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乱华时期,豪门贵族衣冠南渡,东晋偏安江南,北方沦为一片焦土,百姓不仅流离失所还被屠杀,门阀世家却学佛来让自己心安理得。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那些寺庙就是士族不思进取,只顾及自己的利益的证据,百姓如果不靠自救的话北方汉人就绝种了。
这个时候寒门子弟开始肩负起救亡图存的责任。世族是有世袭特权的,他们靠着血脉延续联系在一起;门阀是靠门生、故吏因为利益捆绑在一起,他们不一定世袭但是他们享有特权;寒族简单地说是家境贫寒靠读书或者军功博取的功名,靠军队起来的叫军阀,袁绍前期是士族门阀,后面就是军阀了。
门第观念是按照家族状况联姻,这也是一种阶级固化的藩篱,一个有真本事的人为什么要给一个上不得马、拉不得弓的废物效忠呢?
天命无常,惟有德者居之。
就连传说中周文王、武王也是篡权的乱臣,只是他们的所作所为被儒生美化了。
北魏、隋唐的君主都是武川军阀,他们也算是寒门,当时的五姓七家非常高傲,依旧保持着内部联姻的传统,连和皇帝李家联姻也不愿意。
那时候能娶五姓女是很荣耀的事,就像一个穷小子忽然中了彩票,原本只能穿200的球鞋,一下子变成2万一双的鞋子,他也成“贵族”了。
在李渊起兵的时候有一个商人名叫武士彠,他是武则天的父亲,靠着做木材生意发家致富。
他看好李渊,资助他征战,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异人和吕不韦,吕雉的父亲看中刘邦,他们对寒门子弟有“知遇之恩”,如同相马的伯乐,这是商人摆脱已有阶级,晋升贵族的机会,这一点和西方资产阶级革命不一样,考验的是看人的眼力。
胡雪岩看准了王有龄,问题是王有龄没那个命,被左宗棠给坑死了,除了“倒霉”二字真的难以形容。
1861年时黄河改道了,这种大江大河改道往往会和国运有直接关联。
蒋介石在花园口把黄河给掘开了,人为改变了黄河的走向,对他来说“倒霉”的事就开始接二连三地发生了。
科举考试是寒门唯一相对公平可以改变自己阶级的办法,只要能考上了进士,就会有很多有钱人找“东床快婿”,他们也是希望能通过联姻的手段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
相对而言武人的社会地位就没文人那么高了,他们为国出生入死却得不到承认。
李鸿章死后凭着庚子年间的功绩和强大的军事实力成了李的继任者,清末民初很多风云人物都在这支军队中。
清朝的军队,从最早的八旗、绿营,到近代的湘军、淮军,都属于旧时代的军队。甲午战争时,这些军队一触即溃,即便有浴血奋战的,也明显不适合近代战争。
这帮北洋军阀有各自的派系,后来割据一方也基本上按照这个派系分的。
分裂的力量就像一盘散沙,根本没有办法组织有效抵抗。日元国际化之前日本央行对资金的控制如同指挥军队,根本是指哪儿打哪儿,这种有效精准的扶持方式不仅扶持了几个大企业,还将他们的下游供应商一起带活了,外资涌进来之后这些小银行就各自作战,只要有利可图什么产业都在投资,如同一群散兵乱打。
北洋军阀虽然乱战,但是他们有一点是统一的,那就是在民族利益和国家危亡的时候,他们绝不让步,即便是武夫,在大是大非面前他们还是分得清的,这一点西方国家就做不到,德国人打法国,用了那么好的装备才抵抗38天法国佬就投降了,贾斯丁的爷爷是二战英国老兵,就是那些法国佬害他必须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时至今日他还是不能忘怀,甚至于比起炸断了他一条腿的德国人,他更恨法国人多一些。
男人不会想当女人,谁要是跟那些武夫说你长得像女人他们肯定不会客气,魏晋时期就流行那种男女莫辨的美男子长相,可是兰陵王长得那么漂亮,上战场的时候还是戴着面具。
读书人看起来就文弱,在乱世中他们没什么作用,要是有胆小怕事的毛病,那就要被人讥笑。
孙中山是个资产阶级读书人,通过海外华侨的资助他在南方拉起了一支军队,发动护国、护法运动进行北伐征讨北洋军阀,给了蒋介石登上权力顶峰的机会。
蒋介石也算是寒门子弟了,1894年,溪口发生时疫,蒋介石父亲也染了病,染病不久就死了。蒋介石爬在死去的父亲身上哭的死去活来,他不光为父亲伤心,更为自己。
没了父亲的男孩子一切都要靠自己。
寒门不是赤贫,要是一点钱都没有的话只能讨饭,根本没有时间和资源学习,只是要和一出身就是显贵的人要差很多,早年的蒋介石根本不能张学良比,可是最后成了阶下囚的却是张少帅。
应试教育是很有问题,但是要是和日本平成年间的宽松世代一样不重视成绩和排名,那就要教出一群废物。
教育产业化是很赚钱,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