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钱氏震惊:“他们这么可怜?”

苏永寿:“可不是。我打听过,他们家乡受了灾,粮食减产,今年的税又没减,收了税之后一大家子就没吃的没喝的,不出来找活干就得饿死了。”

小钱氏沉默。

苏永寿:“现在工钱越降越多,拉纤扛包的降到15文一天了,这还是身体强壮的才能抢到。不仅如此,镇上的粮食还涨价了。”

小钱氏:“涨多少了?”

苏永寿:“每斤涨了2到5文,有些涨得还不止。”

小钱氏庆幸道,“幸好我们村子今年丰收,不然也得跟那些人一样要去镇子上找活干了。”

苏永寿也唏嘘,“可不是!只希望明年的年景好些!”

苏永寿感叹了一下,很快就转移了话题,说了些高兴的事情。

“媳妇,你还记得徐达吗?就是我前几年认识的一个兄弟,住大柳村的那个大个子。”

“记得,你怎么提起他来了?”

三年前,苏永寿去镇上,看到一辆牛车翻沟里了,他好心跑过去帮忙。

因为那沟比较深,又陡,牛当场死亡,牛车上的人也受了很重的伤,昏迷不醒。

苏永寿赶紧把人拉上来,然后赶着牛车送去县城的医馆。

因为苏永寿送的及时,牛车上的人才救回了一条命。

而这人,就是大柳村的徐达。

事后,徐达亲自过来感谢苏永寿,还送了许多的礼物。

从那以后,两人就认识了,慢慢地变成了好朋友,好几次苏永寿找活,徐达都会帮忙。

苏永寿:“我跟你说,这次跑腿的活就是徐达介绍的。”

小钱氏:“他还真够义气,给你介绍了这么大一笔生意!”

苏永寿:“可不是!他还跟我透露,有个外地商人要收购一批山货,让我找找镇子上的山货商人。”

苏永寿说到这里,神秘一笑,“我没打算去找卖山货的,我打算自己收购。”

小钱氏一脸震惊,“三哥,你要自己收购?你哪来的银子?”

苏永寿笑道,“银子的事情不用担心,我自有办法。”

小钱氏有些担忧,“可是三哥,我们哪里去弄到这么多山货?村子里倒是有人卖,可不多啊!”

“那外地商人买的量本来就不多,也就几千斤。如果我们村收得少,我就去别的村子收,多去几个村子,总能凑够的。再说外地客商在这里至少停留半个月,时间也多。”

双溪镇因为靠着大青山,森林资源丰富,盛产松子、板栗、核桃、榛子、各类的菌菇等等;

加之有码头,运输方便,因此每年都有山货贩子跑来双溪镇收购山货,今年也不例外。

苏永寿回来之前去打探了一下山货的行情,仔细一琢磨,就决定自己干了,赚个差价。

小钱氏放下心来,笑道,“那明天我们就去跟爹商量一下,让爹出马,我相信村里应该很多人愿意卖的。”

苏永寿点头,他爹是苏氏一族的族老之一,在族里还是有一定的威望。

有他出马,起码苏氏族人会愿意把山货卖给他们。

……

“呸,赚了几个银子尾巴就翘到天上了!”

刘氏骂骂咧咧进屋,心情非常不爽。

三房不就是赚了一两银子,倒是跟赚了100两似的,说话那语气都高人一等,还真以为自己变成了人上人。

呸,也不看他们有没有福气享受!

刘氏之所以这么生气,是因为下午她跑去找小钱氏,旁敲侧击地想让苏永寿帮苏永泽,让他带着弟弟赚钱。

哪曾想,小钱氏一个劲儿推脱,还说什么这次能赚钱是因为运气好。

刘氏可不信,苏永寿在镇子上呆了这么多天,肯定认识了不少人,只要他愿意帮忙,随便拉拔一下家里的兄弟,苏永泽也不至于天天呆在家没事干。

说白了,还是苏永寿不愿意帮忙!

刘氏气乎乎地进门,就看到躺在炕上不动弹的苏永泽,一时间心里就很不得劲。

她故意一脚踢在门上,发出很大声响。

苏永泽连眼睛都没睁开,跟睡着了似的。

刘氏胸中的火往上冒,上前用力推了下苏永泽,“当家的,你明天要不要跟老三去镇上?”

苏永泽甩开她,不耐烦地说道,“去什么去!明天老三不去镇上,我去干嘛?”

刘氏恼道,“他不去你不会自己去?为啥非得跟老三一起去?”

“我去镇上干啥?”苏永泽不爽地道,“你这婆娘又想逼我去拉纤?”

“我啥时候逼你去拉纤了?啊?”

刘氏想发火,可到底忍了下来,放柔了声音,说道,“老三去镇上也没拉纤,也没干苦力活,他都赚到钱了,还几天时间赚了一两多。你比他还聪明,你要是去镇上,赚的银子肯定比他多!”

这话苏永泽爱听,也不睡觉了,坐起来眯着眼睛想了想。

“你说得没错。老三都能赚钱,我为啥不能?”

“就是这个理!当家的,我倒是觉得,想要赚钱,就不能傻傻地卖苦力。你想想,就算是以前,扛包拉纤干满一个月,累死累活最多也就是赚一两。但老三只是动动嘴皮子,短短五天就赚了一两,可比干苦力活划算多了!”

苏永泽仔细思考一下,觉得刘氏说得非常有道理。

码头上外地的客商多,有钱的客商更多。

要是能帮那些客商干点跑腿的活,人家给的赏钱就绝对不会少。

苏永泽有了方向,就跟刘氏


状态提示:第62章 灾情--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