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洪流微澜>第二百三十七章 远东贸易线

抓了郭士立的裁缝爹以后,谢绾让宋插安排人手建立与郭士立的联系,务必要用钱和他爹的安危收买他成为莱茵在清国的情报人员。

为了保障这个计划,同时能够顺利进入远东,谢绾又与荷兰人、葡萄牙人达成协议,在果阿、马六甲、澳门建立贸易代表处,同时承担情报中转职责。

不过葡萄牙人和荷兰人不允许德意志人直接与当地人交易,只能与两国商人对接做二道贩子。

谢绾撇撇嘴,寄人篱下,只能忍了。

另外,他还需要一个去规划、建设、管理这些代表处的人——这是一项极其艰巨的工作,没有坚强意志和冒险精神的人是没法完成的。经过多方考察,来自奥地利的伊格纳兹·帕尔默进入谢绾的视线。

这是驻埃及代表费尔巴哈推荐的。

费尔巴哈在开罗的集市上发现了这个小伙子,当时他穿着贝都因人的服装到处打探消息,虽然皮肤故意晒黑,还遮住了脸庞,但带着欧洲口音的土话还是让费尔巴哈注意到了他。

派人跟踪后,费尔巴哈怀疑他是英国间谍,想秘密扣押,谁知道派去的人反而被他打伤,让他逃脱了两次。

最后经过认识他的埃及商人介绍,才算见到了这位年轻的商人。

帕尔默是名来自奥地利的穷小子,白手起家成了贸易商,独自来到埃及冒险,就是为了给自己找到一本万利的贸易机会。

当时在埃及的德国商人非常少,费尔巴哈试着把一些进口德国食品和服装的生意交给帕尔默,自此后费尔巴哈就不再操心德方管理人员的衣食住行了——不管是战争还是海盗,都拦不住帕尔默准时保量的把委托采购的商品带到苏伊士工地上。

费尔巴哈很满意,帕尔默也捞到了在埃及第一桶金。

有远洋经验的德国商人确实很少,连传教士都不多,谢绾没什么选择余地,于是接见了帕尔默。

看着这个身材粗壮,眼光精明的二十六岁小伙子,谢绾问道,

“贸易代表处会从埃及一直延伸到清国,除了您自己的勇敢和智慧外,还需要很多跟您一样的年轻人,有把握吗?”

帕尔默回答也干脆,

“阁下,只要有钱就行。”

谢绾哈哈大笑,拍拍他的肩膀,

“会有的,没准儿您将来还会是位总督。”

不过谢绾没直接给他钱,而是给了他垄断苏伊士项目中德方管理、技术人员生活物资进口贸易的特权,特权一年一续,续约条件是在印度、东南亚、清国的贸易代表处工作效果,并承诺根据工作效果,将进一步授予他在德国与远东间部分商品垄断贸易的特权。

帕尔默的工作直接向李斯特而汇报,某种程度上,他已经是类似司长、副大臣的角色。

就这样,海军、苏伊士运河、远东贸易线的工作都困难重重而坚定不移的推进着。

如果不是来自后世,知道世界发展趋势,谢绾肯定不敢用举国之力支持这三个项目。

时间进入1833年,技术准备已经很充分的电报技术终于在鲁尔实验室完成了测试并投入运行。

负责这一项目的韦伯,在鲁尔实验室,也就是鲁尔堡到埃森大学之间,铺设了这个时空的第一条,八公里长的电报线。

谢绾到鲁尔实验室主持电报正式投入运营的仪式。他写下一段话,由鲁尔实验室电报员向埃森大学电报员发出世界第一封正式电报:

“我们谨慎而勇敢的进入了新世界。”

半个小时后,获得了回电,

“光荣归于执政阁下和莱茵人民。”

谢绾看完回电,本来有点激动的热泪顿时也没了,这个韦伯,真会拍马屁。

这个通讯效率惊呆了在场的所有莱茵官员。正常情况下,这个距离没有个两三个小时是搞不定的。

谢绾也算是专业人士了,他跟官员进一步说,

“八公里不算什么。就算八十公里,八百公里,也会是这样的效率。”

一旁的西门子作为韦伯的助手,严谨的补充道,

“为了防止信号衰减,我们每五十公里会设立一个信号放大中继站。”

谢绾点点头,对西门子说,

“目前这个电报通讯是可以用了,但是单向单通道,效率还是太低。我希望能够尽快研发出承载双向多通道的技术,否则这个电报系统运营成本也太高而无法民用。”

谢绾看西门子掏出个小本儿,记下了他的建议,于是又回头对在场官员说,

“一年之内,我需要整个莱茵所有的城市都有电报站,城市间铺设电报线,希望各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在即将召开的议会上向议员们阐述这件事的重要性。我也将向议会建议内阁设立通信部和通信大臣,并获得财政拨款。”

随后,鲁尔实验室在英国、法国、德国、普鲁士等国申请了电报的专利。虽然电报技术早晚会扩散到整个欧洲,但谢绾想稍微延缓下英国得到它的时间,同时也让鲁尔实验室赚一笔不菲的专利费。

从电报技术开始,鲁尔实验室从一个基本上只能花钱的机构变成了一个能创造巨大财富的机构。

尤其是电学、发动机、钢铁和机械等实验项目,虽然探索艰难,但每一个在研究中的项目都意味着巨额的专利费。

这让其他实验室眼红不已。

谢绾只关注那些很基础性的技术进步,所以也提不出什么具有普通商业价值的技术发展方向建议。所以其他


状态提示:第二百三十七章 远东贸易线--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