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少年杯酒意气长>第三六八章 艰难的抉择

“道路封锁已经完成,按太子的吩咐,除了救灾与使节队伍,其余人等一概不等进出。”

“各居住地已经展开‘灭鼠’行动,三日来累积捕杀已超过两千只,已全部焚烧。按每只两钱的赏额,已支出四千五百余钱。”

“太子所命令建造的‘公厕’已经在各处盖起二十间。按照接下来的计划,郊外各里也将陆续坚城,十日之内应该能再建成简易公厕百余间。但需要更多人手负责运送秽物。”

“巴蜀水师的先头部队已经投入救灾,承载的万余石粮食正在逐层下发。”

“木炭已经运到,城中、郊外各处已搭建起百余大鼎,专为熬煮饮用的开水,免费供给。”

“女尸的身份已确认,的确是被疏散前死亡而被遗留在家的。该村密切接触者已按照曷先生的建议,全部严密隔离了起来。”

听完了各种汇报,扶苏一边点着头,一边等待着他最不想听,却最在意的最后一项汇报。

汇报的人是李清,“截止今日午时,蜀中各地已有死亡病例两百人,疑似病例七百例,都已被隔离。”

人数很多,但扶苏明显却松了口气。

因为自疫情出现已经过了至少十五日(从疏散时间来看),此时的感染人数仍然限制在一千以内,而且感染之人呈现十分集中的态势,并没有扩散开来。

这说明疫情在最初的爆发阶段就被截断了传染途径,没有呈指数增长,这是好事。

“要注意对医士和负责处理伤患、死者的人员的保护。他们所穿的衣物必须严格密封住袖口、领口各处,而且进出隔离场所之后必须对衣物进行销毁处理,人也必须用热水清洗。”

“唯。”

经过这么几日的防疫战,李清等人都明白了,对于疫情防控,太子扶苏有着令人惊叹的先见之明。

他早先发布的一些看起来与玩笑一般的政策,比如大规模修建公厕、发动群众捕鼠等等,虽然仍不知道原因为何,但就从爆发的疫情远比以往要轻微得多,就可以清楚,这些看似与防疫无关的政策,内里必然与疫情的有效控制有着不为人知的内在联系。

就连许多军中的医士,以及在短暂的几日中就因为医术高超而获得兵士们尊重的曷先生,都为蜀中疫情的发展啧啧称奇。

一般而言,疫情一旦开始成规模出现,就往往意味着已经失控。

商周以来,人们并不是没有经历过大规模疫病的爆发,也积累了许多简单的对抗经验,但像太子这样从各个方面进行的系统防控,有史以来应该还是第一次。

曷曾笑言,若不是扶苏甚至分不清各种草药,他甚至以为太子应该是一位名医。

但扶苏自己当然清楚,他之所以能够基本控制住疫情,一方面自然要感谢昭国已经通行百年,在蜀中也已经经过近二十年的严密的人口控制制度。

除了个别深山中的少数民族,大部分人口都在官府留有存档,而且传的作用,也让人口流动得到了遏制。

另一方面,自然是因为他的脑海中有着来自后世的先进经验。

接连应对**、禽流感,乃至新冠等大规模疫情所积累的经验,此时都是扶苏可以借鉴的优秀榜样。

“虽然此时看来疫情防控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各地都不可携带,蜀中的封郡还要进行至少十天,在此期间,还望诸君与扶苏一起坚持下去。”

“唯!”

——————

就在扶苏紧急赶往蜀中抗震救灾之时,大昭境内发生大地震的消息也传到了山东列国的宫廷之中。

楚国是最先反应过来的。

垂帘太后郑袖的特使宋玉,就在第一时间带着郑太后与摄政王熊启的问候赶赴咸阳,向昭王表示,若昭国有需要,楚国水师立刻就可以装载大量物资帮助大昭抗灾。

是的,就是那个四大美男之一,如今年仅十七岁的宋玉。

看来在靳尚之后,郑袖很快找到了其他的慰藉。

当然,宋玉可不只是长得好看而已。

身为宋国王室之后的宋玉血脉高贵不谈,本身也是才华出众之人。

而他更有一个名垂千古的老师。

屈原。

《楚辞》之中的很多篇章,都是出自他的手笔。

这样一个集天赋于一体美男子,简直就是完美的小鲜肉。

难怪一国太后都为他所迷。

不过,宋玉可不是郑袖的面首。

他之所以能够在屈原被宣布为国贼之后还能出现在大楚朝堂之上,除了因为本身的确颇有才干之外,所依赖的还有好友景差的举荐。

作为与大昭交好的景氏族人,景差是熊启在楚国的天然盟友,自然得升高位。

受此影响,被景差所极力推荐的宋玉,也受到了熊启的高度关注。

数次交谈之后,为宋玉丰采倾倒的熊启力排众议,将年仅十七岁,甚至还未加冠的宋玉提拔到了楚国朝堂之上。

当然,按照一般的规矩,熊启在宋玉正式出仕之前,提前为他加了冠。

战国时,二十岁为成年,因而一般是二十岁加冠。

比如扶苏,就是在二十岁那一年由始皇帝亲自为他加的冠,当时他的冠礼之隆重,应当算是前无古人,后也暂时没有来者了。

但很多贵族子弟往往到不了二十岁,就因为才干杰出而为人提前征辟。

为了避免“使用童工”,这些被提前征辟的少年们就会由家中长辈,或者亲近的高官为其提


状态提示:第三六八章 艰难的抉择--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