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都市现代>国芯>第七章 世外桃源

八零一一厂是处于保密序列的团级军工厂,单位大门有持枪军人站岗守卫,四周围墙挂满了铁丝网并且不定期有人在厂区巡逻警戒。

工厂内分为两大区域,连同家属在内的普通人只允许进入生活区,想要进入生产区的话必须由厂里领导批准并亲自陪同。

“墙内飞机导弹,墙外刀耕火种。”

职工们私底下调侃的言语,就说明了军工厂跟地方之间无形的分界线。一墙之隔,犹如两个世界,城区和农村,互不干涉也互不相连。

生产原料、机器设备、经营资金以及技术人员全部从沪江市调拨,粮食蔬菜、日常生活用品也全部从沪江市采购,严格限制单位职工外出交际,生产的成品也重新运回沪江市中转发往全国,八零一一厂跟其他军工厂一样,属于外来落地可以自给自足的“小社会”。

一般当地人都不允许进入工厂,临时特殊情况除外。

突然听到有人找,正在车间工作的周建国心里纳闷不知道是何方神圣找上门。

小快步来到门卫室前,他看到了一道熟悉的身影。

“大头,你怎么来了?”

他乡遇故知,叶启南的出现让周建国很是高兴。

“哎——请叫我启南同志,我现在可是三线后方基地的基建科技术员,刚从沪江市分配来此报到!”

伸手打断周建国的拥抱,叶启南努力装出一副正儿八经的模样。

“可以啊你,不声不响就跑来这里,连招呼都不提前说一声!”

在对方肩头推了一把,周建国笑着说道。

“今天我不是主动来向你报到了吗?他奶奶的,呆子你这里还真是山清水秀的世外桃源!”

自从上次周建国返沪透露相关消息后,叶启南就打定主意找关系来皖南山区参加建设了。不过他留了一个心眼,就是人来户口不来,继续将户口留在沪江市,依旧是名正言顺的沪江人。

组织原则上动员大家将户口迁来小三线,但若你以各种理由执意不迁,那也就不了了之。

因为伴随小三线建设的加剧,人才需求愈发强烈,许多骨干人员并不愿意离开沪江市前往皖南山区工作,毕竟人到中年都已经是拖家带口的顶梁柱。为了妥协,不耽搁工程进度,上级部门也默认了后续某些职工可以不迁走户口的操作,事实上相当于借调到小三线工作。

消息灵通的叶启南就钻了这个政策口子,形成了进可攻退可守的人生策略。

两天前,大学毕业的叶启南跟随最新一批支援小三线建设的队伍进山,坐了足足16个小时的班车,两天一夜后浑身都散了架才抵达目的地。他工作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协助建造后方瑞金医院的院区,工期12个月,恰好靠近周建国所在的八零一一厂。

领了证件,散了一圈烟混熟了人头,他便借熟悉周围环境名义找了空闲溜了出来寻找发小。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指着身后三个桥墩双向两车道的崭新水泥桥,叶启南忍不住念了一句诗。这也是通往八零一一厂唯一的进出通道,以河得名立碑“大源桥”。

依据“靠山、近水”指导思想,八零一一厂的选址,正好在山坳处,原本人迹罕至只有几块荒地,跟虎头大队所在村庄相隔着一条35米宽的大源河,可谓是一块被水环绕的“孤岛”。

三线建设工程人员的到来,让当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先是进山的小路被拓宽成双向车道的砂石路,然后历经开山炸石平整后建起了9万平方米的厂区,最后大源河上飞架起一座崭新的水泥桥连接起两个世界。

为了体现“隐蔽”宗旨,整个八零一一厂可谓是“远看像村庄,近看像民房”,充分贯彻备战目的而兴建。

因此,也难怪叶启南循着通讯地图找来,丝毫没有发现工厂的踪迹,反倒像是找到了新农村。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可是天天开门就见山,鸟语花香不断,确实算是世外桃源了。”

待叶启南出示同属三线工作证登记后,周建国带领自己的发小走进了厂区大门。

八零一一厂有三道门,大门就是前门,可以进入整个大厂区直达生活区。而中门则是进入生产区的门禁,只有职工能够进入,家属外人都不准涉足。剩下就是厂区后门了,通往后山深处,平日紧锁关闭只有特殊情况才会打开。由于隶属军工厂序列,所以三道门都设有警卫室有军人站岗,严格核验身份,晚上9点钟后厂区实行宵禁。

一进工厂大门迎面而来就是大操场,上面停留了好几辆卡车。左边平房是厂办公楼,一层是生产、财务、检验等科室,二层是厂领导办公室。右边底层是汽车班,楼上是保卫科以及工会、团委、厂宣办和广播室。在道路旁边还有黑板宣传栏,上面用粉笔刊登工厂和国家大事。

走过操场,就是厂里的大食堂和锅炉房,旁边三间小平房是小卖部。

到了这里开始有两条厂道分叉,左手边通往生活区,里面有职工宿舍楼、招待所、图书馆、医务室、浴室、公厕等。右手方向厂道通往中门,属于生产区,里面有五个生产车间。从生产区往里走,就来到了工厂后门,再走就通往人迹罕至的后山了。

“咱们工人有力量,嘿!咱们工人有力量……”

两人肩并肩向生活区走去,突然间头上大喇叭响起了激情澎湃的《咱们工人有力量》歌曲,很快整个厂区大


状态提示:第七章 世外桃源--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