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网捕鱼的时候,池塘里的水就放的差不多了,方便捕鱼,也方便下池塘底部摸莲藕出来。
这边的动静,引来村里许多人过来围观,大家站在池塘边上,看着那些商贩从张家的池塘捕起无数鱼来,渔网上的鱼也不甘于就此被捕,而是弓起身体,用力一跳,跃入半空中,鱼鳞在阳光的折射下,发出鳞光闪闪,十分的惹眼。
因为这次鱼塘里面混入了青虾,所以还有几个人专门蹲在地上,从一堆鱼中分离出青虾来,这两样的价钱是不一样的。
张沁儿裹的十分厚实,也站在旁边看着这样的热闹,今年风调雨顺,地里作物产量高,池塘里的鱼长势也不错。
那些大闸蟹在经过这么久的饲养之后,死了一大半,但是还有部分存活的,今年中秋时分,就下池塘捕捞了一些长的好的来吃,那味道的确不错,十分的鲜美,但是张沁儿却发现从外地特意买的蟹苗,都不太好养活,反而本地的那些螃蟹容易养活些。
吸取这些养殖经验,张沁儿就决定以后只养本地的螃蟹,味道也是十分鲜美,又容易存活,到中秋时节卖出去的话,可比鱼值钱多了。
张沁儿家一共有三个池塘,但是这次只让商贩捕捞两个鱼塘,另外一个水也没有放,还有大半的水,这是让鸭子们戏水觅食用的。
商贩们忙活了一个上午,这才把事情一一做好,拿着大秤开始称重,至于那些比较小的鱼虾,商贩是不要的,张志仁拿着一个盆子装着,全部倒到里面鸭舍的池塘里去。
这一次卖鱼的钱一共五十两,卖虾的也有十两,藕比较少,只卖了五两银子,一共得银六十五两,这在富足村大部分人眼里,那也是一笔巨款了。
日子不紧不缓的过去了,转眼间就到了腊月二十四祭灶节,是小年了,等祭过灶,大家就得开始打扫屋子,准备年货,迎接新年了。
榨糖作坊****不曾停工,祭灶的时候,张志仁就让作坊里的人全部休息一天,让大家各自忙活自家的事情。
张志仁也不曾闲着,杨氏带着张沁儿和福儿在搞卫生,张志仁则要去县城跑一趟,把需要买的东西都买回来,米面粮食以及肉蔬等等,满满拉了一大车回来。
而冯氏也过来寻杨氏说话:“眼看着快过年了,你家的猪哪天杀?还是喊原先的杀猪匠吗?”
杨氏就说:“二十八或者二十九杀吧,看那杀猪匠哪天有空,如今怕是人人家里都急着定日子杀猪呢。”
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富足村许多人家的日子也越过越好,养猪的人家更是越来越多,一到了过年,都得忙着这件事。
冯氏也属意这个日子,于是就说:“你家里事情多,我就去和那杀猪匠说一声,咱们定在同一天好了。”
杨氏自然没有意见,答应了。
自过了祭灶之后,村子里上空除了飘散着香甜的糖味,还有各种熬油炸丸子的香味,一些杀猪早的人家,除了用盐腌制鲜肉,制作腊肉外,还会做一种酥肉,就是类似扣肉,只是工艺更简单。
将猪皮和切块的肉放入酒酿中过一遍,然后下油锅,炸的焦黄时放进一个广口坛子里,最后炸剩下来的油也一起倒进坛子里,然后降温封存,这样加工过的肉,能够保存上许久的时间。
除了做这些,还有一些勤快的人家开始做起甜酒来,甜酒是很容易制作的一种酒,风味又好,所以许多巧妇在学了酿酒之后,每年家中都会酿一坛子甜酒的。
今年张沁儿家也是打算酿造甜酒,虽然每年秋天都会收购山里的野葡萄,酿制葡萄酒,但是甜酒的滋味好,作用多,很多人都喜欢的很。
“福儿,你看着点火,这糯米就快蒸熟了。”杨氏打开专门用来蒸糯米饭的木桶,用手捏了一些糯米饭出来,放在嘴里咀嚼着。
这种木桶很高,下面是漏空的,蒸糯米的时候,最下面垫上绵软的纱布,再将浸泡好的糯米放进去,大火蒸半个时辰就能够熟了。
福儿老老实实坐在小板凳上看着火,一双眼睛亮亮的,瞳孔中倒映着几缕红色的火苗,脆生生的说:“娘,等糯米饭好了,给我装一小碗,我喜欢吃呢。”
杨氏笑着看了她一眼,答应:“知道呢,你和沁儿都喜欢吃糯米饭,这次我都特意多煮了些。”
刚说完这些,杨氏又转身拿着一个干净的盆子过来,待会等糯米饭蒸熟了之后,要将糯米饭全部倒进这个盆子,松开散热,再淋上部分冷白开,等糯米饭彻底冷却之后,再拿磨碎的酒曲扮进去,这样甜酒就算做好一大半了。
张沁儿这会儿正在拿干净的软布擦拭一个大陶瓷缸子,圆形,下小上大,缸子放在一个大的木框中,周边还塞满了干净的稻草,这里就是甜酒发酵的地方了。
不多时,杨氏一声:“好了。”
福儿就干净跑了过来,殷勤的拿了两个小碗来,眼巴巴的看着杨氏,杨氏正在拿着长柄饭勺松动着糯米饭散热,一看这样子,赶紧舀了两勺放进碗里,说:“赶紧拿去吃吧,也别吃多了,待会还要吃午饭的。”
“嗯。”福儿大声应着,把另外一碗递给张沁儿。
张沁儿摸了摸她的头,今年福儿的头发长了不少,能够扎成两个粗辫子了。
刚蒸熟的糯米饭十分的松软好吃,又有弹性,不需要任何下饭的菜,都足以让人吃下一大碗,不多时,这一小碗糯米饭就被张沁儿吃的干干净净,只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