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臣对这两个国家的战策并无疑议,相反是持支持的态度,壬辰事变就是为了不让倭寇有了朝鲜这个跳板,可以随意的进攻我大明,才有的援朝战争。而朝鲜则在得到大明的倾力相助之后,打败了倭寇,要知道当时的大明是在财政如此困难的情况之下,倾大明全国之力发动的这场战争。没想到,短短几年的时间,朝鲜先是夺了那光海君的位置,又后和大金暗通款渠,大明的国运怎么能放在如此没有感恩之心、整i两面三刀的民族手上。只是对南海诸国的战争,老臣不解。”听着皇上老拿朝鲜和i本说事,孙承宗才提到。
“南海这边,越南把大明的军队打的如此之惨,这个仇朕是肯定要报的,因为越南因战争使得没有了国君及国君继承人,大明当时顺理成章的进入了越南,当然一些官吏做的的确不好,但却被反动派打死打伤多少的大明官员、士兵,此仇不报,冤为人君。孙老师以为呢?”对越南这个国家,的确没有什么好印象,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也是以后争执的对象。不过既然大明在越南建立过政治管辖,那就让这个政治管辖更彻底一些的。
“回皇上,交趾设三司二十年,被越南民众的游击战法,搅的是不厌其烦,大明军民的确损失惨重,最终在明宣宗三年撤了三司,主动从交址撤兵。皇上,大明现在刚刚还没有彻底平定河套,东北建奴仍虎视眈眈,国内更是连年战争不断、天灾不减灾荒不停。况且越南离大明山高路远,其地形复杂,民心又排外强悍,望皇上能以史为鉴,勿擅用兵锋啊!”孙承宗真是头疼这样的皇上,这又是灭朝鲜,又是打i本。现在还有那八杆子都挨不着的越南,大明朝在其手上,是有起se,但总不能来个远征军进攻越南,这劳师远征哪里和打打蒙古一样的简单呢。
听到了明宣宗撤交趾三司之事,朱由校就不由的摇头,大明的皇上以成祖朱棣最为强势。可惜死的有点早了,死在了亲征蒙古的途中,算是因公死亡了。而其余的大都算是业余皇帝,并不专业。太祖一个小农意识特强的人物,看看他的各种国策,根本就是yu把中国建成一个大农村。看看他的祖训,就完全明白了。
而第二位被赶了下来的孙子就无从说起了,就一废物式人物,一个皇上坐拥整个中国,最后干不过一个市级单位的王爷。
第三位就是成祖朱棣,把朱元璋的祖训一条条的否了一个干净,什么禁海、不征之国、屏藩等垃圾祖训全部抛开了。
第四位只上位一年就挂了。无从谈起。
而第五位,这位明宣宗,是大明朝数的着的好皇帝,搞内政促民生,支持郑和第七次下西洋等等做为的确不错。但也只是业余,其主业和自己这个木匠不同,他的艺术天份可与宋朝皇帝赵佶相比,尚可能较赵佶为优。摆明了人家是个搞艺术的。而且是个艺术大家,如果把这份能耐用到了治国上,也不会把越南这块地给丢了。他那时候可是三杨开泰的好时候,朝廷里的风也正。为了他的仁慈,把这块飞地,彻底的给丢了。
往下的皇帝就不数了吧。回到了孙承宗的问题说:“孙老师,朕不会现在就解决越南等问题。那是在解决了朝鲜、建奴、i本之后的事情,现在第抽不出时间、jing力、兵力、财力。越南的游击战的确让人头疼,但却也不是什么大事,游击注定成不了什么气候。否则也用不着偷鸡摸狗的打游击了。从招募白杆兵之始,越南的战策就已经打算好了,秦良玉就是进军越南的主力军。而且此次进军,并不以内陆为主,而是沿海登陆,有点象袁爱卿打的盖州战一样,然后有了据点之后,慢慢的推进。游击战只是小道,只能是在敌后袭击、sao扰。但在越南不会有类似的敌后游击战的可能,因为那里将执行移民计划,来个南人北调。所有的越南人一个不留的全部押往大明,所以那里不会有游击战。”
对于越南的游击战,在敌后、丛林之中才能发挥其长处,连妇女孩子都会暴起杀人,这才是可怕之处,让人防不胜防,朱由校当然看过类似的文章。他当然不会变态的来的赶尽杀绝,移民到大明来,能民族融合更好,不能的话,那就结扎计划。总之是不能放他们在那里,一是给驻军或者是大明移民捣乱,二是一有机会他们就又会起义之类的事情,三是不能给以后留个尾巴,看看i本人把一衣带水的琉球国的人民,基本都赶海里淹死了,结果琉球人几乎都绝种了,i本不一样在战后新秩序下占着琉球?虽然那是畜生才能干出来的事,但从另一种意义上说,做事必须要一劳永逸,解决越南问题就是应强制的融合,只要不给他们扎堆的机会,政策上、钱财上、土地上等等都可以多倾斜一些。越南的人口也就是在成祖时统计的,只有三百多万人,如今也出入不大。大明多少村、镇、村,一亿半人口,把这三百多万人分下去也是极有可能的。
“这、、、、、、”听皇上说了越南功略的时间这倒没有什么,还好皇上不想多面开战。但把越南人全部移民到大明,这得多少船,要费多大的劲,更要费多少的钱粮?不过皇上如此说,倒的确是好办法,不过越听越是感觉不是那么靠谱,于是弱弱的说:“皇上,臣有一言不知当讲否?”
“孙老师请言。”
“请皇上恕老臣无罪。”
“孙老师但说无防。”
“皇上,只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