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少年杯酒意气长>第二零六章 春秋梗王

屈原从未将希望寄托在扶苏的身上,即便他最重要和坚定的盟友黄歇如何信心满满,也不能改变他的想法。

因此在黄歇与其他人在对事件急转直下的情况反应过来之前,屈原便开始了原定计划中的“补救措施”促成太子监国。

然而,有个人绝不会让此事发生。

“来往不过一月时光,似乎并无设定监国的必要。”郑袖手上力度不变,继续为大王放松肩颈上的肌肉,提出异议的也并不是她。

郑袖对政务不感兴趣,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

代替郑袖提出反对的,是景氏一族的头面人物,景阳。

为了抗衡在朝堂上越发掌握了话语权的新党一众,景氏与郑袖的强强联合自是在情理之中。

无论是景氏还是郑袖,都不会愿意看到一个身上刻有屈氏印记的太子监国,甚至顺理成章地继任为王。

究竟是否设置监国属于楚国的内政,扶苏并不打算掺和进去,但他仍然对于此事的走向十分感兴趣。

而且对昭国而言,因年幼君王的上位而造成的,楚国主少国疑的局面自然更为有利。

于是扶苏与甘茂对视一笑,两人都从对方眼中察觉到了看戏的色彩。

屈原斜睨了景阳一眼,其中的鄙视神情几乎毫无遮掩,语气却是平淡如故,“国不可一日无主。”

“王上不过只是赴武关会盟而已,屈子大约是过虑了。”

景阳自不会被屈原一个鄙视的眼神激怒,同样以公事公谈的态度对答,随后回应了对方一个挑衅的眼神。

屈原会提出要让太子监国,除了扶植太子上位之外,更重要的自然是因为他担心楚王被昭国扣押而一去不返。

“王上可还记得宋襄公之事”屈原并未继续与景阳辩论监国之事,而是要继续劝阻楚王赴昭。

扶苏眉头一挑,强忍住了没有看向身边的甘茂。

即便没有转过头去,扶苏也很清楚,甘茂此时一定也与自己同样惊讶。

难道屈子竟然是看破了昭国的打算

作为春秋时代“梗王”的宋襄公,关于他的故事多到不可胜数。

最为人所熟知的,当然要数泓水之战中,他拒绝对楚兵半渡而击,导致泓水大败,自身也在此战中伤重不治,因而被后人讥讽为“蠢猪式的仁义”。

此外,他企图复兴殷商,同样是被后世无数人讥嘲的重要槽点。

不过在场众人当然知道屈原此时提起宋襄公,并非是在讲泓水之战,而是指盂地会盟的故事。

公元前639年,宋襄公首倡诸侯于鹿地会盟,企图以此争霸。

其兄公子目夷以宋国国小,贸然称霸会招致祸患劝说襄公,希望他能放弃称霸的打算,然而一心要称霸诸侯的襄公自然听不进劝。

于是在鹿地会盟之时,宋襄公执意以盟主自居,于是当然引发了当时国力最胜的齐、楚两国的不满。

鹿地会盟中由于齐楚从中作梗,宋襄公称霸的意图失败,然而愈挫愈勇的襄公并不打算因为一次小小的实利就放弃称霸的打算,又不经齐楚同意,约定诸侯于当年秋天再于盂地会盟。

这次会盟便出事了。

到了约定之日,公子目夷又劝弟弟带上军队赴约,因为楚王之前对襄公企图为诸侯盟主的行为已经大为光火,极有可能对他不利。

然而宋襄公以诸侯间会盟已有成约,不可背信弃义为由,拒绝了公子目夷劝他带兵赴约的谏言。

不出所料的是,在宋襄公再次与楚成王就谁为盟主发生争执之时,楚成王果然下令抓住了襄公,周围早已埋伏好的楚军也轻松镇压了宋国想要勤王的少量只做仪仗作用的军队。

其后,楚成王将宋襄公囚禁到了楚地,想要借以攻取宋国领土。

幸运的是,鲁僖公出面,于同年冬天的薄地会盟中劝解楚王,将襄公释放归国。

因而襄公只做了几个月的囚徒,然而对一国诸侯而言,被俘成为阶下之囚,已经是极大的屈辱了。

屈原此时提起宋襄公,自然是在提醒楚王,昭国极有可能复制楚成王故事,令楚王一去不返。

有趣的是,此前诸侯会盟,从未有过此等破坏邦交礼仪的行为,正是前代楚王第一个破坏了列国间通行数百年的外交惯例。

也不知当年楚成王做出此事之时,有无想过后世子孙也会因同样的事端而蒙难。而在历史上,怀王被囚的时间可远不止数月,其结局也凄惨了许多。

屈原的言下之意,自然传达到了当今的楚王,熊槐。

只是熊槐并不相信自家妹夫会如此对待自己,闻言只是皱眉不满道:“楚昭两国是姻亲,又多年盟好,怎会发生如此不堪之事,屈子过虑,过虑了。”

屈原仍然不肯让步,“既然如此,还请我王带兵前往,并以太子监国。”

一如当年公子目夷劝说宋襄公。

楚王愈发不满了,这屈子说话当真不中听,寡人能是宋襄公那等迂腐废物能比的

见楚王神色不满,扶苏大笑着从席间起身,再拜楚王,“本来此事是大楚内政,扶苏是外臣本不该多言”

“王妹之子,便与寡人之子一般,外臣之说,寡人不爱听。”

“是扶苏失言。”扶苏当然打蛇随棍上,“那外甥就斗胆说一句了。”

得了楚王示意,扶苏先对着屈子恭敬一礼,屈原虽然敌视昭国,但也不愿失了楚臣的风度,也施施然回了一礼。

见礼之后,扶苏才朗声问


状态提示:第二零六章 春秋梗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