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安娜在威尼斯旅游的时候,曾经到过托尔切洛岛,岛上有个重要的景点,就是匈奴王的宝座,传说五世纪阿提拉率领匈奴人征服欧洲的时候,他曾经在那个石头宝座上坐过。
但五世纪时的威尼斯还是个渔村,阿提拉根本没有必要率军去攻打那里,反倒是巴黎曾真的被阿提拉围困过。
当时这座城市还不叫巴黎,而是高卢的罗马。阿提拉没有进入城内,当时高卢的罗马已经有了非常坚固的城墙,易守难攻,于是他摧毁了通往高卢罗马的路径,意图切断城内的粮食供给,让这座城市不攻自破。
这种围困持续了十年,从476年开始,希尔德里克一世讲自己设有重重保护的军营驻扎在塞纳河的右岸,并建起了一座高塔用来监视城内的一举一动。巴黎的市民习惯了这来自城外的威胁,每天都活在缺乏安全感的惊恐和饥饿里。
这一情形让热纳维耶芙深感不幸,当时巴黎城内流传这这位奇迹圣女的传奇故事,相传只要用她降幅过后的圣水放在双眼下面,就能让眼盲的母亲重见光明,将健康赐给病魔缠身的人,还可以让一个不幸落入井里的男孩复活。
热纳维耶芙属于巴黎的富裕阶层,但对于她来说钱财时身外之物。当时没有为女性开放的隐修院,这位年轻的姑娘只好带着象征纯洁的面纱,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又和他们一起静修、祈福。
当所有市民都被恐惧所包围,只有热纳维耶芙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她请巴黎所有的女市民和她一起祷告,向她描述以斯帖的故事,这是圣经中的一名波斯妇女,用祈祷和斋戒拯救了所有即将蒙受灾难的犹太人。
男人们对她的行为冷笑着旁观,他们认为离开这座城市更符合实际,热纳维耶芙在和他们争辩时惹怒了他们,他们打算将她扔进一口井里,这时巴黎的代理主教来到了城内,他从激动的人们手中救走了热纳维耶芙。
这位代理主教和愤怒的巴黎人民相遇的地方后来建造了一座礼拜堂,然后又建起了一座大教堂,圣日尔曼奥塞尔大教堂,它就位于巴黎第一区,就在卢浮宫的对面,这里后来成为墨洛温王朝贵族们埋葬的地方。
在代理主教的调节下,冷静下来的巴黎市民们开始思考对策,一支抵抗的队伍很快就建立了起来,于是在整个城市饿得奄奄一息时,这位女执事决定带着这支队伍走出城去寻求帮助。
所有的道路都被破坏得无法通行,热纳维耶芙和她组织的人马只好沿着渡河出去,可是河道也被阻塞了,于是热纳维耶芙用斧头挖掉了那些散发着腐臭的味道,船上的水手都惊呆了,他们还以为这位圣女战胜了身上带着腐臭的怪物。
到达香槟区后,热纳维耶芙在当地官员的妻子身上画了一个十字架,治愈了她多年的病痛,于是热纳维耶芙在她的帮助下获得了很多粮食,她载着满载的船队回到了巴黎。
但是这段航行并不太平,圣女一边祷告一边引导这些临时船员,让他们一起唱颂歌,一边划船,后来总算平安到达了巴黎。
回到了城内,热纳维耶芙按需要将小麦平均分给每一个人,而对那些没有炉子和木柴的穷人,她会将面包烤好后赠与他们。
后来久攻不下的阿提拉转而去攻打奥尔良,人们相信不是国王的军队,而是圣女的虔诚赶走了蛮族。拿破仑自称是威尼斯的阿提拉,那个时候乔治安娜还在暗自取笑那个狂妄自大的小矮个,如今圣女“显圣”了,她不由认真起来。
圣热那维耶芙是巴黎的守护神,尤其是健康和食物的守护者,502年她死后安葬在圣彼得·圣保罗教堂。法兰克开国国王克洛维及他的妻子都被安葬这里,这座教堂她生前习惯来祈祷,她走过的那条小路成了圣热那维耶芙山路,这座山也以圣热那维耶芙山命名。
12世纪巴黎流行一种“灼热的疾病”的瘟疫,在圣热那维耶芙的遗物被公开游行后瘟疫停止了。
1636年成立了圣热那维耶芙学院,主要功能是护理病人和教育年轻女孩,18世纪时,路易十五层身染重病,在病中他向巴黎的守护神祈祷,并且许愿如果活过来,一定建造一座更为宏伟的教堂供奉她。后来果然出现了奇迹,路易十五活过来了,经过长期的筹备,1764年他在圣热那维耶芙山上亲自奠基,1790年新的大教堂竣工,不过在一年后法国大革命爆发了,路易十六和玛丽安托瓦内特被斩首,到处都在杀教士、毁教堂,圣热那维耶芙的骸骨也被焚毁后,骨灰抛进了塞纳河里。
幸运的是那座大教堂没有被狂热的群众捣毁,欧洲教堂本来就建有地下室安葬圣人,这一部分是现成的,制宪会议后议会决定把它从教堂改为存放国家名人骨灰的祠堂——先贤祠,第一个入住者就是米拉波和伏尔泰。
乔治安娜不相信画十字就能把病给治好,一如科学家和医生绝不相信巫师挥病治好,又或者如拿破仑一般,不相信医生能治好所有的病,他更相信清洁卫生的习惯能避免瘟疫流行。
他见识过黑死病,知道它对人精神的破坏,即便痊愈了人也会变得消极悲观。
中世纪时期的教士很多是勇敢的,他们敢于去护理那些连亲人都不愿意接触的黑死病人,但城市卫生和个人卫生都及其糟糕。罗马皇帝喜欢大拆大建,尼禄统治期间罗马发生大火,很多人相信这火是尼禄放的,因为他想要扩建宫殿,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