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在察言观色的赵忠,见刘宏神色动容,心底一喜,可他表面不动声色,反而泪如雨下,爬到刘宏的脚边,紧紧地抱住刘宏的大腿。
为证明自己的清白,赵忠主动请求刘宏将他送往洛阳狱,接受有关部门的审查,并且他愿意将所有的家产都捐献出来,以此来证明自己是冤枉的。
诚恳的态度,卑微的姿态,汉灵帝刘宏又一次心软了。
“或许皇甫公是受小人蒙蔽,朕相信你是冤枉的,起来吧。”
“不过,你刚才说愿意捐出全部家产,应该不会骗朕吧?”
汉灵帝刘宏的声音不大,却是不怒自威,赵忠连忙伏在地上:“不敢不敢,小人一定捐出全部家产。”
此事算是揭过去了。
但经过这件事,皇甫嵩算是被赵忠彻底记恨上了。
眼下皇甫嵩深受刘宏喜爱,战功勋著,赵忠只能吃下这个哑巴亏,但他心底暗自发誓,只要逮到机会,就一定要叫皇甫嵩加倍奉还。
另一边。
已经离开洛阳的皇甫嵩,在回冀州的路上,他回想起弹劾赵忠的奏章,不禁忧心忡忡。
在洛阳待了半月有余,他之所以没有亲自将奏章呈递给汉灵帝,是因为有所顾忌。
当初从冀州回洛阳时,他除了带江小白来洛阳长见识外,随行的人员皆是在平叛黄巾逆贼的过程中,立下过赫赫战功的得力将领,譬如郭典这样的。
而在随行将领中,还有个名叫傅燮的人。
傅燮是皇甫嵩麾下的得力部将,亦是皇甫嵩的同乡,因他在平叛黄巾逆贼中作战勇猛,立下显著战功,
于是乎,他得以到洛阳领受封赏。
细数皇甫嵩麾下的将领,傅燮所立下的军功绝对是独占鳌头,当初皇甫嵩率军在兖州与黄巾逆贼作战,那次厮杀的很激烈,斩杀黄巾逆贼七千余级,杀得黄巾军闻风丧胆,抱头鼠窜。
而在那一战中,傅燮所部冲锋在前,生擒黄巾渠帅卜巳、张伯、梁仲宁三人,位居首功。
若是没有意外的话,在接下来的庆功宴上,汉灵帝刘宏lùn_gōng行赏,傅燮怎么都能被封个州牧之职。
然而,当日的庆功宴,却没有傅燮的身影。
傅燮,他失去了参加庆功宴的资格。
傅燮为人正直,眼睛里揉不得沙子,他并非一介武夫,他和皇甫嵩一样,都是文武双全之辈。
随着黄巾主力被汉军歼灭,当上至皇帝,下至黎民百姓都在欢呼雀跃的庆祝时,傅燮却没感受到喜悦,他眼里尽是战争过后的遍地狼藉。
为何会有黄巾暴乱?
大汉百姓们为何会遭受战争的苦难?
傅燮认为这一切的源头,就是汉灵帝刘宏身边,以赵忠、张让为首的专权的宦官。
正是因为这群宦官的干政,祸乱朝纲,才使得大汉动荡,百姓民不聊生,不得已才会去参与黄巾暴乱。
于是,傅燮上了一份奏章。
他觉得自己刚立下赫赫战功,正是趁热打铁,将赵忠、张让等宦官拉下马的好机会。
他当然不会天真的认为,仅凭这一份奏章就可以彻底扳倒宦官势力,可就算扳不倒,但最起码能敲山震虎,让赵忠、张让等人加以收敛。
然而很可惜,傅燮低估了赵忠、张让等人在刘宏心里的份量。
看了傅燮的奏章,刘宏觉得很有道理,可也只是很有道理罢了,他压根就没想过惩罚赵忠、张让等人。
赵忠、张让等宦官不受影响,倒霉的自然就轮到傅燮了。
俗话说的好,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就算是栽赃陷害也总得找个由头吧。
但是,傅燮是个好蛋,他平叛黄巾有功,且没有生活作风问题,赵忠、张让等人绞尽脑汁,硬是没找到缺口。
栽赃陷害行不通,那赵忠、张让等宦官就只能在汉灵帝刘宏面前吹吹耳边风,打点捕风捉影的小报告。
刘宏并非是个无脑之人,赵忠、张让等宦官的心思,他心里一清二楚,可总不能惩处傅燮这样的有功之臣吧。
但身边的一群宦官,天天像群苍蝇似的围着自己嗡嗡叫,刘宏不胜其烦,于是就想出个折中的办法。
不封赏,不加罪。
随随便便给傅燮封了个安定都尉,芝麻大点的官。
而赵忠、张让等宦官则是见乖就收,暂时按捺住要搞死傅燮的冲动,只能等待以后慢慢找补回来。
正因如此,当日的庆功宴,傅燮失去了入场的资格。
一时的冲动之举,傅燮葬送了他的光明前程。
有着傅燮的前车之鉴,皇甫嵩自然不会像个愣头青一样继续往宫里递折子,就算要弹劾以赵忠为首的那群宦官,也得讲究个方式方法。
首先,是不能一下子把宦官群体全都得罪了。
傅燮失败的原因,是他不清楚宦官对于汉灵帝刘宏意味着什么,外戚和世家两方势力逐日壮大,汉灵帝能够依赖的人,只有宫里的一群太监。
外戚、世家和宦官,这三方势力彼此保持着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
一旦这个状态被打破,无论天平向外戚或世家任何一方倾斜,汉灵帝刘宏都是最弱势的。
所以,傅燮一杆子捅了宦官的老巢,宦官们自然要抱团取暖,集体攻击傅燮。
皇甫嵩清楚这一点,所以他从单个抓起,上书汉灵帝刘宏的奏章里,只针对赵忠一个人。
果不其然,赵忠受到极重的惩罚,为保命,他捐献出自己的全部家产。
皇甫嵩达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