,大多数人老了,基本上都是很顽固的。
“是啊,如果真的要送他们回去生活,除非我妈跟着回去照顾他们,不然他们靠自己是肯定生存不下去的。
可让我妈跟着去乡下,我爸又不会同意。
他平时的起居饮食也完全离不开我妈的。
而且他虽然真的很有孝心,平时在爷爷奶奶的生活方便,从不吝啬钱财物资,可现在他们二老都这样了,以我爸的想法,一定会觉得,他们就应该在县城里安心住着,这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千万别再搞那么多乱七八糟的天真想法了。”
周琳琳对自己的父亲,还是很了解的。
所以她不能说自己的父亲,在这个想法上是对是错,或者是否尊重爷爷奶奶自己的意愿。
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来说,隔了一代的亲人,得同时在一个家庭中继续生活,存在观念上的分歧,几乎无可避免。
这点跟几十年前、或者更久以前的一代人接着一代人,都在一个小小的山村里传宗接代、与世隔绝,且不管隔几代人都能就近过着稳定而安宁的生活,注定是不一样的。
甚至可以说,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于农村的人,差不多就是新社会和旧社会之间,两种生活方式的第一根交接棒。
他们在当下这个阶段,所要面临的生活困难,注定会超脱于物质本身。
因为他们这个年纪的人,为了子女的未来,不得不走出乡下;而他们的父母,却又从始至终都习惯了乡下的生活。
所以他们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得去平衡不同时代的亲人的观念。
而每当到了这个时候,金钱就无法从根本上,去解决人们对自己心灵上的安顿与需求了。
“你爸是一家之主、也是男人嘛,会这么想情有可原,毕竟男人在考虑问题的心灵敏感度上,本就不如女人,我们只会想着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最好的去解决现实问题,而不会过多深思解决办法,是否可以满足每一个人的心情。”
黄守真停顿了一下语气,略作思忖后,还是笑了笑道:“其实不瞒你说,琳琳,如果我和你爸互换立场,我和他的想法应该也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