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少年杯酒意气长>第二四五章 军成

齐国政变的脉络经由甘茂之手迅速传往咸阳,自然也传到了仍在魏地练兵的扶苏手中。

当然,练兵主要都是蒙毅在干,扶苏只是在一旁加油。

除了简单说明政变的胜负结果,甘茂在信中同样隐晦地提及了在刺杀成功之后,齐王可能要灭口的打算。

扶苏当然对此并无惊讶,换做是他自己,恐怕也不会放任一个知情的他国刺客安然归国。

因此早在姜崇奉命行刺之前,黑冰台就已经在齐王的默许下,将虐杀海棠的凶手秘密运送到了驿馆中。

而刺杀成功的姜崇此时应该也回到了驿馆中。只要成功回到昭国外交使团之中,姜崇就安全了,齐王不可能冒着事情暴露的风险向昭国使团要人。

至于姜崇将要如何对待窦布,扶苏丝毫不感兴趣。

扶苏更感兴趣的是,君太后会如何反应。

毕竟血脉情深,齐王建在她事前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以和谈的借口将后胜引入埋伏,等于是利用了君太后来谋害她的兄长。

君太后会对此做何反应,将会十分有趣。对田建来说也非常关键。

齐王虽然战胜了强大的政敌后胜,然而距离他真正能够亲政的日子还有半年多,在这半年中,军政大权理论上还是在君太后的手中。

因而君太后如果铁了心要对齐王不利,那对田建而言几乎要比后胜的威胁更为紧迫。

毕竟相比于后胜,君太后对他的制裁更为合理合法,也远为简单。

齐国政权的三角结构被打破,剩下的二元政治将要何去何从,如今看来还是甘茂说得最为中肯。

母子之间的斗争,从来都只是看母亲心性的。

而关于君太后心性如何,扶苏还是有些耳闻的。

比如,刚毅果决,又比如仁慈爱民。

倒从未听说过她有如何心狠手辣,而从近些年来屡屡放权来看,似乎也不是贪恋权力之人。

如今看来,这对母子之间,恐怕还是会以君太后的当先退让做结局。

那么,自己对齐王建的投资算是成功了一半。

而剩下的一半,就是要确保齐王建所说的“友谊”长久留存下去。

扶苏对此还是挺有信心的,倒不是自信于自己的魅力,而是两人接下来的利益一致。

后胜“突发疾病”而死的后一日,齐王建宣布加入昭国主导的联军,向楚国宣战。

扶苏很清楚田建为何如此急迫地宣战。

因为他需要一个理由来将还在后胜一党控制下的军队全部集中到廉颇手中,以方便他接下来对后胜一党的清洗不会受到来自军方的掣肘和压力。

这位齐王性子虽然急了些,然而行事果决又有章法,的确是做大事的料子。

只是可惜如今天下大势已经彻底倒向了昭国,留给田建和他的齐国的时间,不多了。

随着齐国加入战团,昭国对楚的战略合围已经凑齐了所有拼图,原定的总攻时间也近在眼前了。

放下军报,扶苏决定去看一看兵练得如何了。

负责练兵的人当然是蒙毅,扶苏手底下也就他懂得练兵的法子,章邯只是会打仗,对于练兵并非精通。

练兵与用兵,本就是两个专业。

当然了,蒙毅一人自然是无法关注到每一个人,而帮助他解决详细问题的,是由他亲手带出来的那一万五千昭军。

除了在每日的整体训练中接受蒙毅的直接操练,为了更快地达到扶苏的要求,联军士卒平日里还要接受昭军士卒们的训练。

昭军的士卒们被打散到联军中成为临时教官,点对点地进行指导,以保证他们能够得到最详尽无误的教导。

其实这个模式在后世军队中屡见不鲜,无非就是老兵带新兵而已。而且此举也可以加深昭军与联军士卒之间的默契,以及培养联军服从命令的习惯。

受始皇父亲一石二鸟习惯的影响,扶苏如今做事的目的往往也变得不那么单纯了。

单纯只是练兵,他当然不需要想出如此费力的法子,扶苏的主要目的还是在通过收缴兵符得到上层指挥权以后,再将自己的指挥权真正下沉的基层的每一个士兵上。

想想看,在习惯了昭军士卒指挥前进后退之后,还有几个人在面对扶苏的命令时仍抱有怀疑和拒绝的态度呢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而扶苏只是将他们服从的目标换成了自己而已。

登上将台,观看了一会儿在蒙毅操演下逐渐有了起色的士卒们,扶苏稍感满意。

要判断一支军队的战力如何,有几个很简单的标准。

首先一点就是我们常说的精气神。人有精气神,军队也有,而且比单独的个人表现得更为明显。

一支敢于打仗的军队,给人的感觉应当是奔腾、果敢、凶猛的,眼前这支军队虽然还称不上如何凶猛,但至少不再如同待宰羔羊了。

第二点就是纪律性。这也是解放军之所以获得最终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这一点,已经通过在扶苏命令下,不断学习的严格军法以及多次的杀鸡儆猴得到了基本的保证。

战国时代是农民兵向职业军人发展的过渡阶段,很多军士的心性其实还停留在农民阶段,顶多是比较凶狠的农民,而扶苏要做的就是将他们尚属于农民的那点心性捶打出去。

另外要看的当然是武器装备。

不能与大昭正规军比较,但毕竟是来此充当两国门面的军队,两国给他们配备的装备大体而言还算看得


状态提示:第二四五章 军成--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