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都市现代>国芯>第二十九章 感受春运

“下面我们将播报由工厂教育科选送的稿件《为了两位素味平生的阶级小姐妹》。

上个星期天,厂办小学的教师俞美诗同志带着儿子前往附近乡村采风,没想到却偶然遇见被蛇咬伤只能躺在家中痛苦呻吟的两位小姐妹。

因家长使用土法治疗未能及时送医,姐妹俩伤情严重,生命危在旦夕。如果两个小时内不能送医救治,那么她们如花似玉的生命就将彻底凋零!

工农本是一家人,共同扶持把家当,一根红线身贯穿,颗颗红心血相连。

在这样危急时刻,俞美诗同志挺身而出,将两位素味平生的阶级小姐妹生命放在了第一位,努力说服农村兄弟家长一起紧急送医。

“不认识路——我来带!

家里没有钱——我来垫!

害怕白跑一趟——我来担!”

巾帼不让须眉,俞美诗同志大无畏的表态,在挽救两位阶级小姐妹道路上跨出了关键一步。

……

从果断倡议紧急送医的俞美诗同志,到热心相助帮忙推车的我厂4车间职工钟云和史广发同志,再到驾车经过却主动下车相助的八零二五厂车队司机周泽同志,最后到技艺精湛奋不顾身抢救病人的以王海潮为首瑞金医院医护团队,他们犹如火炬接力般一棒接着一棒,将宝贵的时间一分一秒抢回来,最终成功挽救了这两位阶级小姐妹的生命。

这是军地一家亲的具体表现,也是一切为了人民思想的现实延续。

……”

八零一一厂的大喇叭响起了播音员的声音,跟随她亲切又动听的播报,广大职工仿佛亲身体验了当时救人的紧急过程。

“看来要是再晚五分钟,估计两条人命就救不回来了。”

“是啊,要是我估计做不到像她这样。”

“想不到我们厂也出了如此英雄的女同志。”

……

一夜之间,俞美诗救人的消息传遍了全厂角落,成为了厂区的名人。

为此,厂长郑云德特意召开了一个表彰大会,将一张见义勇为的奖状送到了她手中。

生产基本停止,整个工厂进入了等待放假的散漫姿态,厂里正好借此机会来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号召广大职工要重视跟地方村民搞好关系。

相对周围农村来说,八零一一厂算是过上神仙般的日子,天天有肉吃,能洗热水澡,还能用上电灯。但对广大职工们来说,八零一一厂相当于与世隔绝的飞地,跟在沪江市工作时优越的外部环境简直没法比。

因此,要想安心在山区工作,必须要有一股精神力量支撑,这也是为何工厂重视思想建设的原因。

同时在会上,郑云德还宣布了一个好消息。

那就是今年小三线基地高度重视职工过年返沪探亲问题,上级领导决定将统一组织大巴运送职工们回家过年。

消息一经公布,会场顿时炸了锅。

要知道之前返沪过年,都是职工自由行动,每年为了抢一张回城的车票或船票得使出浑身解数,被大家戏称为九九八十一难的取经回家路。

“据初步统计,今年返沪过年人数大概有1万人次,因此基地特意跟沪江市公交公司合作,将抽调200辆大巴配合我们的职工回城。另外,厂里也将出动车队配合,尽量将大家都安全运送抵达目的地。”

军工厂实行半军事化管理,要想返沪探亲必须得厂里领导批准。基本上人数范围都是有资格休探亲假的职工,这个数字在八零一一厂连带家属共有600人出头。

身为厂长,郑云德等厂领导肯定得留厂过年,以身作则起表率作用,不然那帮三年不能回家的学徒工估计得闹翻天。

学徒工进厂要当学徒实习三年,在这期间无法享受职工的正常待遇,因此也无法享受探亲假。学徒期间第一年工资18元,第二年28元,第三年转正后终于涨到了38元,算是熬出头可以昂首挺胸在厂里走路了。

像周建国的徒弟李宗康今年7月份刚转正,终于可以享受探亲假待遇返回沪江探望父母。

“现在是有钱都买不到东西,就快得两手空空回家过年了。”

身为一个快乐的单身汉,加上又是第一次返沪过年,所以李宗康没有经验只在厂里小卖部抢到两条烟和一瓶酒,地方畅销的山货是一件都没买到。

看着别人都大包小包装满,对比之下,他算是非常寒碜了。

“幸好你师娘囤多了货,我回家让她匀一些给你。像茶叶、小核桃、笋干之类的东西在沪江很受欢迎。”

眼见徒弟愁眉苦脸,还是周建国看不下去,主动请缨帮忙他解决困难。

终于来到全厂返沪职工统一发车回家的日子,580多位职工和家属将乘坐14辆45座大巴以及5辆卡车回城。

大巴坐人,卡车载物,将职工和年货一起打包一次带走。

周逸睡得迷迷糊糊,昨晚得知明天就要坐车返回沪江过节,他兴奋得好久才睡着觉,结果凌晨4点就被父母叫醒起床。

穿上棉衣提着来到工厂大操场,周逸发现这里已经是人山人海,一片鼎沸之声。

借助操场的灯光,以及手电筒,人们依照分配好的班次上车。

大件年货放上卡车,小件可以随身携带上大巴,最终连大巴车顶上都堆满了职工们运送回家的物资。

凌晨5点半,八零一一厂的车队准时出发。

以实际行程410公里计算,由于现在路况大为改善,只需要花费12个小时就能抵达沪江


状态提示:第二十九章 感受春运--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