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秋想到的方法,是将溶剂添加剂dio溶解到主溶剂氯仿中,得到混和溶剂,再把混合溶剂添加到有效层溶液中。
比如,可以取900微升氯仿与100微升dio混合,配制得到9:1的氯仿dio的混合溶剂。
然后,在1毫升有效层溶液中,加入40微升的混合溶剂。
这样就相当于约1.04毫升溶液中,含有4微升的dio,计算下来dio的体积分数约为0.38。
虽然它不是0.4,但至少是一个精确的数值。
而且,这样的做法,全程不涉及低于20微升液体的量取,移液枪量取的误差会减小很多,因为当量取20微升以上的溶液时,可以使用活塞式的移液枪头,几乎没有溶液残留,对于高粘度的dio溶液也是一样。
缺点自然也是有的,混合溶剂中含有主溶剂氯仿,会略微稀释原来溶液的浓度。
如果要追求完美,就需要大量的计算,规划好原溶液的浓度,以及混合溶剂的加入量。
同样,也可以通过减小氯仿dio的比例共混比例,来降低这个问题的影响。
比如,配制4:1的氯仿dio的混合溶剂,1毫升有效层溶液中,只需要加入20微升的混合溶剂,即可实现约0.39的dio添加量,对原溶液浓度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
很显然,dio在共混溶液中所占比例越高,要达到同样的浓度,需要添加的量就越少。
这就是一个平衡的问题。
斟酌了一番后,许秋决定统一实验标准,把新标准确定为“9:1的氯仿dio的混合溶剂,原溶液浓度提升4”。
这样做,也许不会显著提升器件性能,但至少能够避免出现,模拟实验室中做出了高效率的器件,但是在现实中因为条件不确定,而无法重复出来的情况。
许秋重新启动模拟实验室ii,参照新的标准,吩咐模拟实验人员,开始优化他和学妹两人最高效率体系的器件加工条件。
周一早上。
许秋拿到了新的数据,基于他的三代8系列以及学妹的二代b4t-6系列3d-pdi受体的器件,最高效率分别为7.50和6.58,前值分别为7.42和6.51。
“提升了0.08和0.07,马马虎虎吧。”
“不过,再怎么说也是提高了一丢丢的,也没枉费我投入了几百的积分进去。”
对于这个结果,许秋倒不是很意外,毕竟经过这番优化,实验条件并没发生太大的改变。
效率数据的提升,单纯只是因为实验次数的增加,数据波动到更靠近边界的地方罢了。
从统计学上来看,器件效率总体上是呈现正态分布的。理论上,只要实验次数够多,哪怕均值只有7,也可能波动到8、9、10。当然,能到9、10的概率可能近乎为0,但8还是有机会的。
话说回来,就算凭借运气,在模拟实验室中做出来了8,也没什么意义。
除非在现实中也能有同样的运气,不然只是镜花水月罢了。
退出模拟实验室,许秋简单洗漱了一番,随后到韩嘉莹楼下接上学妹,绕操场溜达了几圈,随后解决早餐,一同前往材料一楼。
九点三十五分,众人被魏老师召唤到218。
组会正式开始前,魏兴思说道:“这周四我要去一趟欧洲,你们可能也都听说了,持续一个星期的时间,下周回来,主要是去几个地方交流访问。”
“我不在的期间,实验室就交给吴菲菲负责,每天把你们主要所做的工作文字汇总给她,然后统一发送给我,有什么事也可以发微信给我留言。”顿了顿,魏兴思补充了一句:
“还有,如果这期间有国外的电话打进来,记得不要挂断,好,组会开始吧,吴菲菲你先来。”
上周吴菲菲的“氯化钙添加剂”文章已经投出,目标期刊是cc,之后的话她打算重操旧业,写一篇关于“钙钛矿薄膜和单晶的研究进展”的综述,约稿了i.。
这个期刊的定位和a差不多,不过定位归定位,现在每年发布的新刊太多,能不能成,最重要的还是要整个学术圈的认可。
不然随便搞几个期刊出来,声称对标c顶刊,其他人不买账,也只能自嗨,圈地自萌。
段云的“银纳米线掺杂pvdf基底热电器件”工作基本完成,目前在整理实验数据,打算投all,他之前一篇综述就是发在all上的。
op,几个小类多为二区,虽然比上比不过ai之流还是强一些的。
田晴现在在和吴菲菲合作“钙钛矿电荷输运机制”的深入研究,目前有了初步的进展。
中途,魏兴思提了一句“钙钛矿量子点”的事情,田晴顾左右而言他,没有正面回应,表达出来的意思就是“我不管,我就是不做”。
魏老师板了板脸,似乎有些不悦,不过最后也没多说什么。
按照许秋现在对他的了解,魏老师那就是色厉内荏,根本奈何不了田晴。
一方面,她只是个硕士生,没法拿文章来卡她;另一方面,人家的父母都是魔都本地人,真的逼急了可以直接喊爹喊妈过来面基。
当然,田晴并不是完全划水,对于她喜欢干的理论研究方面的科研工作,做的还是不错的。
她现在研究生一年级,已经有了一篇文章,之后手上的工作出了成果,还能再添一篇文章,至少也是共一,保守估计也超越了90以上的同学。
接下来,轮到了孙沃。
他进入课题组三个星期,已经基本上学会了器件制备的整套流程,上周制备了几批锡