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日月永在>第三百零四章:火绳枪
鸡的小型战争中占据完全的优势。

无论是火绳枪还是燧发枪,都不是无敌的存在。其症结所在就是因为繁琐耗时的装填弹。

直到后装枪的诞生,火枪才彻底成为主宰战争走向的无敌霸主,因为后装枪最可怕的技术突破在于,它使得连发枪械问世,轻重机枪的诞生也使得骑兵退出历史舞台,使得所有游牧民族失去几千年来来去如风的战略优势。

没有谁能够在金属风暴中保存全尸。

“问题提出了不少,军器局眼下有没有改进的思路?”

朱允炆可不是来听毛病的,他想听的是军器局有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思路和成绩。

“降低口径。”

郎官一开口就让朱允炆愣神,这个回答是出乎他意料之内的。

在火器的研究上,不仅是他,包括所有的匠户都潜意识中追求大口径和大杀伤力,降低口径的宽度,弹丸的使用也势必会缩小,威力本就不够,再降低下去,还能有什么战争价值?

“降低口径的好处在于减少潮湿对于火枪的影响。”

见朱允炆不解,郎官解释道:“而且对于稳定弹道、提高命中率很有帮助,虽然牺牲了一部分的威力,不过却可以进行更大程度的推广使用,而且减少的枪管的口径,也使得火枪的重量下降,使用铁制钳口,安装上的刺刀也更加稳定。即使枪口受潮,近战中的方便程度并不会逊色长矛太多。”

这一番话说的朱允炆眼亮不少,频频点头。

对于大明眼下的火枪,朱允炆本就没有寄予什么太高的期许,更别说指望靠着火枪来主宰一场战争了,他对于火枪的重视,其目的更多的是为了给与军器局的工匠有着将其改良进步下去的斗志。

宋朝时期就研究出了火门枪,但是因为威力太差,不被朝廷看重,朝廷不看重,工部有司自然懒得继续改良下去,这就是思想上进入了死胡同。

在火枪发明的近四百年来,对于火枪的威力,统治阶级都是看不上眼的,而随着成吉思汗西征,火药被带往欧洲之后,被欧洲人看上了。

他们在从零开始的基础上研制出第一款火枪,继而短短的四百年内实现火绳枪、燧发枪、后装枪、重机枪的疯狂进化。

而眼下的大明,如果不是朱允炆这个穿越者,宋朝时诞生的火门枪同样经过了将近四百年的发展,还原地踏步呢,还要等到葡萄牙人将火枪带到日本,再由倭寇侵扰沿海,由戚继光之手使得大明获取火绳枪的技术,继而由毕懋康研究出燧发枪。

一句“夷虏最畏于中国者,火器也。”可谓是让当时的后金吃尽了苦头,可惜崇祯年国家财政紧张,无力大力研发和改良革新燧发枪技术,寥寥几百、几千把燧发枪,也不存在挽狂澜于既倒的能力。

毕懋康留下的军器图说被乾隆禁毁,燧发枪技术再次失传,失去了进步的希望。

“走,带朕去见识一下吧。”

光听不过瘾,朱允炆还是决定亲眼见识一下这火绳枪的威力。

当然,试枪的工作是不能由朱允炆亲手来操作的,火绳枪在点燃击发的时候会绽放火光,而且火药的质量也很差,合格率又无法做到百分百,万一炸了枪膛,伤到了朱允炆可不行。

试枪是由一名匠户亲自来操作,靶子则选了一个十丈外的立靶,一个稻草人穿着一层薄甲。

填弹、关闭引药锅,点燃火绳。

但听‘砰’的一声,火门处绽放一层红黑色的火苗,而后枪膛内迸发火光,枪口颤抖中上仰,就没了然后。

再看十丈外的稻草人,毫发无损,除了脑袋冒着焦烟。

这一枪打高了。

区区十丈,都能脱靶,这科技水平也太差了。

不过从方才击发那一瞬间的后坐力来分析,这火绳枪的动能是要比早前装备进军队中的火门枪要强上不少。

“换枪。”

虽然第一次试验就以失败告终,但郎官并没有太多失望的情绪,这种试验的结果,他这段时间见识了太多次。

匠户手里的火绳枪被拿下,换上了一杆口径狭小的,这次倒是打的很稳,准准的命中了十丈外的靶子,将后者身上的薄甲打烂,残存的弹丸勉强卡在稻草人的木制身子里。

“有效杀伤力,从二十丈变成了十丈,优点就是更加的稳定。”

郎官向朱允炆进行汇报:“所以臣的想法是,以稳定为基础进行研发,争取在一年内,使得这一款火枪的杀伤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最少达到二十丈开外击穿薄甲的成绩。”

二十丈以外击穿薄甲,这个杀伤力已经足以比肩一般的弩机了,虽然比起强弓来虽然还是要差一些,但比起强弓,对于使用者的要求可不高。

强弓,那可不是一般的士卒能够拉开的。

“还有什么新鲜的玩意吗?”

一个火器作坊,一千多号人搞了六年多,如果只是革新几代以前的火门枪和研究出这么一个暂时还只是鸡肋的玩意,实在是也太惫懒了些。总参军器局辖下,一共才几个火器作坊?

“倒是有个大家伙。”

郎官招呼一声,就见不远处几名匠户打开一库房,合力从其中搬出一个超大的木箱子,起开后让朱允炆瞪大了眼。

一杆足有一丈多长、两尺见宽的超级火绳枪!

这是ps版?

“好家伙,这种口径的是火枪?这是火炮吧。”

朱允炆看乐了:“这东西跟火炮有什么区别,不就是


状态提示:第三百零四章:火绳枪--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