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上熙熙攘攘,叫卖连连。
“姑娘,姑娘煞是好看,我这簪子可是用异域的珠宝制成的,只有姑娘,才配得上这样的簪子。”
女子瞥一眼那簪子,默默走开。半截面纱遮住了容颜,只余一双闪着淡淡流光的眼眸,一双叫人过目不忘的眼眸。
“姑娘,看一看我这胭脂吧,色泽鲜亮,很好看的,姑娘?姑娘?”
“姑娘,瞧一瞧我这果子,个个又大又甜。”
“瞧一瞧我这面具吧。”
每经过一个摊贩,便传来贩主的吆喝。
起先她还会冲那人笑笑,而后连头也不回。
直到,她瞧见路旁一位乞儿。
那乞儿也正盯着她瞧,脏乱的头发中唯有一双眼睛炯炯有神。
她走近,掏出一锭金子扔进乞儿的破碗中。
那乞儿仍旧盯着她,待她走开几步才一把抢过破碗中的金子而后跑开,险些撞到她。
刚刚聚过来的人群被那乞儿冲散开,某个人后退一步,身后担着柴的樵夫连忙避让,却一重心不稳摔在了地上。
她显然是注意到了这一幕,从那跑远的乞儿身上挪了目光来。
人群散开,不曾有人留意那小小的樵夫摔在了地上,又或者没人在意。
她缓缓走过去,蹲下身柔柔询问。
“可有摔疼了?”
一袭清香卷入鼻尖,十来岁的少年不由怔怔,那是他闻过的最好闻的味道了。
“没……没有”
“我扶你起来!”
小小年纪便要担这么重的柴火。
她有心帮他,自衣袖间伸出纤纤素指,差一点便碰上那扁担。
那少年却像是炸了一般,忽的从地上爬起,拾起地上的扁担,在手中握紧。
他只是觉得,那一双漂亮的手,是不应该触碰扁担这样的东西的。
女子顿了顿,并未在意。
“小小年纪,为何担柴?”
那少年咬了唇,似乎难以启齿。
“父亲早年摔死在山崖下,如今连母亲也重病卧床不起。”
“阿毛不过担柴挣些药费。”
“哎呦。”
阿毛话音刚落,就听得身后传来一声拉长了的哎呦。
“你这小小年纪,有手有脚的,担柴怎么了,天下吃不上饭的人多了去了。姑娘,你可别信了他,他铁定是看你对那乞儿出手大方,才把身世说得可怜些,好骗取姑娘的同情。”
某个妇人站在三两步开外的地方,嗓音尖尖的,话里也一股子的酸气,听得那白衣姑娘皱起了好看的眉头。
少年见状涨红了脸,为自己辩解道。
“你,你,你修得胡说。我才没有。”
她看了一眼身旁的少年,心下叹了口气。
这般老实的人,焦急起来连话都说得吞吞吐吐,怎来得那样的心思。
“他不过刚来,哪里瞧见那些,况且就是瞧见了又如何。”
“我,我不过是好心。”那妇人被她这样一说,眼神微微闪烁,似是有些心虚。
“姑娘,我不曾那样想过。”少年望着她眼里一派真诚。
“我知道。”她柔声安慰。
只是那妇人见不得旁人受了她的“恩惠”,而自己没能捞得好处便挑拨离间罢。
“好心没好报!”那见状妇人低声念念,心虚的走开。
“姑娘,我真不是为了骗你的银子。”
“我知道,这样吧,我会些医术,替你娘看一看病可好。”
“可是……”
少年不想落人施舍。
姑娘似乎看穿他心事。
“我要在镇上开间医馆,你若能帮我找出间合适的屋子租下,我便替你娘看诊,且不收你诊金,这样如何?”
“好。”
少年犹豫了片刻,这才应下。
姑娘给了他锭金子,买下他的柴火并叫他按照她的要求去找间屋子。
一找便是一个下午,傍晚时分,他带着姑娘去看了房子。
房子不是在镇上最繁华的街道旁,而是在镇子边上的湖边,景致虽好,但姑娘有钱,为何不将医馆开在繁华的地段上,这样前来就诊的人也会多些。
阿毛问了姑娘,姑娘笑而不语。
“走吧。”
阿毛不知她的意思。
姑娘解释道:“去给你娘看病。”
“好。”少年用力点了点头。
而后,白衣姑娘便见到了那位病重的母亲。
一间破旧的房子,家徒四壁,唯一好看的大概就是那漆着红漆的衣柜。
“娘,这位姑娘说能治好你的病。”阿毛扶起床上的母亲,眼里闪着希望和雀跃。
“傻孩子,娘病得重了,再说了我们哪里有银子请大夫。”
“对不住了这位姑娘,害的你白跑一趟。”
她只好告知自己不收诊金,并且这是阿毛替她找间商铺租下换来的。
那为母亲望了望自家儿子,依旧有些犹豫。
“我医得好你的病,还是,你想一直躺在这床上。”
“不想,当然不想的。”只是家境贫寒,她这病又太重。
“娘。”阿毛不由唤一声。
“我苦命的孩子。”她病了,受苦的竟是这孩子,时常瞒着她上山砍了柴去卖。她不准,甚至骂他都劝不住这孩子。
她怕啊,这么小的孩子,万一在山上出了什么事,她可是真的活不下去了。
“就算是为了孩子,你也要试一试的。”
“娘!您就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