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朱由校第一次攻城,以前的都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归化城以及辽东的盖州城等,都非自己攻下的,这一点,倒是相符‘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了。但对于真正的攻城经验,硬碰硬,还真是一个相当新鲜的场景。所以朱由校问了一下常规的攻城与防城知识,这还真有点临阵磨枪的感觉。
“回皇上,在《墨子》中,把攻城战术分为临、钩、冲、梯、堙、水、穴、突、空洞、蚁傅、轒輼(兵车)、轩车,此十二种战术。”孙承宗这个背背书当然是相当清楚了。
“嗯,请孙老师详解之。”
“是皇上,临:即把土山修筑成和城墙同高或者是高于城墙,以此平掉城墙的高度优势。而防御方法,就是对射,一旦失败,大势去矣。”孙承宗言。
“堆土山?这个工程量可真是不小,效果虽好,但需要的兵力太多,而且时间过长,只能参考但不足为取。下一个吧。”朱由校看看辽阳那十几米的城墙,现在还是冬天,还是算了吧。
“是皇上,钩:用长钩类的兵器,把城墙上的守城士兵或者防御兵器钩下城墙,并可用钩破坏城墙上修筑的女儿墙的方法。这种方法白杆兵已经在用了,现在看来,效果不错。”孙承宗看似幽默的来了一句。
“哦,朕知道白杆兵使用的钩是源自兵书,原来来自己与这里,哈哈。不过孙老师,此计还是需要猛烈的冲锋,不美。”
“回皇上,此策恰恰正是参谋部推演出来的最合适我军的一种战术。”
“孙老师请详言,”
“回皇上。参谋部结合着何可纲将军阻击汽油弹与步兵相配合默进攻的方略,在此又结合着大炮的使用。提出战术。即,以远程武器的极力的轮番持续打击,以压制一点,或者一片城墙的远程武器,使其在一定的区域内形成一片防御‘真空’地带。而白杆兵于竖盾兵可以从容的运至城下。而后依靠梯子上城墙。以竖盾的防御能力,以白杆兵的近战能力,只须捱到有二千人的力量在城墙之上,那时大事可定。”这的确是一种比较可行的攻坚之策,以点破面。以远程武器极力的配合而掩护作战方法。以前想的是一千阻击弩围城,而现在有千余大炮,三百架阻击弩的力量。战斗力差不了太大。
“以点破面,炮步协调,此方法不错,入朕的考虑范围之内。孙老师请接着说。”这个战斗观点的确不错,既减少了战斗伤亡,又有其现实中的经验。可以考虑。
“是皇上,冲,即是冲车,(注见作品相关图)利用冲车的攻城塔,突破城墙的攻城方法。”孙承宗淡淡的解释着。
“此冲车朕倒是见过,与云梯一样,的确是攻城大器但制作太耗损时日了。还有那水,依朕想,可能是掘堤放水吧。”
“回皇上,正是,下面的穴就是挖地道,而空突也是与地道相配合,这些耗时更多,恐皇上亦不如法眼。蚁傅,就是人海战的意思,无须多言。而后面的两项也是攻城武器制作,与轩车一样的道理。”孙承宗也算是摸准了一点皇上的脉博了。
“嗯,如此朕明白了,回营用膳,膳后开会谈。”朱由校不想再多说什么了,第一次正经八百的攻城,他理解了其中的一些难度。
辽阳是个大城,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想要三下五除二,痛快的拿下来,靠着的传统方法显然是一场恶战。朱由校现在的脑子在想的是能不能以巧而破之。因为辽阳如此并不急着攻,他所在的路线完全可以绕过去,而直取沈阳。其他的时候不好说,因为必须横渡太子河,但现在太子河上是结着冰的,任何一处都可以走。
一旦兵临沈阳,那时就是一个围点打援的最好时刻,但这里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补给问题,必须得在围沈阳之前,带足了粮草等,这个足字,是要使部队撑到冰融化之时。
营中,朱由校将孙承宗、袁可立、卢象升、秦良玉、庄海鸣、俞明忠全部召到了皇帐议事。
“诸位,朕在下午时分,与孙老师一同观阵,看到了辽阳城池坚固,大有固若金汤之评。然没有攻不破的城池,朕倒不俱之。以今时今日我大明亲军的战斗力来看,朕有信心短期之内攻而破之。但这个时间,朕不想留给辽阳,虽然它是一座大城,曾经也一度是建奴的国都,但他的意义也只是曾经罢了,毕竟不是现任的国都,攻破的意义也就是一座巨城而已。现在朕想从另外一个观点出发,请诸位点评。”朱由校说罢,喝了一口茶,晚膳吃的烧烤,这个时节,辽东的野味不少,吃的真叫过瘾,这个时节有点渴了。
“请皇上明视。”众人不知道皇上又搞什么另辟蹊径之事,奇怪的问。
“此次作战,终极目标为直捣黄龙,现在朕并不想将时间浪费在辽阳,正如当时放弃盖州一样。弃辽阳走沈阳,直接的兵临沈阳之下,那里为建奴的心脏,一旦心脏受损,建奴的纷乱必现,到时各个山头就立起来了。一副军阀割据之态必生。换言之,若我军对沈阳围而不攻,那时黄台吉来援不来?”黄台吉出征在外,这对于围点打援是一个最大的遗漏。朱由校不是没有想着打伴仙山。但伴仙山太大了,出路众多,还是在深山老林里,实在是没法打,权衡轻重,最终朱由校选择了沈阳。直捣黄龙,对于摧残建奴的自信是有相当大的好处的。
对于建奴那君不君臣不臣的变态体制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