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的生日是每年的八月五日,旧历十六年的时候宰相张说上书建议皇帝将生日改为千秋节,把皇帝个人的生日变为全国百姓都要过的节日,朝臣放假一天以示皇帝的恩德,这样下来皇帝也高兴,大臣们也高兴,至于老百姓……谁管他们高兴不高兴。
天宝七载的某一天,南内兴庆宫里一名太监在大同殿的柱子上发现了一簇灵芝,连忙向上级太监汇报,上级又汇报给高力士,高力士禀报给皇帝,这又是一桩象征着国运昌盛的祥瑞,于是百官又双叒叕上表庆贺,建议把千秋节改为天长节,预示天长地久之意。
后来日本人把这一糟粕学去了,于是日本天皇的生日变成了天长节,并且一直延续到二十一世纪。
每年的秋季都有各州官员派人进京奉献贺礼,皇帝则在花蕊楼大宴群臣,虽然没有极乐之宴那么夸张,但也是花费钱财无数,极尽豪奢。
但是今天皇帝对边镇和地方送来的礼品厌倦了,因为翻来覆去都是那些东西,南方珊瑚珍珠,北方香料玉器,有本事你整点南美洲北美洲的特产。
他现在追求艺术的美,追求精神层次的东西,好听的音乐,好看的舞蹈,而不是那些庸俗的黄金白银。
于是皇帝下旨给这些封疆大吏们,不要再劳命伤财聚敛财物了,如今朕不好这些东西,如果你们真的有心的话,那就进献一些节目歌舞,让朕高兴的同时,还能提升朕的艺术修养,何乐而不为。
其实早就有人号住了皇帝的这个脉,旧历二十九年时,河西陇右节度使盖嘉运在千秋节前进献的就是《甘州大曲》,有名的曲牌《甘州八声》就是甘州大曲中的一个选段。皇帝得到之后非常兴奋,立刻命令教坊梨园编排演出,甚至传播到民间酒肆茶楼中,以至于后来传播到了日本。
有了这段故事,李嗣业感觉自己仅仅吹唢呐是不够的,必须围绕着唢呐编排一段节目,这节目还得与军旅生涯结合上,除了能够娱乐皇帝外,他还有一个更为高大上的原因。
唐王朝承平日久,除去十节度使所坐镇的边镇外,中原乃至江南已经几世没有经历过战火,当时也没有现代的广播电视,多数百姓除知道皇帝年号奸相名字外,对边境进行的这些战争一无所知,就连一些靠买官上来的县令,都不知道皇帝正在连年发动战争。
皇帝就对军队足够的重视了吗?当然不是,他只重视胜利,只重视开疆扩土,对于参加战争的将士们丝毫不顾,强行命令哥舒翰攻克石城堡就是最好的明证。大唐开创之初,朝中盛行的舞乐是秦王破阵舞和大阵乐,民间流行的是《大面》,也就是兰陵王入阵曲。等到盛唐至天宝时期,宫中是以羽衣霓裳为代表的纯粹的艺术舞蹈,民间流行的舞蹈已经换成了胡璇舞和胡腾舞。皇帝和民间自己也许都意识不到,他们正在慢慢地遗弃从贞观到开元初的尚武精神。
从府兵制发生问题逐渐废弛以来,民间对军人这个职业也开始逐渐变得轻视。“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不知是从何时流传出来的,但在这个时候就有这种趋势了,再加上唐后期藩镇之祸,然后又有五代十国,等到了北宋开始,以文制武已经是政府和民间常识了。
可以看看现在中央宿卫的龙武军中和右骁卫和金吾卫中都充斥着什么人,玄宗补充制定兵员时,本要求关中良家子参与招募应征,还要进行一定的体能测试和军事素养测试,但实际上落实下去呢,良家子弟多数不愿意入军,花钱买一些地痞流氓代替名额,等到安史之乱发生时,京畿警卫部队多不能负甲,也就是说连最基本的负甲行军都做不到,可见他们糠到了什么地步。
从今年开始从地方往边疆输送的兵源也有了问题,多数不堪为用,安禄山也有了借口,给皇帝上表说从南方和中原招募来的人身体羸弱,还有许多逃兵,他建议从河北本地招募,这样将士出自本地,也没有了思乡之苦,可以更加安心地替圣人开疆扩土。
像这样昭然若揭的用心,皇帝很痛快地就答应了。
扯远了。
李嗣业若是想要借乐曲来扫荡长安如今的靡靡之音,他就必须把唢呐慷慨激昂的那一面展现出来,能做到这一点的,也只有电影黄飞鸿中无人能够超越的bg《男儿当自强》了,香港鬼才音乐人黄霑从十几个版本的古曲《将军令》中提炼改编出来的乐曲,而将军令的古曲最早源自西汉,而流传到今日的就是起源于大唐的这一曲,当然流传过程中变化有很多。
他特意去听了听皇室宫廷版本的将军令,是古筝和琵琶版本的,曲调时而舒缓激烈,时而轻柔畅快。表现了将军出战前升帐发号施令的那种急促感,但它在宫中的的地位不及《大阵乐》,也不及《秦王破阵曲》,更不及唐玄宗的《羽翼霓裳曲》。但是《将军令》经过了一千多年的流传,无数的曲艺家不断修改,然后再由黄霑脱胎重编,定然能在花萼楼会起到振聋发聩的功效,这种现象是不是应该像牛胃般对音乐养分超越时空的反刍,逆向的循环本身就是一种神奇。
他玩唢呐之时最喜欢的就是这支曲,只要唢呐声开始鸣奏,立刻给人头皮发炸的超燃感,也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势。他虽然现在技巧变得生疏了,但距离天长节还有七个多月,有的是时间打磨。
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挖掘记忆中的东西,如牛皮大鼓的鼓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