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秋,ja的审稿邮件,我已经转发了,你查收一下。”陈婉清道:
“审稿其实挺简单的,你的文章之前不是也收到过三条意见吗,就按照类似的写法评论一下就行了。”
许秋点点头,打开电脑的邮箱。
最新的一封邮件,正是来自陈婉清的。
邮件经过两次转发,标题已经变成了“fw:fw:……”
大多数的邮件系统,转发一封邮件就会在标题加上一个“fw:”或者“fwd:”前缀;
而回复一封邮件就会加“re:”前缀,如果转发或者回复的次数过多,前面就会有一长串。
对于这一点,魏老师有强迫症,只要前面带冒号的超过两个,他都会删除到只剩一个为止。
许秋点击打开邮件,里面没有内容,只有一个附件文件。
是pdf格式的,文件名是ta-art-11-20xx-01xxxx。
下载pdf文件后,投又新建了一个word文档,把pdf的文件名复制过来,后面加个“_cos”后缀,然后同时打开两个文件。
……
开始审稿。
之前投文章都是看别人给他写意见,这回终于轮到他来评审其他人了。
j旗下的期刊,虽然是二区,但档次还是二区中偏上的,影响因子10左右。
陈婉清之前第一篇文章就是投的ji,也是被拒。
不过有个审稿人的意见存在问题,在魏老师申诉之后,奇迹般的被接受了。
许秋首先从头到尾的翻看了一遍pdf文件,一共有28页。
第一页是投稿稿件的基本信息,包括:
期刊名称,ja;
投稿id,也就是pdf文件的文件名;
文章类型,是paper,类似于article,这样的文章新意一般,内容比较多,篇幅较长;
投稿日期,就是前几天;
作者列表,一共九个作者,每个人都标注出了具体的学校、院系或者研究单位的名称。
一作和九作都是华科大的,基本可以确定是国内同行投的文章。
第二页,是ja的审稿要求。
先是讲了讲ja这个期刊如何如何的厉害,要求文章要非常有新意,非常有质量,才能在上面发表;
然后又说它们的拒稿率大约在80,审稿时间是10天,如果有特殊情况要延长时间也可以和编辑讲。
之后还打了个广告,点以下链接“xxx”,买他们的纸质版期刊可以打七五折。
最后是编辑和主编的签名和联系方式。
整整一页,大多数都是废话。
不过许秋第一次看,有点好奇,还是认真的读了一遍。
成功的浪费了五分钟。
翻到第三页,是coverletter。
许秋好奇的问了下陈婉清:
“之前不是说这个是只有编辑才能看到的吗,怎么审稿人也能看到。”
她歪了歪脑袋,说道:
“可能ja属于特例吧,我审weily旗下的期刊,就没有这样的情况。”
行吧,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许秋不再纠结。
之后的内容,就是二十几页的正文和支持信息了,单栏显示,没有排版。
和他自己写的文章草稿差不多,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许秋阅读标题、摘要后,初步判断,这文章主要的新意,是合成了一种新型小分子给体材料。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做的给体材料是小分子,而非常见的聚合物材料。
也就是说,他们的体系是全小分子有机太阳能电池,因为受体材料富勒烯衍生物pcbm也是小分子。
全小分子体系,这在有机光伏领域中也算是一个分支,就是比较冷门,研究的人并不多。
主要还是因为器件的性能做不上去,没有基于聚合物给体的体系高。
果不其然,许秋看了眼他们的效率,只有6.8。
但搞科研嘛,再冷门的领域,也总有人在做的。
……
审稿和平时看文献略有不同。
平时看文献的话,可以一目百行,只挑有用的地方看,但审稿是要认真阅读全文的,毕竟要提出意见。
许秋花费了大概一个小时的时间,看了两遍文章。
第一遍他看的比较快,没看出什么毛病来,于是,他就又读了一遍。
总体感觉,文章还算流畅,应该不是新手写的文,或者是文章经过老手仔细修改,许秋只找出了几个书写错误。
而且,表征、测试都很齐全,每张图片处理的也都不错。
那么,问题来了。
首先要定下大基调,才好写具体的审稿意见。
是给出负面意见,还是正面意见呢?
具体点,是建议拒稿、修改还是直接接受呢?
这篇文章表达方面没有太大的毛病,那么就要判断这个新材料有6.8的效率,在全小分子有机光伏领域中处于什么样的水准。
全小分子,和许秋现在做的方向不同,不过魏老师还是会把这些文献给他看,因为终归是沾点边的。
这个领域发表的文章不多,他最近只看到过几篇。
虽然也只是粗略一扫,没有仔细看过内容,但是像效率这样的重要信息,脑海中还是有一些印象的。
这个领域目前最高效率大概在9,他记得最高效率的那篇文章发在了am上。
这样看来,6.8的效率,他们想发个ja,也算合理。
现在,大基调已经定下——正面意见。
那么,是建议修改还是直接接受呢?
许秋想了想,毕竟是第一次审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