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绾此时所说的“东欧”,包括波兰、匈牙利、波西米亚、摩拉维亚、特兰西瓦尼亚、罗马尼亚、塞尔维亚、波斯尼亚、保加利亚等一大片零碎地区。其实这些地区在现代分属中欧、东南欧,并不属于狭义上的东欧。
不过此时并没有明确的“东欧”地理学概念,这是谢绾为了让这些地区民众与德意志、俄罗斯、奥斯曼人有分别心,同时内部有一定凝聚力,临时想出来的一个概念。
洪堡想煽动该地区各民族独立,给俄罗斯、普鲁士造成麻烦,而谢绾则认为,如果按照民族划分,即使独立运动成功,也不过是分出无数小国,而俄普两国过于强大,不足以匹敌。所以只是独立运动,仍然解决不了问题,应该打造出一个能够长期与俄普两国鏖战的大国家来。
要让如此众多民族团结在一面旗帜下,民族、宗教都有困难,但基于外部军事压力和共同的自由主义信仰,还是有可能的。
所以谢绾提出“东欧”及“东欧诸民族”概念,立即也得到洪堡赞同。于是俩人论到深夜,一个“东欧自由联盟”的概念大体成型。
说干就干,在洪堡说服巴伐利亚国王之后,俩人就分头派人去波兰、匈牙利两个独立意识最为强烈的地区,向其地方实权贵族兜售“东欧自由联盟”。
经过数次双方、三方秘密沟通,德意志联邦与两地区独立派贵族达成一系列暗中交易,确立一些基础原则:
“东欧自由联盟”是一个军事和外交同盟,成员是东欧地区独立出来,根据自由意愿加入的地区国家;
联盟不干涉各国内政,不管是议会制、君主制、共和制,或是基于宗教、民族、文化认同形成的国家,只要遵守联盟协议即可;
德意志联邦用军事和经济合作的方式,坚决支持联盟在该地区发展壮大,以对抗俄罗斯、普鲁士、奥斯曼三国;联盟也坚决保障德意志联邦的东部领土安全,双方彼此有共同防御的义务。
接下来是四方共同行动,向其国内的其他贵族、邻近的波西米亚、特兰西瓦尼亚、摩拉维亚、罗马尼亚等地方贵族发出秘密邀约。
波西米亚和摩拉维亚刚刚被普鲁士通过战争从奥地利帝国抢过去,而普鲁士的政体相比奥地利帝国更加集权化,地方贵族被剥夺了不少权力,因此对这个自由联盟表现出浓厚兴趣;
特兰西瓦尼亚、罗马尼亚的地方贵族则比较谨慎,一来他们的宗主国是更不不好惹的俄罗斯,二来俄罗斯相对落后的政体对他们来说也还可以容忍。不过一些民族自豪感爆棚的年轻贵族还是积极的参与进来。
到1830年11月,谢绾和洪堡感到能做的工作已经基本做完了,同时,普鲁士与匈牙利的所谓合并谈判也已经快要进行到尾声。此时必须要让局势有个质的变化,唯有正式打出大旗。
1830年11月29日夜,一批贵族出身的青年军官和青年学生发动起义,袭击了俄国派驻波兰王国的总司令康斯坦丁·巴甫洛维奇的官邸。康斯坦丁·巴甫洛维奇仓惶逃命,起义军在华沙爱国市民的配合下,攻占军火库,武装自己,次日,华沙解放。以查尔托雷斯基为首的大贵族保守派接管了政权。
消息在数日之内传遍欧洲。德意志联邦议会立即通过议案,对波兰人民的独立表示祝贺,并宣布将与新的波兰政权接触。
也正是在这次会议上,谢绾发表即席演讲,表示理解欧洲各民族独立的意愿,并建议德意志联邦议会同意并支持匈牙利独立。
谢绾这句话刚出口,在联邦议会中的匈牙利代表全体起立,热泪盈眶的鼓掌,打断了他的演讲。谢绾也跟着鼓起掌来,继而全场一片掌声。
有时候一些鬼鬼祟祟的目的,也可能有个无比高尚的外观。此情此景中,谢绾甚至有点被自己感动了,越说越激动,差点就指名道姓的说,
“有些国家,利用自己的强大话语权,煽动叛徒,胁迫小国,这是注定要失败的!”
在谢绾演讲后,汉诺威、莱茵、巴伐利亚三国推动一个允许匈牙利独立,并军事捍卫新生匈牙利国家安全的议案——这和跟普鲁士直接宣战也差不了多远了。
虽然匈牙利国内亲普鲁士势力很强大,但架不住民心向背,他们也不敢在匈牙利获得独立的档口,强行要求国民再接受普鲁士统治,这群代表在柏林陷入尴尬的境地。
在匈牙利佩斯,早有准备的独立派贵族发动了一个不流血的政变,把亲普派贵族给软禁起来,然后立即宣布建立匈牙利共和国。紧接着,新生的匈牙利共和国宣布与新生的波兰共和国联盟,“东欧自由联盟”正式成立。
这一系列操作是德意志有心算无心,普鲁士和俄罗斯一时半会儿没回过神来,只有外交部发出了一些不痛不痒的声明;英国一向支持这种事情,也顾不上跟德意志有没有嫌隙,紧跟着德意志就发了个表示理解并支持的声明;法国人虽然跟俄罗斯眉来眼去的,但毕竟已经是共和、民族主义者占主流的国家,于是外交部只是声明高度关注,站了个不偏不倚。
谢绾和洪堡明白此时的局面依然挡不住俄罗斯和普鲁士的军队,必须要再接再厉,掀起更大的风浪。于是在波兰、匈牙利独立的鼓舞,以及基民盟、自民党的地下工作煽动下,波西米亚、特兰西瓦尼亚、罗马尼亚、塞尔维亚、波斯尼亚、保加利亚的民众也纷纷走上街头要求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