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青春校园>我的大宋新帝国>第六十五章 汉京

正月二十五这日,赵德昭带着三千多名新军将士,一大早从南苑出发,每人只携带腰刀,半斤肉干,半斤炒麦粒,目标西南三十公里外的中牟。

这是新军第一次以三十公里为目标,来回就是六十公里。

搁在后世来说,这就是一个半马拉松,但是马拉松都是在平坦地势上进行,而这个时代,根本没有平路。

因为距离太远,这一次都没有穿盔甲,而是轻装上阵。

此前新军经常身穿盔甲跑三十,四十公里,这一次的六十公里,赵德昭不认为就承受不了。

辰时吃完早餐出发,去的三十公里格外轻松,不到午时就已经抵达。

在中牟城外休息半个时辰,吃了干粮,中牟县衙也为新军准备了热水。

但回程的三十公里,就让耐力不足的新军们受尽了苦头。

距离开封府还有十公里,队伍已经扯了三四里长,要不是赵德昭要求每一个小队不能放弃任何一个队员,恐怕都有人掉队。

宋朝军队以十人为一队,队长是十将。几个月来,新军令行禁止,在经历了新式的练兵方法后,能够做到“不抛弃,不放弃”。

当然,在军队里,阶级依旧存在,不过赵德昭无心改正。

在明朝,他还要高出一个“阶级论”来稳定政权,在这个他还没有掌权的时候,更要维护阶级的存在。

在封建时代,如果搞出人人平等的口号,除了造反的人,没人会这么干。

即便是造反的,也不过只是口头上喊喊,比如太平天国时期,特权更严重。

在封建时代,特权就是普通百姓奋勇拼搏的目标,你要是没有了特权,社会就乱套了。

赵德昭一直跟队伍一起奔跑,中间还照顾几个小家伙。

像石保吉这个小家伙,才十二岁,这一天在不平的路面跑了一百二十里,早就累惨了。

回到开封府的时候,赵德昭的身上就挂了四把刀。

一天时间来回一百二十里,回到开封府的时候,就连守城的禁军和开封府衙的衙役,都忍不住为新军欢呼。

这种行军速度,在这个时代,根本不敢想象。

正常情况下,行军距离只有二十公里到二十五公里,连三十公里都少有。

但是新军,将这个距离拉长了一倍。

开封府外城的西城城门就叫郑门,当赵德昭陪着最后一批新军抵达的时候,看到城门口堵了一大群士兵。

赵德昭还没有抵达,事先抵达的石保兴就迎了回来。“都指挥使,皇上颁旨,设襄阳为汉京,此事你事先可知晓?”

“汉京?”赵德昭也有些懵,加快了脚步走向城门。“此事我并不知晓,具体写了什么?”

“设襄阳为汉京,都指挥使为汉京留守,负责扩建汉京城。”

“山南东道治所呢?”

“没提。”

赵德昭来到城门下,看了一遍皇榜,圣旨很简单,就只是提了设置汉京,扩建城廓,其他什么都没有提。

赵德昭如今最重视的就是山南东道节度使的职位,这个职位在这个时代就属于封疆大吏,还有领兵权。

如果将襄阳设为汉京,那么这个山南东道节度使,会不会撤销呢?

赵德昭将身上的其余三把刀解了下来,递给了身边的石保兴。“这是你二哥儿与崇训他们的刀,你等他们回来给他们,我先回府去看看。”

正说着,却见内侍吴监正带着两个小黄门从城门楼里出来。“二哥儿,你可算回来了,官家吩咐,让你回来就进宫去,如今天都快黑了。”

赵德昭道:“可有骑马过来?”

“老奴坐马车过来的。”

“走吧,我也累的不想再走路了。”

从郑门到大梁门就有三里,进宫又有两里,赵德昭今日跑了六十公里,一步都不想走了。

一刻钟后,马车抵达了拱辰门,从这里穿过御花园,到集英殿最近。

赵德昭刚到集英殿,就看到一群低品级的文武大臣从大殿内出来,每个人都脸上带笑,向赵德昭拱手示意。

以前的时候,大臣们见到赵德昭都是平等相待,甚至带点疏远。

但从赵光义病重之后,他们对赵德昭的态度就亲切了许多,但是像今日这样客气中带着巴结,还是第一次。

赵德昭心里如同明镜,他们应该是要跟随自己一起前往襄阳的大臣。

人群的最后是王溥,见到赵德昭回来,脸上带笑,口气却有些不满地说道:“二哥儿你乃皇子,居中调度即可,何必每日也在军中劳累。”

赵德昭这个时候的气色的确不好,跑了六十公里,任谁也好不了。

他也不争辩,长揖行礼道:“见过诸位奉职。”

众人纷纷回礼:“二哥儿客气。”

“都指挥使客气。”

“留守客气。”

“节度使客气。”

宋朝的官员称呼混乱,也不能统称叫大人,因为大人在宋朝是用来称呼家中长辈的,明朝后期以后,才专门用来称呼官员。

这些人有文臣,有武将,只有称呼奉职才是正理。

而他们因为身份不同,对赵德昭的称呼也比较混乱,十几个人,就有四种称呼。

王溥笑着拍了拍赵德昭的肩膀说道:“官家在等你,你先见过官家,我们稍后再谈。”

听到这句话,再看他的表情,赵德昭心中就有了猜测。“大人可是也要与我一同前往襄阳?”

王溥笑了笑,压低了声音道:“官家见我还能动


状态提示:第六十五章 汉京--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