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大明二十四监>第358章 上将首级

..om第358章上将首级

谷口,

经过了一番调整,蒙古兵又开始了进攻,这次的进攻当然是针对左翼的锦衣卫而去的,那种两面夹击的罪,蒙古兵可是受够了。前前后后已经死了近四千蒙古兵,这损失可是够大的。如果不把左翼的兵弄残了,还真是没法对付正面的明军。

闫应元当然不会把锦衣卫扔到战场上自生自灭,以他们最前边那薄薄的防范,估计撑不住几下,就要挂了。所以一边让他们直线撤退,一边让六十部阻击弩(锦衣卫带来十部)全力为他们阻敌,掩护他们往回收缩。

锦衣卫的速度很快,片刻就收了回来。而蒙古军的小车军不改方向,趁机开始了这一轮的冲阵。闫应元依然如故的让阻击弩接着she击着,一点点的夺取着蒙古军的生命,延迟着他们的进攻速度。同时让曹变蛟带领着五百人准备,一会配合左翼的锦衣卫再行冲锋陷阵一次。再次利用正面和左翼的夹角,两面攻击。

太阳坡前,

蒙古人怀着相当郁闷的心情搬开了自己从远处辛苦搬来,jing心布置的石头,这搬来搬去的,心情可是大不相同,自然的就有人怨声载道,嘲笑着指挥者的愚蠢。而这些情况俄布木就算是听到了也只能是直接屏蔽掉,当作没听到,好在他没听到。

自己这边的石头收拾的倒是很快,一是本来就是有规则的堆的,十多万人一起动手,排开了长队,不断的传递着。很快,那个石堆墙就被搬掉了。

然后面对的当然就是二里地内的石头了,这些石头可不是好搬的,需要的是面对那无休止的阻击弩,但如果不搬清了。根本没办法冲锋陷阵。所以这个问题无论是多么不愿意,还是得硬着头皮上。毕竟那些督战队在后面等着呢。所以虽然那些非归化城系的蒙古兵对归化城的危亡没有切腹之痛,但还是‘坚持’着上前。

时间越快,死的人越少,而不管冲上多少人,只要是在铁丝网之前。神弩兵就没有作用,而反因为有铁丝网的存在,明军的骑兵或者是战车也没法出来。基于此,俄布木和众将领决定,一次xing投入十万兵力,全速的从战场上抢、或者是扔石头。

本来想只要清理出左右翼一里地左右。就够冲击的了。之所以想如此选择,一是那里冲击不必受太多的攻击,二是有两处这样的地方,可以避免明军集中全力打击,三是可以在下一步太阳坡那边的攻击时相互配合。但最后这个方案还是被蒙古军放弃了,因为如果那样的话,明军也会随之改变战车的位置。防守更为集中,在下一步的冲锋中损失更大。两害相权取其轻,不能为清道减少了损失,就要给进攻时增加更大的危害,所以还是全面清理。

从战术上讲,这一决定的确算是最英明了,但损害无以也是比较大的。因为捡石头是人,但当人被巨弩she死后,横在战场着,照样可以扰乱进攻的速度。所以这些也是清理的对象。于是这种重复不断的在战场上上演着。清理障碍的人不断的变成新的障碍。再去清理的、、、、、、

面对着如此多的人去抢石头,朱由校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任由着他们去抢,只能是能杀多少是多少了,看着目前的情况。大力生产阻击弩的思想更加强烈了。

最后到底是人多力量大,在两盏茶的时间里,付出了五千多人的伤亡后,终于把冲锋的道理彻底的清理出来了,看着被抬回来抬放整齐有序的尸首,以及旁边更多的暂时失去战斗力的伤者,损失如此之大,俄布木也是心痛不已。明军仗着这种武器,实在是太能欺负人了。

下边就是要面临那恐怖的铁丝网了,之所以说是恐怖,因为不仅仅要面对阻击弩,还要面对数量更多、she速更快的神弩。这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毕竟死的多,造成的恶xing循环也就越多。

所以一个个相当恐怖的看着俄布木,石头已经损失了如此之多,那铁丝网还不得损失个上万?

活人是不会被尿憋死的,俄布木这时候虽然心痛心急,但脑子却相当的清醒,来了个更加英明的决定,直接吩咐,让小车兵冲到铁丝网区后,拿着绳子绑在铁丝上,然后转身就走,而后面的骑兵则拖着绳子往后爬走,一个人一匹马拉不动,那就十条绳子配合着拉。这样的话一说,立刻就得到了众人的认同,因为这一招虽然没法对付巨弩,但完全可以有效的克制住神弩了。

当蒙古人顶住阻击弩的she击如此灵活的对付铁丝网时,朱由校相当的震惊!本来还想着依靠铁丝网好好的虐待一下蒙古人的,但他失望了。从骑兵背着小推车时,到现在合理的轻松拉走铁丝网,这不得不让自己重新对蒙古人的智商评判了。他是真不明白如此聪明的蒙古人,作战方法如此的灵活多变,而且不断的推陈出新的搞装备,怎么历史上就能败于建奴之手呢?有这样的技术,玩建奴那不是手到擒来吗?不过想想也就作罢了,连汉人如此聪明,最后不也是败在野蛮人手中了吗?

这次只死了四五百人就搞定了,这让蒙古这边大家都松了一口气,这个结果还是可以接受的。一时之间如同是杀了明军似的在战地上祝贺着。

清理完了战场,本场战役的大菜——大冲锋就要开始了。

看着干净的战场,俄布木发表了简短的战争总动员,就是把生存空间的事说说,什么生死存亡了、迫在眉睫了、唇亡齿寒了等都


状态提示:第358章 上将首级--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