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封信可以看做是两封,其中上半部分是桑爷爷写的。老人家大抵是年纪大了喜欢碎碎念,说了很多过去的事情,发了很多感慨。大概的意思桑月看懂了。
以前被充公的家产有很大一部分拿回来了,还有在京城的那座四合院,也拿回来了。那座四合院是桑月祖爷爷留下来的,传到桑爷爷桑月手里已经是第五代了。
桑爷爷那部分到了最后还有一些意犹未尽。桑月觉得,桑家父子未必就没有未雨绸缪。所以等她回去,估计可以快乐的做一只米虫了。因为桑爷爷说了,以后家里的四合院还有所有的东西都给她做嫁妆。
桑月若有若无的叹了一口气,只可惜,可惜原身再也看不见了……
下半部分是桑父的信,桑父比桑爷爷要理智许多,信里的内容也更加言简意赅。大致意思跟桑爷爷差不多,就是他们都回去了,都很平安,等安定下来之后会把桑奶奶也接回去。
桑奶奶在西北农场过世,永远的留在了那边,但是桑家不会把她一个人孤零零的留在那边……
总之这封信是充满了朝气的。
“桑姐,你家人给你寄信了?跟你说什么了?”
于秀秀见她从房间里出来,立即饶有兴趣的说道,她脸上充满了朝气和希望。这是以前没有的。“我前不久也收到了家人的来信,信上说如果我想回去,家里会帮我想办法。”
“不过我还是想先自己试试,万一考上了呢,我就报我家那边的大学,这样就不用动用家里的关系了。”
于秀秀一脸兴奋。桑月也是在后来的闲聊当中得知于秀秀的家境。她的家境不算太好,只能算是普通,不过“皇帝也有几个穷亲戚”,就算再普通的家境也总有那么几分关系在。于秀秀的父母来信了。
几乎村里的那些知青家里都有信来了。基本上都是询问这次高考的事情。比如参加高考,安排回城的事情。稍微有点关系的人家都愿意找关系把自己的孩子户口从农村调回来。
桑月不知道于秀秀家里具体的情况,不过看着她高兴的样子,也耐心的听着她唠叨。
“桑姐,你准备考哪个大学?”
“我老家是京城的。所以我要考那边的学校。”
“那桑姐你真是太厉害了。”
于秀秀似乎想到了什么,原本笑着的一张小巧的圆脸一下子就垮了,“哎,只可惜章姐就没咱们这样的好运气了。”
桑月知道于秀秀说的章姐指的是她的同乡,同是苏省来的一个女知青,那个女知青比桑月来的还要早,年纪也有些大了,今年二十五了,她嫁了当地的人,孩子都好几个了。好不容易恢复了高考,以后也不知道会怎么样,这次能报名的,几乎每一个知青都想报。
万一明年又改了,那这就是他们唯一的机会了。
不止一个知青有这样的想法。桑月没问,果然,于秀秀立即就继续说下去了。
“我听说是她婆婆压着她的户口,不许她报名,怕她考上跑了。”迅读网
“你说怎么会有这样的人啊?参不参加高考是章姐的自由,他们凭什么呀?”
“再说了,不是孩子都生了好几个了吗?哪个当妈会扔下孩子跑了?”于秀秀脸鼓鼓的看上去十分生气,为章姐打抱不平的样子,桑月看着就觉得有些好笑。
少女,你太天真了!
当然,绝大多数当母亲的眼里,孩子是最重要的,但是不代表没有一些母亲心里只有自己,为了自己的利益,别说是自己的孩子了,什么都肯牺牲。
见识过大场面的女魔头没有反驳于秀秀的意思。
只是淡淡点了点头,听她把这段时间村子里发生的事情给说了一遍。自从搞公社开始,基本上把“某某村”改成了“某某大队”,但是其实是一个意思,同一个大队的偶尔还是会延续某某村的说法。
冬天大队里什么都好,就是天气比较湿冷,北方人没有来过南方之前都会觉得南方的冬天再冷也没有北方冷,可来了之后才发现,不一样,南方的冬天温度是没那么低,但是湿冷湿冷的就很难受。
原身来到大队已经许多年了,早就已经习惯了。在天气冷起来之前就把大棉被给找了出来,还早早上山砍了果木劈好晾干自制了果木炭。这种果木炭有好处,无烟,并且耐烧。整个冬天就靠着这果木炭过了。
桑月还收到了桑家寄过来的大棉衣棉鞋棉裤。大抵是钱财这些东西不方便,桑月收到的几乎都是厚实的,非常实用的生活用品。还有很多布票,以及在当地难得一见的点心糖果。
桑月笑了,桑家虽然没有直接寄钱过来,但是这些东西能到她手里就说明桑家的情况比她想象中的更好。桑月把这些糖果分给知青大院的知青们。
这段时间知青们陆陆续续都收到亲人寄过来的东西,都会拿出来分。而女魔头做了那么多次任务也越发的“入乡随俗”了。
只是众人拿到她分的点心却暗中议论开了。
“不是说桑知青家成分不好吗?这次她拿出来的东西那么好,难道那些都能够平反?”说这话就显得有些口无遮拦了,不过人都有羡慕妒忌的情绪。
桑知青长得那么漂亮,现在家里也平反了,特别是那些已经在当地结婚生孩子的知青心里颇不是滋味儿。
如果早知道这样,就应该多跟桑知青亲近亲近。一开始桑月下乡插队的时候不仅当地人看上她,就连知青看上她也不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