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耘盆地,是亚圣帝国的4大盆之一。当然,这里不包括两座山府内部的盆地。该盆地的西北侧,正是青玄山脉东南侧缓坡,形成的海清高原。盆地的西南侧和南侧是亚圣国,两个边境省份,昆岩省和峨林省所在的昆峨高原。东南侧是横贯朱南、朱北两省的千耘山脉。东北是绵延回甘省和麦西省的巴巨山脉。
而亚圣国的第一大江,也是圣亚大陆的第一大江圣启江,它的源头也是青玄山脉。流经海清高原,从巴耘盆地的西北流进,从东部的千耘山脉和巴巨山脉中间的,巴耘河谷流出,弯曲纵横,贯通了整个巴耘盆地。而盆地四周的其他三座山脉,又有三条江河流入,最终汇聚到圣启江。
盆地总面积,约30万平方公里,海拔在300到800米之间。这里群山环绕,江河汇聚,土壤肥沃,资源矿产丰富。所以,耘巴省是亚圣国西南部地区,最发达的省份。而且人口数量,在整个亚圣国的省份中,排名第4,高达9千万。也就是说,太史言这次钻进了一个,大型的丧尸窝子。
珂木多、卢亚吉、奈杰哈、昆德谷、苑富图这五个年轻人,是林塘县以北10公里,一个叫岩赫良村的村民。一听他们的名字,就知道他们属于亚圣国的少数民族。岩赫良村是一个小山村,这里的村民都是罗建族人。大劫前,这个罗建族,在亚圣国的人口数量,只有十几万人。而在岩赫良村,只有800多人。这些人都是从,他们这个民族的发祥地,昆岩省的百翠山,在一百多年前,迁徙到这里的。
亚圣国有48个少数民族,而主体民族中亚族人,占总人口比例的90。整个亚圣国有11亿人口,当然这里不包括两座山府的生民。那里普通人根本去不了,就是把人口普查员累死,他也爬不上那两座高山。而这些少数民族,经过三千年的历史变迁,繁衍生息,到了现代社会,他们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基本都被中亚族人给同化了。当然,这样有利于政府的管理。
不过,这些少数民族,也都有自己的一些民族传统,传承至今。比如:宗教信仰、文艺艺术、服饰、饮食、通婚等等。而这个岩赫良村的罗建族人,在接受中亚族人同化的同时,对民族传统的保留,是相对比较多的。最主要的就是,他们的宗教信仰。他们这里信奉着一种神灵叫“娿晶罗”,在罗建族的语言中,这个词汇代表着“神玉之神”。
在劫难前,这个岩赫良村的罗建族人,并不排斥外族人。山村虽然偏僻,但有国道相通,也并不封闭。在生活方面,也完全实现了现代化。包括网络和通信方面产品和文化,这些村民也都和城市人一样,如常应用。但是,他们在宗教信仰上,是严格虔诚的信奉着“娿晶罗”。而这种信仰,也帮助他们所有村民,也就是这村中所有的族人,抵御了病毒的感染,也保护了他们的村寨。
在岩赫良村的罗建族村民,没有一人,被空气中的病毒感染,而变异成丧尸。而更神奇的是,那些村外的丧尸,完全不会进攻岩赫良村。只要你在村子里,就不会受到丧尸的威胁。不过,他们现在的生存环境,也一样相对恶劣。因为,他们是族人聚居在一个村寨中。而农田土地,却在寨子外面。而他们的娿晶罗,只能保护住这座村寨。看来,还是法力有点低!
即便如此,这必然会引来很多幸存者,跑到这个村子里避难。这寨子里的生存空间,容纳原来的832名罗建族村民,那是富富有余。到了此时,已经被挤进来,近2千多外来户。当然,这里包括隔壁村的幸存者。而更多的,却是县城的逃生者和游客。而更可恶的是,这些人,引来了大批的丧尸,聚集在村寨外,流连忘返,翘首以待。
岩赫良村,罗建族人的村寨。在劫难前,周围没有任何防护墙一类的东西。而这村寨,虽然在山中,却是建一片缓坡上。没有什么群山环抱的地势,反倒是四通八达,小路纵横。只是在村寨的外围,围绕这整个村寨,有九根石柱。这九根石柱,每根高3米,呈三菱锥状,距离均匀的分布在村寨四周。是从百年前,罗建族人迁徙到此地时,就深埋在村寨周围的。
这个只有1.5公顷的村寨,如今却容纳了将近3千人。虽然乱一些,但也能住的下。但食物就成了最大的问题,因为这村寨的外围,被近三万丧尸团团包围着,那真是:里三层外三层。想种地肯定是没戏了。还好这村寨中有一栋粮仓,原住民家中都有些的余粮。可就算大家省吃俭用,到此时,也消耗的快见底了。
所以,也不得不冲出去,搜寻物资。而这近3千人里,那2千多外来者,倒是青壮年居多。因为,老弱病残也很难逃这么远。起初,每次出击,那不可避免的要有人,被丧尸留下。他们冲出去的办法,就是用火驱散丧尸。然后,开着各种村里原有的车辆,主要是农用车辆往外冲。回来的时候,也是如此。这些丧尸也很奇怪,只要追到村寨边缘,就停在那里,沿着九根石柱形成的,无形的边界,在原地徘徊。
不过,即便这近三只万丧尸,不会进村寨,它们可是把村寨围了个水泄不通。这东西就应了那句话:“癞蛤蟆掉脚面上,不咬人膈应人!”一个小小的村落,让一大群丧尸,围成的活尸墙包围着。这些惊魂未定的幸存者们,看着村外破衣烂衫、身上烂肉翻斥、脸上血肉模糊、龇牙咧嘴、楞眼裂口的一圈活鬼凶怪,在村外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