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秉鉴瞟了一眼谢绾,见谢绾闭目养神,也就明白,宋插这些要求,是谢绾的授意。
所谓赐香港、五口通商,与后来的《南京条约》大体相同,不同在于,没有两千一百万银元赔款,香港也没有被割让。这些谢绾能想到清英战争最好的结果——不让清朝廷知道痛不行,让英国人占了便宜更不行。
伍秉鉴见此时谢绾和宋插借着朝廷亏欠他们的漫天要价,想了想,颤巍巍鞠了一躬,然后转身走了。他心里的算盘是,反正现在他自己是脱身了,先不跟朝廷说南洋镇的要求,看看形势,若是朝廷还有求于南洋镇,到时候再提。
谢绾见他出去,这才转身对宋插说,
“我想,清英这战争还得再打一阵儿。我们这点兵是打不过英国人的。你得赶紧在婆罗洲再立个领袖起来,然后尝试一下我们在莱茵的总动员制度,看能不能搞出兵来。
至于前线的四千南洋兵,找个借口扯到安徽境内休整。定海一战,朝廷有了信心,能坚持一阵儿,少不得来跟南洋镇软磨硬泡的要兵。出兵可以出,但我们进驻香港,五口通商的要求也得答应。伍秉鉴那老头儿十有**想拖着。请邹汉勋寻条门路,接触上清流,看看那些喷子的能不能利用。”
宋插领命出去。
谢绾回到办公桌前坐下,发了一会儿呆,然后翻出从波恩发来的各种欧洲的消息。包括拿破仑去世、维多利亚女王大婚、法国总理阿道夫·提耶尔上台、英国首相罗伯特·皮尔上台……荷兰国王威廉一世去世的消息吸引了他。
应该说谢绾和威廉一世是互相尊重的,这也是荷兰与莱茵乃至德国关系良好的基础。但他与威廉二世却没什么交情。虽然目前看起来两国关系没发生什么改变,但未来很难说,尤其是在南海上,莱茵日渐蚕食荷兰的势力范围。
莱茵海军是建立在荷兰海军基础上,连母港都在鹿特丹,还有联合船舶的造船厂,与荷兰的关系对莱茵来说至关重要。
谢绾想了想,提笔给莱茵首相李斯特和陆军中将毛奇分别写了密信。
在给李斯特的信中,让他主动前往荷兰,陛见威廉二世,维护两国既有的良好合作关系,寻求新的经济合作;而在给毛奇的信中,谢绾让他在德荷边境积极布防,如果荷兰人对莱茵的海军和海军资产有什么不轨举动,立即以军事力量吓阻之。
在谢绾布置定海之战后续工作的同时,在英军指挥部也认真的检讨定海之战中损失巨大的问题。
驻清商务总监璞鼎查看着送来的报告,里面有一段写道,
“……定海之战中清军所使用的火枪,与此前大有不同,是法国“女王i”型……”——女王i型的原型就是谢绾设计的‘谢1818’型,只是法国人大量装备了这种枪,而莱茵装备的主要是更好的谢1825两种型号,这倒让英国人张冠李戴。
“……火炮虽然已经无法使用,但从钢材上判断,是莱茵造‘克虏伯c32’型无疑。……”
“……经审讯俘虏,这批清军似乎并非来自清国本土,而是婆罗洲上的华人……”——婆罗洲华人一向在荷兰人控制之下,英国人也因此有些认知偏差。
璞鼎查看到这里,皱起眉头。
难道法国、德国、荷兰开始支援清国?
他很快召集了一次会议,要求开始搜集三国在清国活动的情报。郭士立也参加了这次会议,很快他就把璞鼎查已经怀疑有欧洲势力支持清国的消息传给了暹罗。
谢绾当然不敢让英国人知道自己在后面捣鬼,他严命宋插不得公开出现在婆罗洲,尽快确定新的代理人。
不久之后,宋插带着一个三十多岁的华人走进谢绾的办公室,谢绾正在埋头书写。
他知道宋插的来意是汇报找到了新的代理人,所以也并没停笔抬头,只是挥挥手让两人坐下说话。
俩人并没有坐下。宋插拍了一下那人的肩头,那人犹豫了一下,突然五体投地跪倒在地,
“谢桂芳拜见叔父大人!”
谢绾愣了一下,放下笔,抬头看看跪在地上的人。那人埋着头,看不见脸,谢绾转而问宋插,
“他叫我什么?”
宋插一脸神秘的说,
“大人,您还记得当年我舅舅第一次见您,说过你像谁吗?”
那都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谢绾努力回忆了一下,迟疑的说道,
“说我是好像他们的什么大哥?”
宋插一拍手,
“对了。您长的非常像兰芳曾经的一位大哥。而且名字也很像,那位大哥叫谢结。”
“谢结?”谢绾好奇的问到道,“哪个结字?”
“就是结果的结。”
谢绾略微一想,这和他的名字还真的很像。他有点凌乱,问道,
“虽然确有此事,这又如何?”
宋插解释道,
“这位谢桂芳兄弟,正是谢结大哥之子。我大胆替您做了个主,让他高攀您认个侄儿。”
“哦。”这个时代,要笼络自己人,连个宗认个干亲都不是啥奇怪的事。只是说像自己,倒是又勾起了谢绾对刚来这个时空时的一些陈年记忆。
“你抬起头来。”
谢桂芳听言,抬起头来。谢绾仔细一看谢桂芳的脸,眉目之间,确实有些像自己。
谢绾“嚯”的站起来,从办公桌后绕出到谢桂芳面前,仔细端详了他一会儿,然后问他,
“你家里还有亲人吗?”
“我是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