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青春校园>大燕公子>第十九章 辽东之战(三)

在安城决战到来之际,姬康一直军事阁内看着墙上挂着的地图,一站就是好长时间。

姬康的前世,被后人称为“弱宋”的朝代。朝堂内的诸大人们打仗不行,可是写出的词却让人赞叹不已。什么“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什么“……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仿佛战事很容易,就在人们的笑谈之间,就解决问题了。但真正等姬康来到这个世界,了解了战事后,才知道这就是老百姓所说的“扯淡”。就如前世中那些专家学者们,什么事都讲得头头是道,可老百姓在实际中最后一看结果,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

也怪不得,万里长城在这个宋朝,被这朝的士大夫们丢得一块砖头都见不到。更谈不上自汉唐以来,我华夏先辈们历尽千难万苦、开辟的万里西域江山了!

词里面的什么边塞风光,纯属都是这些士大夫们臆想。就是现在姬康所在的燕国地域,在这个朝代几百年的时间里,也被异族所占领。

在姬康的前世里,在电视的“什么讲坛”中,宋朝这种“以文制武”体制,被众多的专家教授们赞美,而大讲特讲。说什么虽然导致了“靖康耻、蒙元入侵”的事件,但起码在几百年里,保持了国内的稳定,从而证明了这种制度,在当时先进性和合理性。

当时姬康都傻眼了,这些专家教授们是怎样得出这样的结论来的。自实现这种制度以来,武人们的地位极其低下。你能想象一个率领将士们刚灭掉一国的大将,被这个国家的士大夫们认为“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者乃好儿!”的场景么?这让国家的将士们,情何以堪呀!

在宋朝,国土沦丧不说,几千万的中原民众被异族屠杀,这件事怎么解释?这个伟大的中原民族的民众,被沦为次等民族的历史,不是近代开始的,而是在宋代就开始了。

这种“以文制武”的制度,纯属是宋朝的统治阶层为维护自己的私利,而制定的一个“扯淡”制度。“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就是这个朝代的真实写照。

任何时代的战争都是靠硬实力的比拼,大部分的战役都是以强胜弱。能在历史中留下“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都是极少数的。

姬康对目前的战事心里真的没有把握。所依靠的只有自己来辽地后,没有停歇地打造的装备武器技术优势;还有自己在这个时代燕国基础上所推进的,被后世称之为“举国体制”的这种东西。

至于,这两种优势能不能发挥作用,姬康心里真的没谱。但在姬康的前世,却是被国内外一致认可的。当然,所有的一切,都只能是在这场战争结束后,才能够得以检验。

敌军的投石车发射的石块,已经有部分砸在城墙上。

旁边的副将安民,开始着急地对王石说道:“将军,可以让我们的投石车还击了。”

城墙上王石站在城墙上,看着排着方阵,如潮水般向番汉城扑上来的箕**队。

对副将安民说道:“不着急,等敌军再近点。箕氏军队怎么也预料不到,我们现在的投石车比他们的投石车,发射的距离能多四百多米。我们这次一定要把敌军的这一百多台投石车,至少砸掉一多半。”

看着越来越近的箕氏军队,王石对传令官道:“举旗,命令投石车发射,目标箕氏军队的投石车。”

传令官举起一面旗子,对城内中央矗立的投石车军阵摇了摇,大声喊道:“传令,投石车立即发射,目标正东敌军投石车阵。”

随着接力般旗子的摆动,城内投石车终于发出准备已久的石弹。

看着呼啸而去的一块块巨石,将箕氏投石车阵处砸冒起来的阵阵尘土。副将安民兴奋地大喊道:“中了,又中了一架。好,又打中一架……”

望着扛着梯子,已经到达护城河边的箕氏军队,王石又一挥手:“弓弩准备抛射。”

城墙之上顿时举行了一排排的弓弩,钢制的箭头发着闪亮的光芒指向天空。

“发射。”

崩的一声齐响,对面的敌军顿时倒下一片。

王石继续大喊道:“第二排发射。”

无数的箭矢在王石的大喊声中,如乌云一般,向攻城的箕**队扑去。

……

就在辽东郡南北两端烽烟滚滚,薄望和王石各自率领辽军与东胡、箕国大军搏命拼杀之际。荣蚠正在军营中,察看刚到的五十台新型投石车。

荣蚠以为原来改装的投石车已经足够先进。

但这次刚刚组装完毕的五十台投石车,与以前的投石车又有着明显不同,整个投石车的重要构件全部用钢铁制成。

底盘与原来改装的投石车一样,装有转盘,这样就可以随时支援战场的各个方向。但投掷石块的杠杆之处,则装有工匠们所说的,刚研制出不久的轴承装备。这也让投石车的损坏率,大为降低。

这就让这五十台投石车,可以装有的石块达到至少三四百斤以上,并且发射距离更远,所用人力更少,装填更省力,破坏力更大。

而且所研究出来的轴承,今后就可以用于各种器械之上。

荣蚠对指挥投石车的校尉高大用问道:“此投石车如果用来攻城,效果如何?”

“禀告将军,根据我们实验,砸现在夯土的城墙,只要瞄准,就靠着五十台新型投石车,一轮即可。就是最坚固的砖石城墙,就靠着五


状态提示:第十九章 辽东之战(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