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青春校园>超级农业强国>第740章 传递信心(1/2)

对于齐政不喜坐镇总部指挥,嘉谷人已经见怪不怪了。

一来,集团已经有了以王昱业为首的完善的组织体系和管理团队,在董事会敲定应对程序后,没有了齐政必须参与的部分。二来,齐政奔波在外,也不是游山玩水,而是出于安抚人心的需要。

——不仅仅是要安抚其他合作社的人心,还有产业链合作商的人心。

在齐政看来,合作商与专业合作社有些类似,都是嘉谷产业链条上的参与主体。事实上,齐政毫不怀疑,如果不是产业链合作商与嘉谷的联系更紧密,或者说更受嘉谷体系的辖制,而且大部分合作商比农民更理性,最先被挑拨的肯定是嘉谷产业链合作商。

但这种理性是有限的,在舆论纷纷扰扰之际,他们一时也看不清嘉谷合作社的未来。

不说所有,但起码有一半的合作商,是因为嘉谷系合作社而选择与嘉谷站在同一条战壕里的。最明显的一点是,如果嘉谷系合作社分崩离析,他们的生产都不能正常启动。

当然,这也是嘉谷所不能承受的。如果一半的产业链合作商没了,嘉谷的供应链也算瘫痪了。

所以这次信息局反应很快,在审视各地合作社态度的同时,也密切关注着产业链合作商的动静。

其实,相比其他公司,嘉谷的产业链算得上相当稳定了。在上游的合作社“有变”之后,超过2000家的合作商里面,只有200多家人心不稳,就在商言商的角度来说,实属不易。不过,大多数合作商都属于在观望状态。嘉谷系合作社要是被舆论拖死,他们自然也不会跟着陪葬。

按捺不住的多是新加入的合作商。他们一方面比较少历史因素的影响,一方面也是本小利薄。齐政对他们的心态倒也很能理解。要求一家资产数千万的合作商冒着风险观望是一回事,要求一家资产数十万的合作商冒风险等待又是另一回事。

嘉谷自然要安抚下这部分合作商。总不能合作社这边还没乱,供应链这边倒先乱了吧。

因此齐政在视察完滇省乌蒙山地区的合作社筹备进展后,马不停蹄的接受了滇省部分新加入嘉谷农产品供应链的合作商的邀请。

为首的薯业食品公司老总林枫满面笑容,远远的伸出手,啪的一下,将齐政的单手给夹住了,使劲摇了两下,笑道:“咱总算能有机会拜访齐董了,我给您介绍一下,这是物云的孙总,这是利康的苏总……”

“老实说,我们是想了许多办法,直到去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算是加入了嘉谷供应链,找到了一个好项目。”

“恭喜你们。”齐政一一握手道。

齐政表现的一点也不谦虚,而林枫他们也并不觉得齐政大言不惭。能成为嘉谷系的合作商,确实是值得恭喜的。

他们其实是知道的,如果不是这次牵扯面太广,嘉谷产业链的稳定又太重要,齐政是不会将时间“浪费”在他们身上的。

今天得到一个合作商,明天丢掉一个合作商,哪怕是几千万上下的生意,也都不放在齐政的眼里了。对他来说,这也许不过是一个报表上的数字,又或者是支持嘉谷供应链的一个工具罢了。

“如果没有合作社的违约风波,我们或许真的能松一口气。但现在,我们都是麻秆打狼两头怕……”林枫苦笑道。

其他老总也心有戚戚地点头。

他们这些人,大多是在国家提出“土豆主粮化战略”后,决心加大投资土豆产业的,也因此成为嘉谷农产品供应链的一份子。

这片地区种其他作物,产量不高,费力也费钱。但经过嘉谷的研究,这地适合种土豆。

随着嘉谷系合作社的推进,必然会进一步扩大土豆种植面积。

像孙总的物云公司,就是投资建立气调窖,储存鲜薯提高利润——以20吨设施为例:建筑成本为33万元,去年秋菜上市时马铃薯每斤063元,贮存到元旦期间11元上市,收益率达5640;贮存到春节期间12元上市,收益率达6840;如果贮存到“五一”期间上市收益率将达到8040。

当然,如果还将土豆当盘菜,那可不是什么“主粮化”。林枫的薯业公司在嘉谷的扶持下,投资的土豆全粉加工厂才是重头戏。

——以新鲜土豆为原料,经清洗、去皮、挑选、切片、漂洗、预煮、冷却、蒸煮、捣泥等工艺过程,经脱水干燥而得的细颗粒状、片屑状或粉末状产品统称之为土豆全粉。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土豆都能用于全粉加工,目前只有少数几个品种生产出的土豆能够用于全粉加工。

在种植结构调整中,品种更新是关键——而这,又是嘉谷的拿手好戏。

专用土豆品种加工品质优,但需要大水大肥大药,种植成本高,抗病性差,一般农户难以种植成功。如果没有嘉谷的田间种薯生产环节的基地建设、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和质量控制技术研发支撑,他们可不敢将其视作商机。

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他们的投资信心取决于嘉谷系合作社的落地。

“齐董,上面对于嘉谷合作社究竟是个什么态度?”林总终于问出主要问题。

虽然有人对他说,嘉谷现在已经是大到不能倒,没啥怕的。

但林总觉得这话听起来就不靠谱,有什么公司比大帝国还大呢,翻翻历史书,倒了的大帝国有多少?

在国内,只有官方的支持在,才是真的没啥怕的。

对此,还是那句话


状态提示:第740章 传递信心(1/2)--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