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汉末暴徒>第七十三章:文丑VS黄忠

有黄忠这等猛将坐镇,谁人是他对手?相续有十几人上前挑战,无一不是大败而归。

小马哥眉头紧皱,心里暗暗叫苦,按照黄忠现在的表现来看,自己若与之交手绝对难撑五十回合,百回合内必败无疑,而且是黄忠不用弓箭的情况下。

马超着急,可比他更着急的却是何进,淳于琼的失手已经让他痛失一校尉之职,怎能再容忍黄忠逞威?回身和袁绍略一商量,两人立刻达成共识决定让文丑出战黄忠,誓要为袁绍谋取一西园校尉。

文丑,冀州人氏,名字丑,人却不丑,可谓仪表堂堂,不怒自威,只不过面庞黝黑罢了。说起颜良文丑,不得不浪费笔墨简略说一下东汉的四位武学大师。

当今大汉有四位极负盛名武学宗师,分别为:西凉画戟王祝平、枪神童渊、刀圣李彦、大剑师王越。

其中童渊自不必说,大徒弟北地枪王张秀,二徒弟西川枪王张任以及小徒弟赵云都曾闯下赫赫威名,当时人称“蓬莱枪神散人”,野史记载有“懒泼将军”之称的臧霸臧宣高为童渊的外甥,也学了半吊子的百鸟朝凤枪,演义里能与乐进拼个旗鼓相当。

李彦为并州人氏,乃童渊的同门师兄,两人又是结拜兄弟,因为分别娶了河北颜家的颜云、颜雨两位当世名媛,故此亦是连襟关系。而颜云颜雨正是颜良的亲姑姑,同时颜良,文丑也是李彦的入室弟子,一学刀法,一学枪法,在河北之地颇有威名。

童渊和李彦师承武术名家玉真子(玉真子也是童渊的义父),而排名第一的西凉画戟王祝平则是与玉真子同辈之人。当年祝平曾败于玉真子枪下,回西凉苦修十余年又有新悟,遂上门挑战。不巧正赶上玉真子去世,童渊代师迎战,惨败在祝平戟下。此人的弟子很有可能就是当今的吕布,当然,这个想法只是马超一厢情愿的猜测,有待考证。

最后一位便的大剑师王越,王越乃辽东燕山人氏,早年为游侠。18岁匹马入贺兰山,只身取羌族首领首级而归,无人敢当其锋:三十岁周游各州,步战几乎打遍天下无敌手。随后沉迷仕途,一心想入朝为官,可惜大汉朝廷最重出身,他使尽办法也没能谋得一官半职,现在洛阳开武馆为生,有弟子史阿,后来成了曹丕的师父。

这四人都是小马哥重生以来多次听说过的,确有其人,可惜后世历史没有丝毫关于这四人的记载。故此只大家知道他们的徒弟,却不知其人!

两人互相通报了姓名便就地拉开阵势,黄忠骑枣红马,手持大刀,弓箭随身;文丑则骑着一匹黑马,手中黝黑的大铁枪闪着幽光,同样弓箭随身;不同的是文丑身披铁凯,头带缨盔,颇有一番沙场冲阵的味道!

“冲!”文丑立功心切,率先发起冲锋,一杆大铁枪直取黄忠咽喉。后者大喝一声,手中长刀闪电般的劈向文丑的面门,竟后发先至。文丑不得不收招招架,双手擎着大铁枪来了一个举火烧天式。

“铛!”的一声脆响,两件兵器激烈碰撞在一起,大刀应声被弹开,文丑连人带马竟退后三步才站稳,胸口发闷,脸se发白。一刀之威,竟至如斯!

黄忠也不轻松,双臂也是微微发麻,眼见文丑相貌不凡,这一刀他用尽全力却没能建功,心里不免微微惊讶!

“匹夫好大的力气!也接吾一枪!”吃了个小亏的文丑勃然大怒,缓过力后便猛地刺出一枪,枪尖与空气摩擦,竟发出“嗖......嗖”之声。

黄忠心知遇到劲敌,打起jing神,奋力招架。

两人都不敢有丝毫大意,各出全力战在一处。转眼间过了五六十合,两人竟棋逢对手,斗了个旗鼓相当,不分胜负。

小马哥看得眼睛都直了,现场也是一片安静,直至现在,众人才见识到什么是真正的绝顶高手,于此相比,刚刚马超和乐进的比试明显要略逊一筹。

马超也是低估了文丑的武力,在演义中文丑能与赵云大战五六十合不分胜负,并以弓箭she飞张辽的头盔,三十余合杀退徐晃。《三国演义》里曾有这么一段话:cao在土阜上指曰:“文丑乃河北名将,谁可擒之?”二将飞马而出去。cao视之,乃张辽、徐晃也。

张辽和徐晃可算三国顶尖的一流猛将,却又为何要双战文丑?原因很简单,二人自讨凭一己之力根本打不过文丑或取胜无望,索xing两人一起出马!结果却是一个被she退,一个被杀退,由此可见,文丑的武力绝对属于超一流。

两人战到八十合,场上又发生了细微的变化,像马超,皇甫嵩,朱儁等武将不难看出黄忠已取得上风,攻多防少,文丑则是攻少防多,照此下去,两百合内可分胜负!

文丑虽枪法jing湛,可惜对手却是刀法严谨、几乎毫无破绽的黄忠,眼见成名之战就要泡汤,又苦苦挡了二三十合,只觉大刀上传来的压力越来越大,胸口发闷,气喘不已,头上早已大汗淋漓,败相毕露。四周也响起了欢呼之声,连高台看热闹的灵帝和文物官员都大呼过瘾。

文丑见形势对自己极为不利,不由暗暗心怯,当下心生一计,忽大喝道:“壮士且慢动手!”

黄忠艺高人胆大,也不怕文丑耍花招,收起大刀叫道:“汝枪法圆转如意,已近大成,可惜却不是某家对手,此番还有何话可说?”

文丑道:“吾亦承认马上功夫略逊一筹,却不知汝可敢比骑she之术!”

黄忠xing子高傲,最


状态提示:第七十三章:文丑VS黄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